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作者】 卓尕班措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文乐中心寄校
【正文】 【摘 要】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一句话充分地点出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数学原本就是来源于生活的科学,最开始的时候,数学原本就是为了能够帮助人们解决生活问题才会产生的,只是后来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才渐渐开始将数学往更高、更抽象的地方延伸,但是实际上都还是源于对生活的需要而追求。因此数学本身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息息相关的,教师们更加应该探索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的生活化、有趣化,调动学生探索生活数学奥秘的热情。
【关键词】 数学;生活实践;联系
一、引言
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每一份数学考卷的背后都会有应用题,这就是需要学生们将抽象的知识概念积极地运用到生活中。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能够投入到生活中,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才能够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之中可以积极地融入生活化的场景或者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起来,更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二、 如何促进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2.1创造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其实数学问题都是由生活问题延伸而来的,在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比较低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的方式,快速地将学生代入到问题之中。不仅可以调动课堂的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
比如说,在对小学生进行总复习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情境。将整个课堂都变成是游乐场,让学生们完全地融入到游乐场的氛围之中,教师可以根据情景的转换提出很多的问题:“一辆大巴可以作十五个人,全班一共四十五个人,需要多少辆大巴?”、“旋转木马一人一次需要十五元,统计想要玩旋转木马的人数,并且计算一共需要多少钱?”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情绪得到了空前的高涨,会很愿意投入到教师的课程之中,随着教师的节奏一起复习,但是教师在设计这一部分的问题时,一定要随时注意自己情景的创设,不能够将问题脱离情境,这样学生的体验感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教师在设计的时候,还应该要提前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需要将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添加进去,确保学生能够全方面的复习。
2.2书写“数学”日记,探究生活问题
数学其实在生活之中无处不在,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以外,还应该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对自己身边数学的发现,学生才能够养成利用数学思维看待生活的意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数学日记”、“我与数学的故事”等文字记叙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将他记录下来。可以是一些家长里短的计算:今天家里在超市买了什么东西,每样的单价,每样的数量,每样的总价,一共的价格,还可以标注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数学方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也可以是一些生活的观察:学习到图形的时候,学生可以观察自己家的家具,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等。就是让学生养成用数学记录生活的习惯,让学生明白数学不仅是在生活中有用,而且还是处处都有用,学生会下意识地用数学思维考虑问题。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形成创造性思维。且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记录,可以充分地了解到学生的数学能力,知道学生的薄弱部分,针对学生能力较差的部分,教师能够及时修改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
2.3开展数学实践,调动学习热情
其实教师除了对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以及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以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与数学打交道。想尽办法帮助学生能够开设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一切可以与数学联系的机会,这才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处于被数学包围的环境中,让学生逐渐形成自觉探索生活数学的习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之中的桥梁,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做一个简单的统计——“学生一周需要使用多少支笔”、“家里一周需要买多少钱的菜”、“最近的测试之中同学们的得分情况”等等,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复习统计的知识,还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自己发掘如何运用统计的知识快速的解决生活问题,并且还能够从统计出来的内容中获得什么重要的信息等。这都是通过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数学的魅力,并且通过实际的数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能力。
2.4家校合作密切,营造学习氛围
除了在学校以外,学生在家与家长之间的交往就是最为密切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与家长取得联系,将最近的讲学课程的内容告知家长。密切地进行家校联系有利于帮助学生创造一个更适合学习的良好氛围。
比如说,最近学生学习了“元、角、分”的内容,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告诉家长,并且积极鼓励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超市,或者菜市场,让学生实际地看一看元角分的写法,以及在生活中到处都会使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加强想要多学习更多数学知识,并且学好数学知识的心理,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地探究数学知识。给学生营造一个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数学学习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 结语
“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教师们应该积极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更有效地运用数学。
参考文献:
[1] 金静.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6):80-80.
[2].叶英.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浅谈数学与生活的亲密关系[J].新课程·上旬,2016.
[3].殷春乐.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3):17-17.
【关键词】 数学;生活实践;联系
一、引言
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每一份数学考卷的背后都会有应用题,这就是需要学生们将抽象的知识概念积极地运用到生活中。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能够投入到生活中,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才能够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之中可以积极地融入生活化的场景或者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起来,更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二、 如何促进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2.1创造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其实数学问题都是由生活问题延伸而来的,在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比较低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的方式,快速地将学生代入到问题之中。不仅可以调动课堂的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
比如说,在对小学生进行总复习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情境。将整个课堂都变成是游乐场,让学生们完全地融入到游乐场的氛围之中,教师可以根据情景的转换提出很多的问题:“一辆大巴可以作十五个人,全班一共四十五个人,需要多少辆大巴?”、“旋转木马一人一次需要十五元,统计想要玩旋转木马的人数,并且计算一共需要多少钱?”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情绪得到了空前的高涨,会很愿意投入到教师的课程之中,随着教师的节奏一起复习,但是教师在设计这一部分的问题时,一定要随时注意自己情景的创设,不能够将问题脱离情境,这样学生的体验感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教师在设计的时候,还应该要提前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需要将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添加进去,确保学生能够全方面的复习。
2.2书写“数学”日记,探究生活问题
数学其实在生活之中无处不在,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以外,还应该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对自己身边数学的发现,学生才能够养成利用数学思维看待生活的意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数学日记”、“我与数学的故事”等文字记叙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将他记录下来。可以是一些家长里短的计算:今天家里在超市买了什么东西,每样的单价,每样的数量,每样的总价,一共的价格,还可以标注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数学方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也可以是一些生活的观察:学习到图形的时候,学生可以观察自己家的家具,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等。就是让学生养成用数学记录生活的习惯,让学生明白数学不仅是在生活中有用,而且还是处处都有用,学生会下意识地用数学思维考虑问题。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形成创造性思维。且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记录,可以充分地了解到学生的数学能力,知道学生的薄弱部分,针对学生能力较差的部分,教师能够及时修改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
2.3开展数学实践,调动学习热情
其实教师除了对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以及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以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与数学打交道。想尽办法帮助学生能够开设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一切可以与数学联系的机会,这才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处于被数学包围的环境中,让学生逐渐形成自觉探索生活数学的习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之中的桥梁,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做一个简单的统计——“学生一周需要使用多少支笔”、“家里一周需要买多少钱的菜”、“最近的测试之中同学们的得分情况”等等,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复习统计的知识,还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自己发掘如何运用统计的知识快速的解决生活问题,并且还能够从统计出来的内容中获得什么重要的信息等。这都是通过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数学的魅力,并且通过实际的数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能力。
2.4家校合作密切,营造学习氛围
除了在学校以外,学生在家与家长之间的交往就是最为密切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与家长取得联系,将最近的讲学课程的内容告知家长。密切地进行家校联系有利于帮助学生创造一个更适合学习的良好氛围。
比如说,最近学生学习了“元、角、分”的内容,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告诉家长,并且积极鼓励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超市,或者菜市场,让学生实际地看一看元角分的写法,以及在生活中到处都会使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加强想要多学习更多数学知识,并且学好数学知识的心理,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地探究数学知识。给学生营造一个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数学学习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 结语
“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教师们应该积极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更有效地运用数学。
参考文献:
[1] 金静.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6):80-80.
[2].叶英.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浅谈数学与生活的亲密关系[J].新课程·上旬,2016.
[3].殷春乐.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3):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