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的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 杨枝仙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标提出的新时代的教学培养目标。而高中数学作为数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学习阶段,更是学生高考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着重考察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数学运算、空间想象、逻辑推演、数据分析等综合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是非常全面的考察。所以,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视。虽然经过多年的实践,许多高中教师已经开始着手采用相应的核心素养培养方法,但由于缺少成功经验作为参考,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体现在学科核心素养认识不足,还体现在相应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当下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存问题
1.1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新课标推行多年来,在一些发达城市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型城市,其重要性仍然没有引起广大数学教师足够的认识。一些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仍然是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全部目标,丝毫没有意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虽然新课标明确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对于学习方法并没有足够的选择权,他们通常扮演着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所以,一旦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势必就会因为传统、过时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制约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1.2教学方法不够丰富
不可否认的是,许多高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对那种在成绩突破方面更为“高效”的方法,尤为青睐。教师在课堂知识讲授过后,安排学生进行大量习题巩固。这种课本——习题两点一线的学习方式,不仅达不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更是将学生的自由天性扼杀掉了。不过,迫于高考的压力,一些教师也没有更好的选择。然而,随着新课标落实程度深化、覆盖区域更广,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综合教育势必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如果教师不能预先从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的教学发展中被淘汰。
2.培养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2.1对高中生抽象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这毋庸置疑。在千百年来对数和数之间关系,图形之间关系和空间立体几何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数学体系。在高中数学知识结构中,函数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通过对函数的学习,形成一种抽象对应关系的认知,并借助于不同函数形成丰富的抽象数学核心素养。函数起源于人们对动点轨迹的研究,后来有了变量的引入,才形成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这时的函数就已经不再单纯地对过程进行描述了,它通过对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函数的范围更加扩大,外延更加广阔。比如,在进行三角函数学习时,教师就可以不局限于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等的讲解,在三角函数在数学领域的应用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其在航海领域、测绘工程等领域的应用进行适当的拓展,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抽象函数概念理解得更为透彻,还能通过让知识和现实生活产生联系,让学生对三角函数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2.2对高中生逻辑推力能力的培养
逻辑推理大体分为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而逻辑推理能力正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观察、体验,逐渐形成理性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以一种更符合科学逻辑的方式推断事物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具有更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就不能受古板教学模式的约束,通过适当的知识延伸,让学生有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作为推理的基础。比如,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讲授推理演绎模式的发展,从亚里士多德宏观演绎推理的奠基作用,讲到欧几里得的光辉成就,再讲到西方数学家近代的演绎推理探索,让学生在枯燥的课本知识以外,对抽象推理的发展有更为清晰的了解,形成更加完善的学科核心素养。
2.3在综合实践教学中进行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建模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一项高阶能力,它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备、数学思维的调动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数学建模要从数学视角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构建模型、解决问题。可以说,数学建模是现实世界的抽象体现。对高中生进行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其中包含两个层面;通过综合实践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综合实践对数学模型进行还原。尤其在高中数学中,建模的综合实践相较于初中有了相当难度的提升,对学生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模型架构的能力有更为综合的考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无论是对学生的要求还是对教师的要求都相应提高。教师应积极总结问题,改进和丰富教学方法,用更加符合新时代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方法,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同时,教师还要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通过适当的方法拓展,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就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供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参考。
参考文献:
[1]喻平.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与学业评价[J]. 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1);80-85.
[2]史宁中.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中的关键问题[J]. 数学教育学报,2018,27(01);8-10.
[3]史宁中,林玉慈,陶剑,郭民. 关于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史宁中教授访谈之七[J]. 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4);8-14.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视。虽然经过多年的实践,许多高中教师已经开始着手采用相应的核心素养培养方法,但由于缺少成功经验作为参考,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体现在学科核心素养认识不足,还体现在相应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当下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存问题
1.1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新课标推行多年来,在一些发达城市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型城市,其重要性仍然没有引起广大数学教师足够的认识。一些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仍然是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全部目标,丝毫没有意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虽然新课标明确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对于学习方法并没有足够的选择权,他们通常扮演着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所以,一旦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势必就会因为传统、过时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制约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1.2教学方法不够丰富
不可否认的是,许多高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对那种在成绩突破方面更为“高效”的方法,尤为青睐。教师在课堂知识讲授过后,安排学生进行大量习题巩固。这种课本——习题两点一线的学习方式,不仅达不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更是将学生的自由天性扼杀掉了。不过,迫于高考的压力,一些教师也没有更好的选择。然而,随着新课标落实程度深化、覆盖区域更广,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综合教育势必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如果教师不能预先从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的教学发展中被淘汰。
2.培养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2.1对高中生抽象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这毋庸置疑。在千百年来对数和数之间关系,图形之间关系和空间立体几何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数学体系。在高中数学知识结构中,函数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通过对函数的学习,形成一种抽象对应关系的认知,并借助于不同函数形成丰富的抽象数学核心素养。函数起源于人们对动点轨迹的研究,后来有了变量的引入,才形成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这时的函数就已经不再单纯地对过程进行描述了,它通过对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函数的范围更加扩大,外延更加广阔。比如,在进行三角函数学习时,教师就可以不局限于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等的讲解,在三角函数在数学领域的应用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其在航海领域、测绘工程等领域的应用进行适当的拓展,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抽象函数概念理解得更为透彻,还能通过让知识和现实生活产生联系,让学生对三角函数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2.2对高中生逻辑推力能力的培养
逻辑推理大体分为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而逻辑推理能力正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观察、体验,逐渐形成理性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以一种更符合科学逻辑的方式推断事物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具有更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就不能受古板教学模式的约束,通过适当的知识延伸,让学生有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作为推理的基础。比如,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讲授推理演绎模式的发展,从亚里士多德宏观演绎推理的奠基作用,讲到欧几里得的光辉成就,再讲到西方数学家近代的演绎推理探索,让学生在枯燥的课本知识以外,对抽象推理的发展有更为清晰的了解,形成更加完善的学科核心素养。
2.3在综合实践教学中进行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建模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一项高阶能力,它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备、数学思维的调动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数学建模要从数学视角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构建模型、解决问题。可以说,数学建模是现实世界的抽象体现。对高中生进行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其中包含两个层面;通过综合实践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综合实践对数学模型进行还原。尤其在高中数学中,建模的综合实践相较于初中有了相当难度的提升,对学生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模型架构的能力有更为综合的考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无论是对学生的要求还是对教师的要求都相应提高。教师应积极总结问题,改进和丰富教学方法,用更加符合新时代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方法,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同时,教师还要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通过适当的方法拓展,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就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供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参考。
参考文献:
[1]喻平.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与学业评价[J]. 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1);80-85.
[2]史宁中.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中的关键问题[J]. 数学教育学报,2018,27(01);8-10.
[3]史宁中,林玉慈,陶剑,郭民. 关于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史宁中教授访谈之七[J]. 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