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学生合作学习研究

【作者】 陈君进

【机构】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大桥镇初级中学



【正文】  以讨论为主要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它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探究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等方面意义重大。但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学习效果低下。教师只有充分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用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能力,在沟通与交流中升华情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例如在校本课程《走近香樟树》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樟树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应用价值”“园林应用”“艺术价值”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保持高度的个体责任感,提高学生质疑、探疑、析疑、解疑的能力,继而活化学生思维,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活动,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模式,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与沟通,有利于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实现师生的心理共融,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二、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合作学习和谐氛围,诱导学生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交流与沟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师生双向互动的结晶。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要有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作基础,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构建生动活泼、和谐活跃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爱护学生、理解包容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学习实际与学习兴趣为中心,主动近距离接触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实现师生之间的零距离接触,达到师生心理共融的目的,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环境基础。二是教师要善用评价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打造高效化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二)精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初中语文学习应以基础语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为重点。为了落实这一要求,教师在选择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时一定要谨慎,应从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精选内容,将语文基础知识渗透到合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注重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在此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师应做到以下方面:一是设定难易适中的小组合作问题,过易会降低学习效率,过难会影响学生心情。如,教学《白杨礼赞》可以引导学生把白杨树与校本课程中的香樟树进行比较;二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在学生出现选择性错误时及时予以纠正,准确把握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进度。例如,在《济南的冬天》实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围绕“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天气、山与水之间有什么关系?”三个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好辅助和指导的作用,不断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化。
  (三)合作学习小组分配要科学合理
  合作学习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小组分配要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小组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等进行合理的分组,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及时的进行小组的调节。笔者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分组方式:首先是固定的小组组合。这种小组的分配是根据班级作为排布的方式惊醒分作,一般是前后两张课桌四个人为一组,便于随时的进行交流与探讨。因此,教师在安排座位的时候,要考虑到前后左右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因素,以便发挥小组的整体优势。这种小组合作一般运用在初步阅读中,生词、生字、词语含义等等的学习,小组内部成员可以分工合作,然后进行综合整理,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是自由组合式的小组学习。这种小组学习的模式一般运用于刚刚开学的时候。开学之初,学生彼此之间不了解,教师对学生的性格与兴趣也不是十分了解,可以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合作的对象,进行小组的分类,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的过程中充满创新。另外,在需要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时候,也需要这种自由组合的模式。例如在学习《变色龙》这篇课文的时候,需要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学生会以更好地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并列式、辩论式等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启迪学生智慧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激活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是推动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的重要途径。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双向促进作用。教师可从以下途径着手:一是教学生学会倾听。如,在续写《窗》《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等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吸取他人智慧,让他人把话说完。二是教学生学会交流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做到有秩序、有目的、有计划地交流,要按照组员发言顺序一个个发言,到集体讨论环节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各组员要适时将自己的思绪整理好,将疑惑、思路、方法娓娓道来,尽量做到生动全面,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在提炼“香樟树精神”时,不少学生从漫步校园,观赏香樟树入手,最终提炼出香樟树“美丽高贵、坚韧无私”的精神。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学生既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也增加了阅读经验。
  (五)处理好合作学习中的矛盾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讨到激烈之处,难免会出现冲突与矛盾。当学生出现激烈的争论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解决。引导学生先冷静下来,平复心绪,听听别人怎么想、怎么说,然后再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这种冲突中,才能够解决新问题产生思想上的火花,同时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与人际协调能力,在相互磨合中促进自身的发展。总而言之,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开展合作学习,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模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合作,小组之间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践行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与学习需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化,并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吕爱敏。如何让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J].新课程(中旬),2013(5)。
  [2]时金华。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索[J].才智,2014(6)。
  [3]曹兆霞。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课外语文(下),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