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怎样进行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训练

【作者】 华旦才让

【机构】 青海省同徳县英奴乎寄宿制小学



【正文】  【摘 要】 农村小学生孩子们朗读能力差,要他们学好朗读,就要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对他们良好的朗读方法进行指导并作好评价,开展各种活动,从而提高他们朗读的能力,并促进他们对语文课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农村;学生;朗读;方法;能力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多读方能见真情。”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朗读是语文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然而,农村学生在朗读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一、受方言的影响多数学生讲的普通话不标准,尤其是平、翘舌音不分,前、后鼻音辨不清等;二、朗读时添字、漏字或读错字的现象很严重。三、唱读、怪腔怪调、停顿不当、音量不适等更是破坏了文章语言的美感。因此,朗读能力训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一疏忽,学生就会养成不良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就难以改正,怎样才能抓好小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进行学生的朗读训练。
  一、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对学习有动力,自然会越学越好。读书,不能对它产生厌恶的情绪,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从“要我读”转为“我要读”的良好的朗读意识。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我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如:(1)范读。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差,领悟能力低,但模仿能力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课文朗读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把语音读准,把重音、停顿读好,然后再做好范读,让学生把重点句子读好。(2)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3)个人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4)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陷,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此外还有分角色读、表演读、开火车读等,针对不同的课文有选择地采用,实践证明,这些方式学生都很喜欢。通过朗读,他们仿佛成了课文中的人和物了。
  二、指导学生朗读的要领
  要学会朗读,必须先掌握朗读要领。农村小学生在朗读方面模糊的地方较多,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要领。
  1、朗读首先要正确。“正确”指的是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等。现在,有些孩子咬字含混不清,这样不但不能发展语言,还会养成讲话时含混不清的毛病,要注意纠正。有些孩子读书不会读轻声,特别是“慢慢地”、“鲜红的”、“跳得高”中的“的、地、得”,词尾的“子”、“呢”等,还有些孩子朗读是拉长声音,或一字一顿、一词一顿形成唱读,都是要注意纠正的。朗读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比较难达到的要求,稍不注意,就会出错,因此要求学生把字认准,要读得正确,培养孩子读书时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
  2、教给学生掌握停顿的方法。停顿是朗读语文的重要环节,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步骤。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朗读停顿指导。要告诉学生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间以及各种标点符号所区别的不同的停顿方法。
  3、教给学生掌握朗读的语气。朗读仅仅学会停顿是不够的,还要教给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语气,不同的朗读语气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不完全相同的。但农村小学生对朗读的语气较为陌生,他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课文朗读的语气,导致有的用平淡的语调朗读,有的则唱读,所以教师要讲清楚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各种句式的不同朗读方法。此外,还要教给他们掌握语气轻重的朗读方法。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朗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之一,它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都起着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让孩子知道语文课的朗读是为了读懂课文,朗读一定要边读边想,可和课文后的思考题结合起来,教师听学生读完课文后要提出有关内容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孩子养成读书动脑的习惯。
  三、重视学生朗读的评价
  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朗读的指导中也是如此。评价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朗读的兴趣和自信心。
  1、在评价中,要做到不露痕迹的点拨,让学生自己感悟,自己体会,做到教学无痕。一节生动、有意义的语文课,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只有教者和学生感到其乐融融,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理解领悟知识,学生无形中获得发展。
  2、把朗读指导与教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边读边评,以评促读,在读与评中培养语提高能力,发展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情感体验与领悟。朗读指导与评价的主要形式有:一是教师读,学生评,旨在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听读的习惯;二是学生读,教师评,旨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朗读指导;三是学生互读互评,旨在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受启发。
  四、开展活动,创造展示平台
  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内,而应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经常开展一些诗朗诵、讲故事、演讲比赛等一些小型的班内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及时的对一些表现好、进步大的同学提出表扬。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也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更加轻松。
  总之,朗读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们掌握好朗读的技能,对他们的语文课的学习,会起到特别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