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究

【作者】 张 仙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高中政治学科作为高中阶段德育的主阵地,应增强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整体性,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养成礼让、感恩、上进等良好品质,实现学生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共同提升。高中政治教学作为一门承载人文素养和道德素质教育功能的基础教育学科,应该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道德素质、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高中政治;言传身教;立德树人;渗透策略

  做事先做人,育人先育德。树人先树品,立人先立德。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课最根本的任务。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政治课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德育教育是高中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积极探讨高中政治德育渗透的策略,是我们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强化高中政治课程德育教育功能的发挥,既是政治课程本身的应有之意,也是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重要遵循。
  一、与时俱进,言传身教
  百育德为先。育人先育德,树人先树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立地为人,有“三不黑”:育人之师,救人之医,护国之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当其冲的是育人,而育人,先要正己。现代教育要与时俱进,政治教师要结合时代要求,积极探索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为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而不懈努力。时刻引导学生“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治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就需要老师在言谈举止上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我从教以来的教师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我对自己严格要求,也就是正人先正己,做好学生的楷模。除此之外,我都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信任学生,不论成绩优劣去尊重每一位学生。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不光要探究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把德育教学贯穿在德育教育的各个环节。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里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要深刻认识,课堂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智慧生长、“生命栖息的家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每位学生。教师只要有德育意识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就会发自内心地对道德的义务形成坚定的信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就会自觉地、坚定不移地、满腔热情地贯穿课堂内外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对学生践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真正做到正确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改变学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承担德育工作的政治教师,应当是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榜样,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我教过的学生能够尊重我,愿意主动和我交流,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我的批评教育,就是因为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言行举止,堪为人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感受到民主、平等、和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诚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以身示范地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的充电,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才能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古语云:“君子自重则自威。”教师的言谈举止、道德修养、处事方法、人格品性,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觉得要学生遵守的规矩,我们自己先要做到,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孔子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在学生眼里,是学生行为的准则规范。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生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警醒自己。恪尽职守地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二、立足教材,以德育人
  “文以载道,道在其中。”“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新课程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育人育才的重要载体,教育思想和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等,都集中体现在课程教材中。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必须要充分发挥课程教材的核心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要求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最高要求。政治学科既承担着学科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又承担着育人任务,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四十分钟的课堂,不仅连接着知识与理性,更连接着情感与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塑造人。貌似枯燥无味的教材,需要教师用心去解读,用心去备课。
  新课改教材是通过全国教育专家,精心选材、深入探究、不断改进编写而成的教学资料,对现代教育有着指导性作用。为此,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德育过程也应该立足教材、剖析教材,挖掘教材中有价值内容,并根据学生思想问题,深入全面地分析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将教材内容作为正面引导,反面警示的第一手资源,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与共鸣,以此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人生就是奋斗,只要努力,面包总是有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德育内容丰富多彩、俯首可拾,教师只要有心、用心去深入挖掘,便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例如,我在高一经济常识《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教学中,让学生观赏“人民币”上的图案,讲解道: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正面均采用了毛泽东同志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我国著名的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分别选用了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泰山、杭州西湖。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伟大的民族文化。
  又如学习完成《经济生活》中货币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以自己技能与知识去创造财富;富有金钱,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金钱却不能做任何事情,要以社会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思想上的正确导向,避免学生倾向于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如果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那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受到众人的唾弃。像周永康、白恩培、秦光荣一样,锒铛入狱,名誉扫地!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处处闪烁着德育的光芒,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特点,对政治课教学的德育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备课过程中要恰当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精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精心设置,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
  教学无定法,技艺无止境。只要我们立足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立足学生实际学情,善于挖掘教材内涵,积极研究教材内容,讲究教法学法,注重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感悟,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课堂教学就会水到渠成。
  三、优化教学,多措并举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中政治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教育学生思想道德,使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具有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随着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和高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考查内容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目前从高中思想政治的总体的教学目标设计来看,不再一味的追求知识目标,也不是一味的让学生机械式的记忆知识,而是整合成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目标应该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提升,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德育渗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不可或缺。需要我们时刻注重:积极发掘政治学科内容中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方法,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激思启智,触动学生心灵,增强学生德育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使学生能够从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变为主动去探索知识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开动脑筋,下足功夫,用自己特有的方法,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架起教与学之间的桥梁。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讲活了。”“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成功的精髓。
  只有教活,才能学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再加上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供选择,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高中政治课堂与德育渗透中更是如此,例如:我们可以开展辩论会;可以巧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开展讨论;可以进行比赛;可以实施演讲活动等等。如我教学《经济生活》中“多变的价格”时,就列举国际油价的不稳定,让学生从熟悉的国际大事来理解,很容易大事化小事;同理,列举新冠肺炎期间,一些不法商贩利用防护物资的紧缺,做起了低价购口罩,高价出售的勾当,被国家严惩的事实,有效说明“诚信经营”的实惠与“唯利是图”的危害。分析《政治生活》中“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时,我巧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孔繁森》、《杨善洲》、《焦裕禄》部分片段,既满足了学生对多媒体的好奇心,又有效促使学生得到心灵的震撼。
  思想政治德育教育无小事。我们要力求做到,让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中政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素养,促使学生由形象性道德情感向伦理性道德情感发展。面对当前高中生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困境,只有在政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优化政治教学设计,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创新呈现方式,深入挖掘教材文本资源,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索[J].散文百家(下),2018(12);
  [2]王小波.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上旬),2019(11);
  [3]宋鸿福.刍议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