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作者】 格桑平措
【机构】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洛隆县硕督镇镇小学
【正文】 高尚的师德是学校德育的灵魂,抓好德育工作必须先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高级技能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一、现阶段师德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态度端正,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但也有不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事业心不强,职业情感淡薄,奉献意识与敬业精神较差。其中有人不注重为人师表,业务不精益求精;有人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运用新知识的自觉性不强,参加科研、教研与教改活动的积极性较差;有人利已主义、享乐主义与中庸思想较为严重。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从抓好师德建设工作入手,大力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是当务之急。
二、师德建设的内涵
师德教育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等方面。面对新的形势,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树立什么样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想讲以下几点:
(一)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二)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完善人格的过程,因此,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教师的人格力量主要体现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操和敬业精神以及学术品格与风范等方面。教师如何用人格力量感召学生呢?当然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更需要的是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因为现代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教育任务是在师生广泛的参与、交流与合作中完成的。因此,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学术品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求学生为祖国而学,自己必须为祖国而教;教师要求学生要有事业心、热爱自己的专业,自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师要求学生关心他人,自己必须关心他人,爱护学生。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
(一)建章立制,用规范的要求约束人
良好的师德形象既要靠教育,又要靠制度来约束。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是师德建设的关键。学校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教师行为规范公约》,对教师的言行、仪表等突出具体要求,并制定跟踪考核办法,每学期综合考核一次,促使教师以“规”来约束自己道德行为,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做到有过硬的业务本领,有爱生如子的感情,用真情去激励和感动学生,让他们心服口服,从内心感到教师是良师益友。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师德考核奖励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评议考核,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评选先进、职称评审、教师资格认定等挂钩,促使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端正教师的从教行为。
(二)榜样示范,用先进的典型引导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是师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来自教师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容易引起教师心灵的共振,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可以达到激励教师群体“比、学、赶、帮、超”的作用。要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特别要注意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在宣传先进典型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人为地拔高,要实事求是地挖掘师德模范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使先进人物贴近教师、感染教师、引导教师,让师德标兵可亲可敬可学。
(三)真情关爱,用高尚的人格凝聚人
一个优秀的领导,目中要有人,心中要有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领导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化和激励教师,这是“以人为本”师德建设理念的重要内容。我们面对来自各地的教师,他们有不同的学历,有不同的家庭环境,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平时应该多做一些细致的工作,要用教育的爱心去赏识他们,去发现他们的优势和特长,千方百计地给他们创造成才的机会,给他们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让他们的需求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满足,得到超常的发展。生活上应多关心他们,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依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平实要多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到学校属于自己,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从而使每位教师能爱岗敬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到爱教育、爱学生、爱学校;认识到只要是金子,不管在哪里都会发光,都会充分显示自己人生价值的道路,从而安贫乐教,无私奉献。
(四)创设情境,用丰富的活动陶冶人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我们充分发挥教育工会、共青团组织的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让教职工的师德境界在活动中得到陶冶,得到提高。另外,还组织教职工撰写了师德建设论文,让教职工议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议今后努力的方向,净化思想,提升素质。学期末,组织教师查思想、查言行、查作风,写出品行报告,提出整改的措施,使广大教师形成了自我教育、自我加压的自觉自愿的良好氛围,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开展警示教育,促使教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我们利用师德败坏的典型,用教师违法的案例,作为警示材料,认真剖析其危害,引导教师切实做到警钟长鸣,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的师德行为,尽可能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学校对体罚、侮辱和变相体罚学生的各种违规施教行为要及时查处,绝不心慈手软,并通过对犯错误的教师的处理,给其他教师以警戒,增强教师的法制意识,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持久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以弘扬“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精神为目标,铸造师魂,陶冶师德,权利打造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于人的真才实学、技能技巧,让师德师风成为学校推进德育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现阶段师德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态度端正,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但也有不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事业心不强,职业情感淡薄,奉献意识与敬业精神较差。其中有人不注重为人师表,业务不精益求精;有人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运用新知识的自觉性不强,参加科研、教研与教改活动的积极性较差;有人利已主义、享乐主义与中庸思想较为严重。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从抓好师德建设工作入手,大力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是当务之急。
二、师德建设的内涵
师德教育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等方面。面对新的形势,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树立什么样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想讲以下几点:
(一)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二)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完善人格的过程,因此,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教师的人格力量主要体现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操和敬业精神以及学术品格与风范等方面。教师如何用人格力量感召学生呢?当然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更需要的是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因为现代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教育任务是在师生广泛的参与、交流与合作中完成的。因此,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学术品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求学生为祖国而学,自己必须为祖国而教;教师要求学生要有事业心、热爱自己的专业,自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师要求学生关心他人,自己必须关心他人,爱护学生。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
(一)建章立制,用规范的要求约束人
良好的师德形象既要靠教育,又要靠制度来约束。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是师德建设的关键。学校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教师行为规范公约》,对教师的言行、仪表等突出具体要求,并制定跟踪考核办法,每学期综合考核一次,促使教师以“规”来约束自己道德行为,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做到有过硬的业务本领,有爱生如子的感情,用真情去激励和感动学生,让他们心服口服,从内心感到教师是良师益友。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师德考核奖励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评议考核,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评选先进、职称评审、教师资格认定等挂钩,促使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端正教师的从教行为。
(二)榜样示范,用先进的典型引导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是师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来自教师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容易引起教师心灵的共振,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可以达到激励教师群体“比、学、赶、帮、超”的作用。要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特别要注意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在宣传先进典型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人为地拔高,要实事求是地挖掘师德模范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使先进人物贴近教师、感染教师、引导教师,让师德标兵可亲可敬可学。
(三)真情关爱,用高尚的人格凝聚人
一个优秀的领导,目中要有人,心中要有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领导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化和激励教师,这是“以人为本”师德建设理念的重要内容。我们面对来自各地的教师,他们有不同的学历,有不同的家庭环境,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平时应该多做一些细致的工作,要用教育的爱心去赏识他们,去发现他们的优势和特长,千方百计地给他们创造成才的机会,给他们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让他们的需求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满足,得到超常的发展。生活上应多关心他们,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依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平实要多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到学校属于自己,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从而使每位教师能爱岗敬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到爱教育、爱学生、爱学校;认识到只要是金子,不管在哪里都会发光,都会充分显示自己人生价值的道路,从而安贫乐教,无私奉献。
(四)创设情境,用丰富的活动陶冶人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我们充分发挥教育工会、共青团组织的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让教职工的师德境界在活动中得到陶冶,得到提高。另外,还组织教职工撰写了师德建设论文,让教职工议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议今后努力的方向,净化思想,提升素质。学期末,组织教师查思想、查言行、查作风,写出品行报告,提出整改的措施,使广大教师形成了自我教育、自我加压的自觉自愿的良好氛围,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开展警示教育,促使教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我们利用师德败坏的典型,用教师违法的案例,作为警示材料,认真剖析其危害,引导教师切实做到警钟长鸣,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的师德行为,尽可能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学校对体罚、侮辱和变相体罚学生的各种违规施教行为要及时查处,绝不心慈手软,并通过对犯错误的教师的处理,给其他教师以警戒,增强教师的法制意识,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持久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以弘扬“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精神为目标,铸造师魂,陶冶师德,权利打造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于人的真才实学、技能技巧,让师德师风成为学校推进德育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