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王向红
【机构】 新疆伊宁市第十九小学校
【正文】 【摘 要】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美术教学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教师也越来越重视美术教育工作。文章提出了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建议,希望可以为教师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问题;对策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美术教育不理解、对美术课程不重视
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导致的对美术教育不理解和对美术课程不重视的现象尤为突出。教学的一切都是从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分数出发的,因此,像美术教育这类课程既非升学考试科目,通常也不会参与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成绩评比,不受重视就是显而易见的了,因而被其他科目占用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在笔者所研究的这所学校教师也明确提出了这个问题,特别是高年级的美术课常常被主课所占用。
对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没有实施也是农村小学对美术教育不重视的表现。教育部在2011年颁发了新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该标准在城市小学中的实施可谓是轰轰烈烈,但是到了农村小学中,其影响就微乎其微,实施效果也不容乐观。
(二)美术教学资源利用不够、设施材料严重缺乏
最大的困难就是教学资源和材料的问题,很多的课程都因为这个原因而没有办法开展。农村地区的美术乡土教学资源丰富,但在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却非常不够。在农村,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美术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青山绿水、花鸟鱼虫甚至是泥土都可以作为美术课程的教学资源。但是,很多农村教师对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视而不见,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学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拟”的形式,或者是让学生凭空想象,闭门造车。
(三)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专业素养不高
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师资问题往往是农村美术教育的首要问题。农村学校普遍缺乏优秀师资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往往限制了专业人才的流动。许多优秀教师和优秀的美术专业毕业生根本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工作。农村小学校长和美术教师在访谈中都提到了因为学校的美术教师人数有限,无法向其他学科一样形成教研组,进行教研活动,同时农村教师的缺乏好的培训机会,偶尔县里组织的培训缺常常流于形式,效果不好作用不大。
(四)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农村地区小学的美术教学往往采用教师按照教材讲解、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氛围较为严肃。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还是将训练学生的美术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这样就使教学目标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临摹的方式锻炼其美术技能,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意识,对学生以后学习美术知识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环境不够理想
艺术学科课程的开展在客观上需要较多的投入,而农村小学的基础条件又相对薄弱,学校教育环境很不理想。美术教育如此的特殊性则与农村学校现实情况产生的强烈的矛盾,美术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开展就变得如此之难。据统计我国大概有一亿多农村小学学生,其中很多的学校都没有专业美术教师,相关的教学设备也是少之又少。农村学校普遍没有多媒体教室,美术类的教学用具和教学书籍也非常匮乏。这为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增加了更大的困难,学生完全靠老师主观的教授,缺乏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条件。
(二)家庭环境缺乏支持
农村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农村家庭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对学生的学业关心程度也非常有限。这些学生都成为了“留守儿童”,家中只有年迈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即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其父母的个人文化素养普遍也不高,对孩子学习的帮助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这样的现状导致了他们对孩子的培养也是相当具有局限性的,身处于农村地区的家长和学生往往对美术教育缺乏认识,所以美术课学与不学,学的好与不好对农村学生和家长而言就到了无所谓的地步了。
(三)生活环境没有氛围
对农村人而言,美术的功能性在其生存方式中是少有体现的。一个社会的人际交往往往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农村人的人际交往也以农村自然地理环境为依托,以亲属邻里为主要交往对象。因此,农村人的人际交往可以说与艺术审美农村地区基础建设薄弱物资缺乏,所见均是瓦房土墙,农村人在服饰上也较为简单,在城市中能见到的建筑室内装饰和服装饰品在农村也比较少见,因此,学生缺乏耳濡目染的环境。
三、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建设优质的美育环境
农村学校要利用家校互动,提高家长对美术教育的思想认识,动员家庭提供美术学习的必要条件,全力支持农村孩子学习美术。让家长了解美育对学生未来成长的作用,使家长从内心真正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要创造条件创建美术兴趣小组,培养美术特长生,从而带动美术教育整体的进步。美术兴趣小组可以由书法兴趣小组、国画兴趣小组和手工兴趣小组等等不同种类的兴趣小组组成。在每周固定的课外活动时间由教师重点指导,以此有重点的培养美术的特长生,让这些特长生成为学生中学习的榜样,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农村乡土美术教学资源
农村的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非常丰富的,如果我们能发挥地方资源的优势,同时进一步优化城乡美术教育资源,我们就一定能扬长避短使我们农村美术课堂的教学资源丰富起来。教师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乡土美术教育资源。例如:自然环境、特色植物等,甚至是石头、泥土皆是可用的资源。充分利用好美术课程资源灵活选择和创造更加适合于本地美术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及手段,只有发挥自身的自然条件优势和传统项目优势,对农村小学而言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单建鑫,李蓓,陈兰新,周志平. 河北省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及其改革对策[J]. 学周刊,2017,03:23-25.
[2]李娜.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J]. 美术教育研究,2016,22:164.
[3]赵希.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路径[J]. 美术教育研究,2016,22:168.
【关键词】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问题;对策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美术教育不理解、对美术课程不重视
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导致的对美术教育不理解和对美术课程不重视的现象尤为突出。教学的一切都是从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分数出发的,因此,像美术教育这类课程既非升学考试科目,通常也不会参与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成绩评比,不受重视就是显而易见的了,因而被其他科目占用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在笔者所研究的这所学校教师也明确提出了这个问题,特别是高年级的美术课常常被主课所占用。
对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没有实施也是农村小学对美术教育不重视的表现。教育部在2011年颁发了新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该标准在城市小学中的实施可谓是轰轰烈烈,但是到了农村小学中,其影响就微乎其微,实施效果也不容乐观。
(二)美术教学资源利用不够、设施材料严重缺乏
最大的困难就是教学资源和材料的问题,很多的课程都因为这个原因而没有办法开展。农村地区的美术乡土教学资源丰富,但在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却非常不够。在农村,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美术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青山绿水、花鸟鱼虫甚至是泥土都可以作为美术课程的教学资源。但是,很多农村教师对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视而不见,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学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拟”的形式,或者是让学生凭空想象,闭门造车。
(三)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专业素养不高
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师资问题往往是农村美术教育的首要问题。农村学校普遍缺乏优秀师资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往往限制了专业人才的流动。许多优秀教师和优秀的美术专业毕业生根本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工作。农村小学校长和美术教师在访谈中都提到了因为学校的美术教师人数有限,无法向其他学科一样形成教研组,进行教研活动,同时农村教师的缺乏好的培训机会,偶尔县里组织的培训缺常常流于形式,效果不好作用不大。
(四)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农村地区小学的美术教学往往采用教师按照教材讲解、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氛围较为严肃。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还是将训练学生的美术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这样就使教学目标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临摹的方式锻炼其美术技能,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意识,对学生以后学习美术知识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环境不够理想
艺术学科课程的开展在客观上需要较多的投入,而农村小学的基础条件又相对薄弱,学校教育环境很不理想。美术教育如此的特殊性则与农村学校现实情况产生的强烈的矛盾,美术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开展就变得如此之难。据统计我国大概有一亿多农村小学学生,其中很多的学校都没有专业美术教师,相关的教学设备也是少之又少。农村学校普遍没有多媒体教室,美术类的教学用具和教学书籍也非常匮乏。这为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增加了更大的困难,学生完全靠老师主观的教授,缺乏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条件。
(二)家庭环境缺乏支持
农村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农村家庭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对学生的学业关心程度也非常有限。这些学生都成为了“留守儿童”,家中只有年迈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即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其父母的个人文化素养普遍也不高,对孩子学习的帮助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这样的现状导致了他们对孩子的培养也是相当具有局限性的,身处于农村地区的家长和学生往往对美术教育缺乏认识,所以美术课学与不学,学的好与不好对农村学生和家长而言就到了无所谓的地步了。
(三)生活环境没有氛围
对农村人而言,美术的功能性在其生存方式中是少有体现的。一个社会的人际交往往往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农村人的人际交往也以农村自然地理环境为依托,以亲属邻里为主要交往对象。因此,农村人的人际交往可以说与艺术审美农村地区基础建设薄弱物资缺乏,所见均是瓦房土墙,农村人在服饰上也较为简单,在城市中能见到的建筑室内装饰和服装饰品在农村也比较少见,因此,学生缺乏耳濡目染的环境。
三、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建设优质的美育环境
农村学校要利用家校互动,提高家长对美术教育的思想认识,动员家庭提供美术学习的必要条件,全力支持农村孩子学习美术。让家长了解美育对学生未来成长的作用,使家长从内心真正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要创造条件创建美术兴趣小组,培养美术特长生,从而带动美术教育整体的进步。美术兴趣小组可以由书法兴趣小组、国画兴趣小组和手工兴趣小组等等不同种类的兴趣小组组成。在每周固定的课外活动时间由教师重点指导,以此有重点的培养美术的特长生,让这些特长生成为学生中学习的榜样,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农村乡土美术教学资源
农村的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非常丰富的,如果我们能发挥地方资源的优势,同时进一步优化城乡美术教育资源,我们就一定能扬长避短使我们农村美术课堂的教学资源丰富起来。教师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乡土美术教育资源。例如:自然环境、特色植物等,甚至是石头、泥土皆是可用的资源。充分利用好美术课程资源灵活选择和创造更加适合于本地美术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及手段,只有发挥自身的自然条件优势和传统项目优势,对农村小学而言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单建鑫,李蓓,陈兰新,周志平. 河北省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及其改革对策[J]. 学周刊,2017,03:23-25.
[2]李娜.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J]. 美术教育研究,2016,22:164.
[3]赵希.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路径[J]. 美术教育研究,2016,2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