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 位 燕
【机构】 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教育学院
【正文】 【摘 要】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因此,国家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视为一项重要国策。新时代中职学校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引导广大中职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思政教育;中职学校学生;重要性
一、当前中职学校学生思政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学生思政教育理念和策略的问题。本世纪初,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在培养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备受重视的大背景下,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成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中职学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突出存在重视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而忽视思政教育的现象,表现为: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专业课程的中心地位,课时安排优先,而思政课常常出现在“查缺补漏”的位置;教师配备方面,部分专业化程度不够高的教师,由于现代教育理论基础薄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不足,驾驭思政课教学的技术和能力不足,往往成为导致教育教学难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提高思政教育效率的原因之一,成为导致思政课在中职学校处于尴尬局面的原因之一。
(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普遍较低的问题。大部分中职学生由于所受教育层次和阅历的局限性,由于缺乏感性经验的支撑,在学校思政教育活动中难以触动心灵对话和情感共鸣。如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今天的祖国走向小康幸福生活等的认知普遍处于理论认知层面,缺乏源自内心的感受和认同;较多学生表现出对中国共产党有朴素感情,有较强的入党愿望,但对“入党为什么?”“怎样才实现共产主义?”等认知很浅,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淡漠;多数学生有较强的爱国意识和国家归属感,但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低、了解较少,对社会、对集体和他人漠不关心;少数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治意识淡薄等等。
(三)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缺乏兴趣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中职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对中职生很必要,但认为思政课教学缺失吸引力。部分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与学生的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课堂上传统讲授法、谈话法和案例分析法占据主导地位,甚至个别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只会照搬教材、照本宣科,教学目的多为应付考试。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途径和方法不多,学生较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诸多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迷,思政教育的效益不高。
二、新形势下优化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的对策
中职教育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优化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对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坚持党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把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一是继续强化党组织书记履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履行领导责任,按照分工共同抓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抓住突出问题,在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三是班子成员、党组织书记等带头走进课堂听思政课讲思政课,带头推动思政教育,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四是充分利用好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等重要活动的讲话,鲜明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增强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努力打造学生想听爱学的‘热门课’”。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第一,既要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第二,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多用启发性教育,力戒填鸭式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自主探索“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第三,要创新思政课教学组织形式,鼓励教师积极推进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探索多种思政课教学途径 ,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整合思政课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努力为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探索的机会,不断增强思政课吸引力。第四,加强思政课教研教改,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共同研究教学策略,探讨教学途径和方法。第五,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育人活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积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学校活动中,用党的思想铸魂育人,开展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特色活动,通过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脑。一是通过开展主题明确、思想鲜明、内容丰富、参与性强的文体活动、重大节庆纪念日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竞赛活动、劳动教育等,利用健康向上的活动主题、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先进积极的活动理念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感悟、有收获,通过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脑。二是通过各种宣传工作平台,包括学校广播站、校报、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媒体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如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微信、QQ、“抖音”APP等新媒体,对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形成立体化交叉覆盖的思想工作阵地,使其真正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师生学习工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四)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一是把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引领教职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当政治上的明白人。二是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思政课教师的意识,通过定期组织考试等方式,督促教职工自觉加强政治学习,深刻把握世情、党情、国情、教情,厚植家国情怀、传道情怀和仁爱情怀,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科任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坚持师德为先,制定学校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实施师德“一票否决”,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道德水平,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四是配齐配足配强思政课教师,严把选聘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培养和选拔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思政课教师,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师德高尚的人讲思政课。通过以上举措,切实配齐建强师资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用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综上所述,找准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改进措施,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2]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关键词】 思政教育;中职学校学生;重要性
一、当前中职学校学生思政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学生思政教育理念和策略的问题。本世纪初,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在培养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备受重视的大背景下,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成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中职学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突出存在重视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而忽视思政教育的现象,表现为: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专业课程的中心地位,课时安排优先,而思政课常常出现在“查缺补漏”的位置;教师配备方面,部分专业化程度不够高的教师,由于现代教育理论基础薄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不足,驾驭思政课教学的技术和能力不足,往往成为导致教育教学难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提高思政教育效率的原因之一,成为导致思政课在中职学校处于尴尬局面的原因之一。
(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普遍较低的问题。大部分中职学生由于所受教育层次和阅历的局限性,由于缺乏感性经验的支撑,在学校思政教育活动中难以触动心灵对话和情感共鸣。如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今天的祖国走向小康幸福生活等的认知普遍处于理论认知层面,缺乏源自内心的感受和认同;较多学生表现出对中国共产党有朴素感情,有较强的入党愿望,但对“入党为什么?”“怎样才实现共产主义?”等认知很浅,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淡漠;多数学生有较强的爱国意识和国家归属感,但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低、了解较少,对社会、对集体和他人漠不关心;少数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治意识淡薄等等。
(三)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缺乏兴趣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中职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对中职生很必要,但认为思政课教学缺失吸引力。部分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与学生的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课堂上传统讲授法、谈话法和案例分析法占据主导地位,甚至个别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只会照搬教材、照本宣科,教学目的多为应付考试。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途径和方法不多,学生较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诸多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迷,思政教育的效益不高。
二、新形势下优化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的对策
中职教育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优化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对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坚持党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把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一是继续强化党组织书记履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履行领导责任,按照分工共同抓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抓住突出问题,在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三是班子成员、党组织书记等带头走进课堂听思政课讲思政课,带头推动思政教育,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四是充分利用好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等重要活动的讲话,鲜明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增强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努力打造学生想听爱学的‘热门课’”。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第一,既要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第二,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多用启发性教育,力戒填鸭式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自主探索“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第三,要创新思政课教学组织形式,鼓励教师积极推进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探索多种思政课教学途径 ,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整合思政课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努力为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探索的机会,不断增强思政课吸引力。第四,加强思政课教研教改,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共同研究教学策略,探讨教学途径和方法。第五,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育人活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积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学校活动中,用党的思想铸魂育人,开展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特色活动,通过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脑。一是通过开展主题明确、思想鲜明、内容丰富、参与性强的文体活动、重大节庆纪念日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竞赛活动、劳动教育等,利用健康向上的活动主题、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先进积极的活动理念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感悟、有收获,通过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脑。二是通过各种宣传工作平台,包括学校广播站、校报、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媒体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如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微信、QQ、“抖音”APP等新媒体,对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形成立体化交叉覆盖的思想工作阵地,使其真正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师生学习工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四)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一是把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引领教职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当政治上的明白人。二是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思政课教师的意识,通过定期组织考试等方式,督促教职工自觉加强政治学习,深刻把握世情、党情、国情、教情,厚植家国情怀、传道情怀和仁爱情怀,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科任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坚持师德为先,制定学校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实施师德“一票否决”,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道德水平,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四是配齐配足配强思政课教师,严把选聘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培养和选拔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思政课教师,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师德高尚的人讲思政课。通过以上举措,切实配齐建强师资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用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综上所述,找准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改进措施,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2]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