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 周泽彬
【机构】 广西博白县大垌镇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中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导致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长期见不到父母,同时由于教育条件受限,让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了很大的问题。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教育是民生大计,不管是城市中的学生还是农村中的学生,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在农村,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往往很吃力,教师在教导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应对一些突发情况,这些留守儿童在很大程度上更需要关注,不能一味用知识去给这些学生灌输,这样反而会导致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学习,最后没人管教,和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师要发现这些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并且积极应对解决。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身边鲜有家长的陪伴,导致这些学生十分孤独,有很强的防范心理,不喜欢与人交流,三观也不是很正确,性格比较偏激,所有的这些特点都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时会有很多的阻碍,比如不认真听讲、对教师的提醒和批评视而不见、屡教不改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教师和学生硬碰硬的话,会让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加严重,会不断的反复挑战教师。农村学生没有很好的生活环境,从小就比较内向和自闭,教育对这些学生来说是很重要,如果教师意识不到这一点,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无法保证自己能耐心教导,这些学生就会越来越锋芒毕露,面对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我们要妥善对待和解决。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
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时显现出来的各种问题都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教师在解决问题时要看到根源,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学生内心的了解和疏导帮助学生改正扭曲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以更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接受教育,成为栋梁之材。
1. 和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学生的内心
农村的留守儿童和教师很少有近距离的接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以学生和老师的身份面对彼此,多少会有很强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让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无形中成为了一道屏障,教师想了解学生为什么打架、为什么不愿意认真听讲、为什么无法和同学和睦相处之类的问题都很困难,如果能拉近双方的距离,让学生对自己敞开心扉,那么找到原因就很容易了。
比如,有的同学由于一些原因和其他学生发生了口角,在学习时受到了影响,教师直接问学生肯定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学之后到自己的家里,家里的环境和氛围都爱学校好很多,学生就可以放下防备,之后教师可以留学生在家里过夜,在夜里学生的情感会自然流露出来,教师就可以侧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知道学生内心最脆弱的地方,并且顺便问出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别的同学对他说的某些话让这位同学感受到被侮辱,可能是触碰到了这位同学的底线,中伤了他等等,不管是什么原因,教师都可以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开导,告诉学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暴力解决,这是最无用的武器,可能说者无心,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其他人并不知道,并给出学生适当的建议解决这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原谅别人,对另一个学生作出说明,要求他为自己对这位同学造成的心理的伤害道歉,从而使学生和解。通过和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学生的内心,能让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在接受教育时也能有更正确的思想的指引,帮助学生改正陋习,成长为更健康的人。
2. 注重细节,及时表达对学生的关心
对留守儿童来说,生活中最缺乏的就是关心,学生感受不到亲情,心理自然而然就会封闭。有很多留守学生年纪还很小,穿的破破烂烂,衣服也满是污渍,每天在这样的外表下学习学生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但如果教师能够注意到学生的衣服哪里破了、哪里脏了,并给学生补衣服、洗衣服,及时表达出自己对学生的关心,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温暖的同时对教师有了更多的尊重与依赖,学生焕然一新了之后,在学习时也会更有动力和新鲜感。教师注重细节,及时表达对学生的关心,这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学生来说是内心一直对缺乏爱的渴望,通过这一小小的举动能让学生有更加正确的三观,能以教师为榜样,更努力的学习和生活。
3. 强化体制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法律赋予人们的基本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必然要求。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公平程度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相适应,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贫富之间以及性别之间都存在着教育不公平现象。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益,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实的市民待遇。
4. 强化学校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缺位
学校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负有重要职责,农村中小学应切实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一是要从生活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要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二是要加开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三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办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和关爱。四是要建立留守学生跟踪管理档案,开通家长联系热线,疏通学校与监护人联系渠道,了解孩子在家表现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5. 强化社会保障,使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统一认识,通力配合,形成关心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二是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从留守儿童和家长双方面着手,共同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三是要依托青少年的社会组织,协调妇联、工会等部门,联合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农村未成年人社会化教育与监护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要更加重视,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留守儿童加以教育,使他们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振刚,杨继仁.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69-70.
[2]王海燕,宫健.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曲阜市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6(27):23-24.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教育是民生大计,不管是城市中的学生还是农村中的学生,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在农村,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往往很吃力,教师在教导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应对一些突发情况,这些留守儿童在很大程度上更需要关注,不能一味用知识去给这些学生灌输,这样反而会导致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学习,最后没人管教,和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师要发现这些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并且积极应对解决。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身边鲜有家长的陪伴,导致这些学生十分孤独,有很强的防范心理,不喜欢与人交流,三观也不是很正确,性格比较偏激,所有的这些特点都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时会有很多的阻碍,比如不认真听讲、对教师的提醒和批评视而不见、屡教不改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教师和学生硬碰硬的话,会让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加严重,会不断的反复挑战教师。农村学生没有很好的生活环境,从小就比较内向和自闭,教育对这些学生来说是很重要,如果教师意识不到这一点,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无法保证自己能耐心教导,这些学生就会越来越锋芒毕露,面对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我们要妥善对待和解决。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
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时显现出来的各种问题都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教师在解决问题时要看到根源,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学生内心的了解和疏导帮助学生改正扭曲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以更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接受教育,成为栋梁之材。
1. 和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学生的内心
农村的留守儿童和教师很少有近距离的接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以学生和老师的身份面对彼此,多少会有很强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让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无形中成为了一道屏障,教师想了解学生为什么打架、为什么不愿意认真听讲、为什么无法和同学和睦相处之类的问题都很困难,如果能拉近双方的距离,让学生对自己敞开心扉,那么找到原因就很容易了。
比如,有的同学由于一些原因和其他学生发生了口角,在学习时受到了影响,教师直接问学生肯定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学之后到自己的家里,家里的环境和氛围都爱学校好很多,学生就可以放下防备,之后教师可以留学生在家里过夜,在夜里学生的情感会自然流露出来,教师就可以侧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知道学生内心最脆弱的地方,并且顺便问出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别的同学对他说的某些话让这位同学感受到被侮辱,可能是触碰到了这位同学的底线,中伤了他等等,不管是什么原因,教师都可以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开导,告诉学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暴力解决,这是最无用的武器,可能说者无心,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其他人并不知道,并给出学生适当的建议解决这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原谅别人,对另一个学生作出说明,要求他为自己对这位同学造成的心理的伤害道歉,从而使学生和解。通过和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学生的内心,能让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在接受教育时也能有更正确的思想的指引,帮助学生改正陋习,成长为更健康的人。
2. 注重细节,及时表达对学生的关心
对留守儿童来说,生活中最缺乏的就是关心,学生感受不到亲情,心理自然而然就会封闭。有很多留守学生年纪还很小,穿的破破烂烂,衣服也满是污渍,每天在这样的外表下学习学生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但如果教师能够注意到学生的衣服哪里破了、哪里脏了,并给学生补衣服、洗衣服,及时表达出自己对学生的关心,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温暖的同时对教师有了更多的尊重与依赖,学生焕然一新了之后,在学习时也会更有动力和新鲜感。教师注重细节,及时表达对学生的关心,这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学生来说是内心一直对缺乏爱的渴望,通过这一小小的举动能让学生有更加正确的三观,能以教师为榜样,更努力的学习和生活。
3. 强化体制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法律赋予人们的基本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必然要求。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公平程度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相适应,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贫富之间以及性别之间都存在着教育不公平现象。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益,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实的市民待遇。
4. 强化学校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缺位
学校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负有重要职责,农村中小学应切实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一是要从生活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要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二是要加开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三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办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和关爱。四是要建立留守学生跟踪管理档案,开通家长联系热线,疏通学校与监护人联系渠道,了解孩子在家表现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5. 强化社会保障,使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统一认识,通力配合,形成关心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二是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从留守儿童和家长双方面着手,共同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三是要依托青少年的社会组织,协调妇联、工会等部门,联合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农村未成年人社会化教育与监护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要更加重视,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留守儿童加以教育,使他们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振刚,杨继仁.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69-70.
[2]王海燕,宫健.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曲阜市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6(27):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