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杨 梅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第五中学
【正文】 【摘 要】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于他们心理健康成长,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数学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意义呢?中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有关数学方面的法则、公式、运算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爱学数学,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判断推理能力,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解决,直接影响智力的发展。若能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取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反之,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数学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心理健康;渗透;自信心;数学教学
小时候,没花太多的时间去学习,但成绩一直挺好,比比周围很努力、啃书本的同学,自己很自豪。上大学后学了心理学,认识还是不深刻。走上工作岗位后,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明白了自己小时候学习轻松的原因——周围都是鲜花与掌声。鲜花与掌声相伴的成长,自信心倍增,拥有了健康的心态,学习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从事的工作对象——学生不也是正需要这样的环境吗?所以一定有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于他们心理健康成长。而我和学生的相处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和切入点。学生在校时间基本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我们的教育思想方针、育人目标,都由教师在课堂上去落实和实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最经常、大量的也是最切合实际的做法,就是依靠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教育,即教书又育人。对于中小学校而言,在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意义主要在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师生素质。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
数学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意义呢?中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有关数学方面的法则、公式、运算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爱学数学,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判断推理能力,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解决,直接影响智力的发展。若能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取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反之,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数学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对于初中学生他们每个阶段的的心理需求是不一样的。,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自身掌握的基础知识关联较大。若有关数学方面的法则、公式、运算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学习起来就相对轻松些,而对于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的学生来说很困难,很可能会因为听不懂课、解不对问题而失掉信心,久而久之变成学困生。大部分学困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有学习心理障碍的问题。包括出现不自信、厌学,畏难等情绪。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应以排除学习心理障碍为主,同时注意个性品质培养,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情感教育等。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课前备课中重视学生心理感觉
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备基础的教学环节,更要以学生的心理感觉为主,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需要而备课。根据学生的需要,丢掉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课堂教学,同时联系学生现在的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能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主,从而挖掘出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同时设计一些学生课堂自我评价机制,例如:今日计算无错题、课堂提问大王,课堂问题解决擂主、一周计算能手等,能让学生获得自信的荣誉称号。实现这一点,就等于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打下了坚实可行的基础。
(二)课堂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改变语言呆板枯燥的陋习,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语言既要准确、严密又要力求声情并茂、幽默风趣。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又发人深省。在教学中适当采用成语典故、俗语、顺口溜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自卑、胆小、耐挫力差、害怕回答问题,师应让此类学生多回答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并适当的给予鼓励。对于骄傲、自满的学生为他们设置较难的问题,抑制他们的自满情绪,无形中耐挫力也得到培养。“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师温和的眼神,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即使对学困生特别是对某些缺乏自信心的后进生也一样。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尽量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去捕捉每个学生的视线,让温和的目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时刻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得到了尊重、关注的需要。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效果。对于那种课堂爱做小动作、说小话的学生不要大声的加以斥责,可以用严肃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的同学,这同大声的加以斥责相比,更让学生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这样存在骄傲、自满、不自信、厌学,畏难等情绪的学生问题得到解决。课堂中实现了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步训练他们的自信心、耐挫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课外辅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应渗透到课外辅导中去。现在我们面对的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学生,由于父爱、母爱、家教的缺失,部分留守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在校表现为厌学、孤僻蛮横、自私、早恋、叛逆的倾向。利用课余时间,下队家访,不仅仅是辅导学生学习,而且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与学生聊天、谈心也作为我们工作的一部分。下队后我对这些厌学、孤僻蛮横、自私、早恋、叛逆倾向的学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令我震撼的是大部分学生在家都要承担一定的家务,如照顾弟弟或妹妹、割猪草或牛草、喂猪、喂牛、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寨子上婚礼、丧葬的帮忙。用他们稚嫩的肩膀去扛起本该由父母承担的担子。在家承担责任的孩子,到了学校怎么就这样了,他们把学校当成了宣泄的地方。深思熟虑后我得到的结论是他们缺乏交流、沟通,从情绪上需要理解、肯定、赞扬。于是我对于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入手,课余时间与他交流,从中得知他有一个小学读二年级的妹妹要照顾,而他经常迟到、旷课、在课堂上经常捣乱。我问他,“在家里是你照顾妹妹还是妹妹照顾你?”他看我说“老师,当然是我照顾她”。”我又说:“照顾妹妹很累吧,我怎么说你经常迟到、旷课呢”他不好意思抬头看我说:”老师,其实就做饭,放学时间足够了,周末才和妹妹一起洗衣服”我说:“那怎么老迟到、旷课呢?还有其他的事要做吗?”学生低头不语几秒钟后就对我说“老师,以后不会了”。接下来的日子这个学生表现好了许多,我简单的谈话带来的效果令人吃惊。我想这就是交流、沟通的成果吧!我深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那么好学生也应该夸得出来。例如:在上分式的计算时,有一位学生整堂课下来,作业一点不会做,他说他听不懂。其实我发现他根本没有认真听课,于是我就写一个式子:,问“你会吗?”他说:“会,不就是分子与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与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我说:“对!非常正确。那你用同样的方法算:”。学生一下就计算出正确结果。我加以表扬并适时的纠正其不不听课的毛病,结果此学生每堂数学课都注意力集中听课,取得较好的成绩。
所以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获得自信心。对生加以辅导时,对于学生解答的题目,要认真的对待。哪怕只有一步是正确的,我们都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对于学困生更应如此。有些学困生自信心不够,学习兴趣淡薄,甚至出现焦虑、厌学、逃学、依赖、自卑等心理障碍问题,应通过课外辅导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热爱数学,乐于思考,乐于学习。纠正其不良的心理倾向,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心理健康;渗透;自信心;数学教学
小时候,没花太多的时间去学习,但成绩一直挺好,比比周围很努力、啃书本的同学,自己很自豪。上大学后学了心理学,认识还是不深刻。走上工作岗位后,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明白了自己小时候学习轻松的原因——周围都是鲜花与掌声。鲜花与掌声相伴的成长,自信心倍增,拥有了健康的心态,学习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从事的工作对象——学生不也是正需要这样的环境吗?所以一定有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于他们心理健康成长。而我和学生的相处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和切入点。学生在校时间基本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我们的教育思想方针、育人目标,都由教师在课堂上去落实和实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最经常、大量的也是最切合实际的做法,就是依靠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教育,即教书又育人。对于中小学校而言,在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意义主要在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师生素质。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
数学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意义呢?中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有关数学方面的法则、公式、运算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爱学数学,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判断推理能力,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解决,直接影响智力的发展。若能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取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反之,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数学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对于初中学生他们每个阶段的的心理需求是不一样的。,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自身掌握的基础知识关联较大。若有关数学方面的法则、公式、运算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学习起来就相对轻松些,而对于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的学生来说很困难,很可能会因为听不懂课、解不对问题而失掉信心,久而久之变成学困生。大部分学困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有学习心理障碍的问题。包括出现不自信、厌学,畏难等情绪。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应以排除学习心理障碍为主,同时注意个性品质培养,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情感教育等。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课前备课中重视学生心理感觉
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备基础的教学环节,更要以学生的心理感觉为主,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需要而备课。根据学生的需要,丢掉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课堂教学,同时联系学生现在的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能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主,从而挖掘出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同时设计一些学生课堂自我评价机制,例如:今日计算无错题、课堂提问大王,课堂问题解决擂主、一周计算能手等,能让学生获得自信的荣誉称号。实现这一点,就等于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打下了坚实可行的基础。
(二)课堂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改变语言呆板枯燥的陋习,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语言既要准确、严密又要力求声情并茂、幽默风趣。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又发人深省。在教学中适当采用成语典故、俗语、顺口溜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自卑、胆小、耐挫力差、害怕回答问题,师应让此类学生多回答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并适当的给予鼓励。对于骄傲、自满的学生为他们设置较难的问题,抑制他们的自满情绪,无形中耐挫力也得到培养。“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师温和的眼神,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即使对学困生特别是对某些缺乏自信心的后进生也一样。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尽量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去捕捉每个学生的视线,让温和的目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时刻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得到了尊重、关注的需要。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效果。对于那种课堂爱做小动作、说小话的学生不要大声的加以斥责,可以用严肃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的同学,这同大声的加以斥责相比,更让学生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这样存在骄傲、自满、不自信、厌学,畏难等情绪的学生问题得到解决。课堂中实现了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步训练他们的自信心、耐挫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课外辅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应渗透到课外辅导中去。现在我们面对的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学生,由于父爱、母爱、家教的缺失,部分留守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在校表现为厌学、孤僻蛮横、自私、早恋、叛逆的倾向。利用课余时间,下队家访,不仅仅是辅导学生学习,而且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与学生聊天、谈心也作为我们工作的一部分。下队后我对这些厌学、孤僻蛮横、自私、早恋、叛逆倾向的学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令我震撼的是大部分学生在家都要承担一定的家务,如照顾弟弟或妹妹、割猪草或牛草、喂猪、喂牛、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寨子上婚礼、丧葬的帮忙。用他们稚嫩的肩膀去扛起本该由父母承担的担子。在家承担责任的孩子,到了学校怎么就这样了,他们把学校当成了宣泄的地方。深思熟虑后我得到的结论是他们缺乏交流、沟通,从情绪上需要理解、肯定、赞扬。于是我对于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入手,课余时间与他交流,从中得知他有一个小学读二年级的妹妹要照顾,而他经常迟到、旷课、在课堂上经常捣乱。我问他,“在家里是你照顾妹妹还是妹妹照顾你?”他看我说“老师,当然是我照顾她”。”我又说:“照顾妹妹很累吧,我怎么说你经常迟到、旷课呢”他不好意思抬头看我说:”老师,其实就做饭,放学时间足够了,周末才和妹妹一起洗衣服”我说:“那怎么老迟到、旷课呢?还有其他的事要做吗?”学生低头不语几秒钟后就对我说“老师,以后不会了”。接下来的日子这个学生表现好了许多,我简单的谈话带来的效果令人吃惊。我想这就是交流、沟通的成果吧!我深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那么好学生也应该夸得出来。例如:在上分式的计算时,有一位学生整堂课下来,作业一点不会做,他说他听不懂。其实我发现他根本没有认真听课,于是我就写一个式子:,问“你会吗?”他说:“会,不就是分子与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与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我说:“对!非常正确。那你用同样的方法算:”。学生一下就计算出正确结果。我加以表扬并适时的纠正其不不听课的毛病,结果此学生每堂数学课都注意力集中听课,取得较好的成绩。
所以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获得自信心。对生加以辅导时,对于学生解答的题目,要认真的对待。哪怕只有一步是正确的,我们都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对于学困生更应如此。有些学困生自信心不够,学习兴趣淡薄,甚至出现焦虑、厌学、逃学、依赖、自卑等心理障碍问题,应通过课外辅导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热爱数学,乐于思考,乐于学习。纠正其不良的心理倾向,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