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作者】 郑祖粉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城关中学
【正文】 【摘 要】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初中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物理观念、提高实践能力、形成坚定的科学态度、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重要促进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发问精神;实验探究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物理观念的教学要加强概念、规律教学;科学思维是大脑对科学信息的加工活动;科学探究重在本质;科学态度与责任应通过探究的形式融入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的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学要坚持新课程理念,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石,搞好我国物理学科的教育,培养贴近学生自身发展、符合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科技人才。
一、与时俱进,增强素养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媒体运用也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善于学习,明确新任务,适应新形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更新教育理念,在经验中不断成长,才能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重心逐渐由课本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培养,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发展和时代发展趋势,更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探究、知识技能、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理论实践与社会关系等等。我们从中可以发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更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为了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我们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改变教育观念,不断加强学习,与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接轨,从新知识中获得更广阔的教学视野,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今后的物理教学工作中要多学习、多研究,从不同的角度传授课本上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要联系生活,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任何科学都起源于生活,物理学更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例如:热学方面的“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为1064℃而火焰的温度一般为800℃左右,所以金子不会被熔化);光学方面的“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与像等大对称,像与物一模一样,像猪当然也就里外不是人了);运动和力学方面“四两压千斤”(根据杠杆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秤砣的力臂很长,那么“四两”压千斤是完全可能的,难怪阿基米德会有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关注科学前沿和物理教学结合。物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学科,并且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物理教学应当将前沿知识和技术理念引入课堂之中,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单一知识和旧的理论体系。传统教学中,物理知识的构建往往比较死板,使学生思维僵化,难以对物理学产生兴趣。而引入前沿物理学技术案例,将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满足未来发展和学习需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十分有利。如电子技术华为5G的迅速发展,我国在贵州的天眼技术,通信卫星的影响等,无一不是物理学科耀眼的夜明珠。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习物理知识,造福人类;培养核心素养,成就国富民强。我们梦寐以求的核心素养是:
第一,认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发展,物理的定义和范围,物理现象、规律、原理等;
第二,学会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第三,学生对科研的追求、对真理的态度;
第四,学会活学活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设疑问难,激思启智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物理教学中巧设悬念,存疑设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思维的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如果说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开发学生智力,让他们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充满智慧,那么,启发学生的思维则是高效物理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提倡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几乎是古今中外教育家们共同的教学主张,而善于启发诱导、激思启智,则是他们教学艺术实践的闪光之处。
大科学家杨振宇曾作过这样的对比分析:我们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这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可见,改革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睿智比什么都重要。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勤于思考,不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敢于钻研,乐意发问,学活物理知识。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法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力求使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善问”、“巧问”,让学生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新思路,扩大思维的开阔性,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要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问;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会”问;实施合理评价,使学生“愿”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成就初中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如掌握提出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由何(为什么)、如何(怎样)、若何(如果条件变了,将怎样)、是何(是什么)。如:做完真空中的闹钟实验,根据现象可提出:为什么听不到钟声,怎样才能听到声音,通入空气后能否重新听到声音,声音靠什么来传播?并及时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要注意及时表扬。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可以要求每位学生联系实际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如: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夏天打开冰棍纸后为什么冒“白气”?在学习光现象时提出:雨后的彩虹是如何形成的?等等,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问题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诱发思考;学生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和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要学会研究、学会合作、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体验研究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形成精彩观念分享研究成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升。
课堂教学需要艺术,物理提问是艺术中的艺术,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
三、重视实验,学有所获
实践出真知。探索、求知、明理。治学有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验。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陈佳洱说:“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能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丁肇中说:“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试验。”普朗克说:“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发展有着重要帮助的课程,而物理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综合素质潜能的挖掘上,使学生能够在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核心素养教育要多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多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多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多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多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多给学生一个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创新。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学只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学重视自主探究,才能学有所获。教师要时而是一个组织者,时而是一个参与者,时而是一个引导者。善于引领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探索、去追求、去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例如:我组织学习《分子热运动》,如果直接向学生讲解分子的热运动,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老老实实的在讲台上的讲解,学生没有办法达到真正的理解、想象。为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充分展示分子热运动的过程,使得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原理认识得既清晰又明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将物理实验教学运用到生活中去。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我在学习完刻度尺、弹簧秤、天平等的使用时,让学生用刻度尺去量自己的身高,一步的大小,弹簧秤称测物体的重量,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和教室外面的温度。有的时候我还将学生带出教室,克服照本宣科实验的单调方法,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良好探究兴趣。
总之,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哉开窍。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教学不是提供结论而是不断向学生提问。素养比习惯重要,思考比接受重要;自主比灌输重要,个性比共性重要;多元比单一重要,融合比个体重要;方法比本本重要,创新比墨守重要。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新,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推陈出新,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彭前程.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物理教学[J].中学物理,2018(2);
[2]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组.初中学科教学指导系列初中物理教学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郭玉英,张玉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物理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5)。
【关键词】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发问精神;实验探究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物理观念的教学要加强概念、规律教学;科学思维是大脑对科学信息的加工活动;科学探究重在本质;科学态度与责任应通过探究的形式融入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的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学要坚持新课程理念,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石,搞好我国物理学科的教育,培养贴近学生自身发展、符合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科技人才。
一、与时俱进,增强素养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媒体运用也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善于学习,明确新任务,适应新形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更新教育理念,在经验中不断成长,才能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重心逐渐由课本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培养,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发展和时代发展趋势,更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探究、知识技能、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理论实践与社会关系等等。我们从中可以发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更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为了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我们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改变教育观念,不断加强学习,与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接轨,从新知识中获得更广阔的教学视野,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今后的物理教学工作中要多学习、多研究,从不同的角度传授课本上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要联系生活,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任何科学都起源于生活,物理学更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例如:热学方面的“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为1064℃而火焰的温度一般为800℃左右,所以金子不会被熔化);光学方面的“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与像等大对称,像与物一模一样,像猪当然也就里外不是人了);运动和力学方面“四两压千斤”(根据杠杆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秤砣的力臂很长,那么“四两”压千斤是完全可能的,难怪阿基米德会有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关注科学前沿和物理教学结合。物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学科,并且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物理教学应当将前沿知识和技术理念引入课堂之中,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单一知识和旧的理论体系。传统教学中,物理知识的构建往往比较死板,使学生思维僵化,难以对物理学产生兴趣。而引入前沿物理学技术案例,将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满足未来发展和学习需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十分有利。如电子技术华为5G的迅速发展,我国在贵州的天眼技术,通信卫星的影响等,无一不是物理学科耀眼的夜明珠。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习物理知识,造福人类;培养核心素养,成就国富民强。我们梦寐以求的核心素养是:
第一,认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发展,物理的定义和范围,物理现象、规律、原理等;
第二,学会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第三,学生对科研的追求、对真理的态度;
第四,学会活学活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设疑问难,激思启智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物理教学中巧设悬念,存疑设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思维的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如果说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开发学生智力,让他们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充满智慧,那么,启发学生的思维则是高效物理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提倡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几乎是古今中外教育家们共同的教学主张,而善于启发诱导、激思启智,则是他们教学艺术实践的闪光之处。
大科学家杨振宇曾作过这样的对比分析:我们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这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可见,改革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睿智比什么都重要。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勤于思考,不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敢于钻研,乐意发问,学活物理知识。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法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力求使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善问”、“巧问”,让学生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新思路,扩大思维的开阔性,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要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问;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会”问;实施合理评价,使学生“愿”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成就初中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如掌握提出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由何(为什么)、如何(怎样)、若何(如果条件变了,将怎样)、是何(是什么)。如:做完真空中的闹钟实验,根据现象可提出:为什么听不到钟声,怎样才能听到声音,通入空气后能否重新听到声音,声音靠什么来传播?并及时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要注意及时表扬。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可以要求每位学生联系实际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如: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夏天打开冰棍纸后为什么冒“白气”?在学习光现象时提出:雨后的彩虹是如何形成的?等等,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问题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诱发思考;学生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和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要学会研究、学会合作、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体验研究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形成精彩观念分享研究成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升。
课堂教学需要艺术,物理提问是艺术中的艺术,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
三、重视实验,学有所获
实践出真知。探索、求知、明理。治学有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验。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陈佳洱说:“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能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丁肇中说:“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试验。”普朗克说:“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发展有着重要帮助的课程,而物理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综合素质潜能的挖掘上,使学生能够在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核心素养教育要多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多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多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多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多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多给学生一个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创新。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学只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学重视自主探究,才能学有所获。教师要时而是一个组织者,时而是一个参与者,时而是一个引导者。善于引领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探索、去追求、去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例如:我组织学习《分子热运动》,如果直接向学生讲解分子的热运动,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老老实实的在讲台上的讲解,学生没有办法达到真正的理解、想象。为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充分展示分子热运动的过程,使得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原理认识得既清晰又明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将物理实验教学运用到生活中去。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我在学习完刻度尺、弹簧秤、天平等的使用时,让学生用刻度尺去量自己的身高,一步的大小,弹簧秤称测物体的重量,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和教室外面的温度。有的时候我还将学生带出教室,克服照本宣科实验的单调方法,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良好探究兴趣。
总之,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哉开窍。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教学不是提供结论而是不断向学生提问。素养比习惯重要,思考比接受重要;自主比灌输重要,个性比共性重要;多元比单一重要,融合比个体重要;方法比本本重要,创新比墨守重要。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新,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推陈出新,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彭前程.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物理教学[J].中学物理,2018(2);
[2]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组.初中学科教学指导系列初中物理教学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郭玉英,张玉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物理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