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程下中小学生经典朗诵实验与研究

【作者】 朱柳梅

【机构】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乌石镇吹塘小学



【正文】  【摘 要】 据了解,小学阶段是最佳的经典诵读实施阶段,适当的经典诵读,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文化沉淀,还能够辅助小学生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因而有效的经典诵读是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前提就。文章将从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经典诵读的作用出发进行分析,结合实践阐述有效的经典诵读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典诵读;实践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每一篇流传下来的诗作和文章都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 闪耀着先贤的理性光辉, 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崇高的道德精神。所以说, 从小学阶段开始就鼓励学生诵读经典, 有助于熏陶学生的性情、提升审美品位、增强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 并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可以说诵读经典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读经热”的出现还比较短暂,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致使实施效果不理想, 接下来, 笔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一、经典诵读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积累更多的阅读知识
  经典诵读最终的目的是对语文知识进行沉淀和积累,作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文字,潜移默化中还能够提升他们整体的认知能力。有效地诵读经典,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并在沉淀丰厚文化底蕴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诵读积累。诸如我们在课堂上会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自由诵读,在陶冶学生阅读性情的同时,让他们更深切地感知生活中的点滴。经过长时间的诵读锻炼,学生会将自己日常积累下来的名言佳句应用到作文中,这样一来学生们整体的语言应用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
  (二)有助于阅读素养的提升
  为了响应新教改的号召,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经典诵读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因为有效的经典诵读有助于提升小 体的阅读素养,在诵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能够不自觉地渗透自己的情感,感知作者创作的意图。在增强阅读感知力的同时,还能够形成自由、独特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的语言变得更加多彩丰富。在储备更多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将独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蕴构建出来,获得语文阅读的乐趣。
  (三)有助于语文语感的沉淀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对 体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从语言能力培养的途径出发,最为直接的是语感的培养,正如某位语言学家所说的那样,重要的一个语言问题研究的条件就在于敏锐语感的培养,即我们无论是在倾听的过程中,还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都能够一把将重点“抓”出来。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感进行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沉淀,有助于语文知识的储备。
  二、有效的提升策略分析
  (一)合理选择语文诵读教材
  新课程改革提出后,不仅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所使用的教材必然也会发生变化,如今所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是由国内的教育专家精心筛选和编制后得到的,可以说每一本最终出版并在课堂上应用的教材都是符合本阶段学生学习需求的,正是因为这些教材对于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而言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会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选择最适宜、最经典的经典诵读教材帮助学生对基本的教材内容进行掌握。
  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诗词,是优中选优筛选出来的,适用于对应阶段的学生。诸如《锄禾》这首诗被穿插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勤俭、美德和节约”等概念是十分模糊的,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跟着诵读一遍后,阐述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结合诗中的具体内容将农民劳动的辛苦景象描绘给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二)科学选择课外辅助教材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是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进行编制的,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各个教师应当将自身的教学经验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适当地将一些优秀的、适合这一阶段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以及参考材料推荐给学生,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丰富他们的眼界。还要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根据已有经验将丰富且具有特色的一些参考教材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进行阅读,适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建出更加愉悦的阅读环境,尽可能多地选择一些经典诵读素材,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方式对这些经典素材进行诵读,提升语感。
  (三)经典诵读时间要安排合理
  即便是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各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前,必须确立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设置长远学习计划,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将诵读和学习的时间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诸如邀请学生家长一起根据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兴趣拟订诵读计划,随后遵循相关阅读教学原则,结合对各年级学生实际年龄的考虑,逐渐延长阅读时间。一般而言,小學五年级学生经典诵读的时间我们要求为半小时,而一二年级则为十五分钟。
  (四)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诵读
  虽然诵读应该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小学生涯之中, 但由于学生年龄水平各不相同, 相应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也各有不同, 因此, 教师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其具体的情况和水平, 根据学生的年级进行分层教学, 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安排不同要求和内容的经典诵读, 这样才会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收获。
  例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说话和识字, 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经典诵读的时候应选取内容简单、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名篇佳作, 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可以的, 让学生在读这些经典的过程中去认字、识字, 去学会语言表达;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则更应注重经典对学生习作水平、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 所以在长春版小学六年级学完《列子》《论语》以后, 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进行补充, 让学生诵读《庄子》《大学》《中庸》等符合其水平的经典佳作, 并背诵其中的经典句子, 为后续的写作和阅读打下基础。
  (五 通过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
  小学生因为身心发育还未成熟, 所以比较活泼好动, 充满童趣和好奇心, 也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 所以教师要想充分发挥经典诵读的作用, 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从而使其自觉地进行诵读, 也可以使诵读教学更有活力。如:开设“经典诵读课堂”, 每天30min进行经典晨读和讲解;开展师生共读、共写经典活动, 让学生在练字的时候品悟经典;定期开办“校园读书节”活动等, 以便通过这些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诵读的乐趣, 进而加深对经典诵读的热爱, 使其一直坚持下去。
  (六)科学进行阅读成果检验
  经典诵读最终的效果是需要检验的。要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状态,定期对学生们的阅读成果进行检验,诸如每隔一周随机提问学生最近这段时间阅读过哪些文章,并简单阐述一下自己的读后感。通过这样一种随机检验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自觉进行诵读,并认真思考其中所涉及的中心思想,并通过优美词句的记录,获得语感的提升。
  三、总结
  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教学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熏陶学生的情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教师需认识到经典诵读的意义, 并采取丰富的形式和手段, 这样才能保障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崔秀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11(5).
  [2]邵德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