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应具备的素质修养
【作者】 颜桂花
【机构】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教育局
【正文】 【摘 要】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充分发挥义务教育历史学科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素质,是每一位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的使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师,要想引领学生跨越时空,领略人类历史的精髓,必须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努力研究,勤学思考,优化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使历史教学促进人才成长,促使素质修养的形成!
【关键词】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素质教育;素质修养
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老师的素质是一个全方位的问题,不可缺少的包括师德、专业素质和工作方法等多方面。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老师,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使历史教学对促进人才成长,素质形成起更大作用。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除具备老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外,还需要与其它学科教师的素质有所不同。现就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在素质教育中应具备的素质修养,以及推进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要具有良好的史德
历史是已经逝去的客观存在,是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的。历史与文学不同,文学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塑造人物,构思情节。而历史则以想象和主观构思为大忌。秉笔直书,是我国历史学家的优良传统。因此,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面对的是学生,更要有良好的史德,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说真话,讲真史,做到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不随便下结论,要做到论从史出。在史实之外凭空捏造不存在的“史实”,或随心所欲想当然,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学生,那无异于欺骗。良好的史德不仅表现在讲述真实的历史,而且讲课中投入的感情也必须是真情实感。老师的喜怒爱憎,完全是随着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述而真实的流露,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揉造作,这样容易使学生随着老师对历史的评述与老师产生共鸣,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以老师的激情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意志和品质。
二、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要充分认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要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
这看起来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值得花费太多的笔墨,实际上,在义务教育质量检测这大棒重压之下的历史教学,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却并未形成真正的共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形成一种职业习惯,善于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本身在德育功能方面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我们重视,就会很好地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当前情况下,特别要正确理解“质量检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人们往往把“质量检测”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它们之间实际上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质量检测题本身也体现着德育的功能,体现着素质教育的要求。检测能力实际上是道德思想,知识能力,思维能力,身心素质在一种特殊氛围中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应该能较好的检验教育效果。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着能力培养和“德”的教育,这是相辅相承的。人为地轻视德育功能,也势必影响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三、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贯穿于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义务教育阶段国家统编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老师必须具备系统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而系统的渊博的历史知识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要有一种危机感,首先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最后学历取得时的知识水平,即使是本科毕业或是研究生,也要经常钻研教学大纲,学习最新的大学教材,还要经常研究史学动态和史学专著。要站在历史学科和历史研究的高度来研究教材,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另外,不能让自己的认识水平停留在与教科书相同的浅层次上,要深化教学内容,深化对质量检测目标的研究,努力达到或接近质量检测命题人员认识语文教育阶段历史教材的水平,从而准确地把握教学和质量检测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居高临下,旁征博引,厚积薄发和深入浅出。但长期以来,由于部分学校对历史教学的不重视,一些历史老师未受过正规、严格的历史专业训练,缺少系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教学中拘泥于历史课本和参考书涉及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很难讲清历史的来龙去脉、原因及影响。也就很难揭示出历史现象掩盖的历史发展规律,因而难免照本宣科,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素质了。我们常讲欲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是有深刻哲理和事实依据的。
四、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的修养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的功能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在教学中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会初步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作为历史老师,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要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把握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现象和本质,量变和质变,认识和实践等矛盾的对立和辩证统一关系,以及国家与政党,阶级和阶级斗争,民族与宗教,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能够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讲解、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的能力。实际上,近几年的质量检测命题中已经充分体现了命题者的这一思想,在检测知识能力的同时,加大了对学生基础理论的考查。而这部分试题常常是学生感觉最难解答的,原因就在于我们部分老师缺乏基本理论的修养。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史学理论不甚了解的历史老师,是不可能培养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学生的。如果历史老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能够自觉运用正确的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来分析教材,指导学生,那么,学生就能较好地解答理论问题。
五、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有很强的表述性。这就要求老师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实,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历史老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知识吸收程度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日常教学中,有的历史老师,学识渊博,满腹经论,但拙于言辞,缺乏娴熟的教学技能,“壶里有倒不出”,使课堂无生气,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就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历史老师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规范专业语言,做到:叙事说理要条理清楚,全面周密具有逻辑性;描人状物要有声有色,情景逼真具有形象性;谈话范读要情真意切,平易流畅,具有感染性;借助手势,穿插事例,比喻新颖,生动有趣具有趣味性;举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余地富有启发性。切忌拖泥带水,拉里拉杂与题无关的废话;颠三倒四疙里疙瘩、滥用词藻、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巧话;不懂装懂,“或许”“大概”模棱两可的混话;干巴枯燥、平淡乏味,催人欲睡的淡话;挖苦讥笑、低级趣味、不干不净的粗话;粗词滥调、生搬口号,八股味很浓的套话。只要我们努力实践锤炼,就一定会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历史老师除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做到能说会写。文字表达能力,实际上就是写作能力,也就是教学研究能力。它以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有利于老师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总结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作为历史老师,在教好课的同时,对自己在历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感受,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讨和研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既有利于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同行之间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六、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迅速加快,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Internet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我们利用互联网可以迅速地查找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技术,能够熟练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一切媒体资料(如电影、电视、图片等)制成生动、形象的丰富多彩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如果条件允许,还应当把一些科技发明,著名战例制成软件,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演示。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更能由此提高他们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此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利用,可以组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对培养高素质的有创造性的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许多先进地区的学校已走在了前边,如东北师大附中等学校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提高老师本身的素质和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的素质要求,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素质,是每一位历史老师的使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要想引领学生奔越时空,领略人类历史的精髓,必须提升自身的素质,努力专研,勤学多思,优化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使历史教学促迸人才成长和素质的形成。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历史老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的历史老总师,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素质教育;素质修养
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老师的素质是一个全方位的问题,不可缺少的包括师德、专业素质和工作方法等多方面。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老师,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使历史教学对促进人才成长,素质形成起更大作用。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除具备老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外,还需要与其它学科教师的素质有所不同。现就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在素质教育中应具备的素质修养,以及推进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要具有良好的史德
历史是已经逝去的客观存在,是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的。历史与文学不同,文学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塑造人物,构思情节。而历史则以想象和主观构思为大忌。秉笔直书,是我国历史学家的优良传统。因此,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面对的是学生,更要有良好的史德,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说真话,讲真史,做到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不随便下结论,要做到论从史出。在史实之外凭空捏造不存在的“史实”,或随心所欲想当然,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学生,那无异于欺骗。良好的史德不仅表现在讲述真实的历史,而且讲课中投入的感情也必须是真情实感。老师的喜怒爱憎,完全是随着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述而真实的流露,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揉造作,这样容易使学生随着老师对历史的评述与老师产生共鸣,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以老师的激情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意志和品质。
二、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要充分认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要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
这看起来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值得花费太多的笔墨,实际上,在义务教育质量检测这大棒重压之下的历史教学,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却并未形成真正的共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形成一种职业习惯,善于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本身在德育功能方面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我们重视,就会很好地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当前情况下,特别要正确理解“质量检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人们往往把“质量检测”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它们之间实际上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质量检测题本身也体现着德育的功能,体现着素质教育的要求。检测能力实际上是道德思想,知识能力,思维能力,身心素质在一种特殊氛围中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应该能较好的检验教育效果。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着能力培养和“德”的教育,这是相辅相承的。人为地轻视德育功能,也势必影响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三、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贯穿于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义务教育阶段国家统编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老师必须具备系统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而系统的渊博的历史知识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要有一种危机感,首先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最后学历取得时的知识水平,即使是本科毕业或是研究生,也要经常钻研教学大纲,学习最新的大学教材,还要经常研究史学动态和史学专著。要站在历史学科和历史研究的高度来研究教材,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另外,不能让自己的认识水平停留在与教科书相同的浅层次上,要深化教学内容,深化对质量检测目标的研究,努力达到或接近质量检测命题人员认识语文教育阶段历史教材的水平,从而准确地把握教学和质量检测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居高临下,旁征博引,厚积薄发和深入浅出。但长期以来,由于部分学校对历史教学的不重视,一些历史老师未受过正规、严格的历史专业训练,缺少系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教学中拘泥于历史课本和参考书涉及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很难讲清历史的来龙去脉、原因及影响。也就很难揭示出历史现象掩盖的历史发展规律,因而难免照本宣科,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素质了。我们常讲欲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是有深刻哲理和事实依据的。
四、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的修养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的功能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在教学中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会初步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作为历史老师,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要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把握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现象和本质,量变和质变,认识和实践等矛盾的对立和辩证统一关系,以及国家与政党,阶级和阶级斗争,民族与宗教,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能够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讲解、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的能力。实际上,近几年的质量检测命题中已经充分体现了命题者的这一思想,在检测知识能力的同时,加大了对学生基础理论的考查。而这部分试题常常是学生感觉最难解答的,原因就在于我们部分老师缺乏基本理论的修养。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史学理论不甚了解的历史老师,是不可能培养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学生的。如果历史老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能够自觉运用正确的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来分析教材,指导学生,那么,学生就能较好地解答理论问题。
五、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有很强的表述性。这就要求老师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实,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历史老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知识吸收程度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日常教学中,有的历史老师,学识渊博,满腹经论,但拙于言辞,缺乏娴熟的教学技能,“壶里有倒不出”,使课堂无生气,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就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历史老师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规范专业语言,做到:叙事说理要条理清楚,全面周密具有逻辑性;描人状物要有声有色,情景逼真具有形象性;谈话范读要情真意切,平易流畅,具有感染性;借助手势,穿插事例,比喻新颖,生动有趣具有趣味性;举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余地富有启发性。切忌拖泥带水,拉里拉杂与题无关的废话;颠三倒四疙里疙瘩、滥用词藻、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巧话;不懂装懂,“或许”“大概”模棱两可的混话;干巴枯燥、平淡乏味,催人欲睡的淡话;挖苦讥笑、低级趣味、不干不净的粗话;粗词滥调、生搬口号,八股味很浓的套话。只要我们努力实践锤炼,就一定会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历史老师除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做到能说会写。文字表达能力,实际上就是写作能力,也就是教学研究能力。它以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有利于老师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总结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作为历史老师,在教好课的同时,对自己在历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感受,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讨和研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既有利于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同行之间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六、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迅速加快,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Internet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我们利用互联网可以迅速地查找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技术,能够熟练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一切媒体资料(如电影、电视、图片等)制成生动、形象的丰富多彩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如果条件允许,还应当把一些科技发明,著名战例制成软件,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演示。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更能由此提高他们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此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利用,可以组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对培养高素质的有创造性的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许多先进地区的学校已走在了前边,如东北师大附中等学校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提高老师本身的素质和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老师的素质要求,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素质,是每一位历史老师的使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要想引领学生奔越时空,领略人类历史的精髓,必须提升自身的素质,努力专研,勤学多思,优化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使历史教学促迸人才成长和素质的形成。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历史老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的历史老总师,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