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

【作者】 付 欣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八中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小学教学逐渐强调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结合语文教学特征培养学生的思维,优化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优质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教学模式、合作学习以及实践活动等方式,构建学生思维培养策略,为语文教学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学生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需要结合“听说读写”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逐渐实现语文思维的形成。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环境下,学生语文理论知识培养仍然占据主导,缺少学生生语文素养、语文思维等方面的重视。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培养,同时也影响了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内容
  首先:培养学生创新和创造思维能力。创新创造思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综合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创新创造性思维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倡导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思考和解答问题,进而实现知识点的掌握。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文科艺术性学科,主要强调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通过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明白创新创造思维的重要性。其次:培养学生语文想象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拓展性课堂,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实现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因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想象和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悟,而且还能优化语文文字的魅力,实现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结合语言和思维教学,优化思维培养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字读音、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等都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利用专业系统的语言教学课堂,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可以实现学生语言逻辑思维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讲,将语言教学和思维训练进行结合是实现语文教学知识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学生思维能力优化的关键。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语言和思维训练融入课堂中,转变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在语言学习中,实现思维锻炼。例如,在讲解《我和祖父的院子》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文章语言,分析课文描绘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突破语言教学的瓶颈,让学生可以体会到:读,言之有物;写,思想饱满。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构建“词语分析”课堂,将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提炼出来,让学生深入体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进而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讲解《长江之歌》的课文时,可以分析“长江”、“歌”等关键词,将文章内容衔接起来。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思维能力,探究和学习文章知识,进而实现思维能力的优化。
  (二)落实实践思维教学,提升思维培养品质
  “实践”教学是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与理论教学紧密配合,可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有趣的学习内容。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分析能力都还不够成熟。小学语文教学知识中,部分知识理论是来源于生活实践,是对生活情感和故事的总结。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生活实践知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锻炼学生实践和探索思维。例如,教师在讲解《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地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这则课文。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观察“地球”的特征,科学有效地探究分析地球与火星的不同。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优化学生对寓言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实现语文学习质量的发展。另外,在“学习意义”的探讨课堂中,教师可以深化“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含义,通过引用生活中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读书的价值。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革命伟人为什么会努力读书?读书能够改变什么?。教师通过可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实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与此同时,同时这样的方式,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语文学习质量的发展。
  (三)构建合作学习和思维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质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自我束缚能力,学习自主性还不足。因而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中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进而实现思维的交融。例如,教师在讲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然后为每个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将文章的知识点总结、文章的写作技巧以及文章逻辑思维等内容融入到内容中,让学生进行探讨和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分析语文知识,实现思维的冲击和碰撞,并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综合性发展。另一方面,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完善合作评价工作,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进而保障合作学习的质量。例如,在每次合作学习之后,教师应该对合作小组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和总结,进而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表现较差的小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总结问题,鼓励学生再接再厉,给予学生充足的信心。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为学生营造思维锻炼的空间,充实语文教学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还能实现学生综合性成长。与此同时,通过优化语言教学环境,落实实践合作教学,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中,实现各项思维的锻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语文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鑫.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都市家教月刊, 2016(3):9-9.
  [2] 陈在凤. 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新课程(小学), 2017(5).
  [3] 陈钢.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知识文库, 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