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探析

【作者】 何玉锋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十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德育教育也提上改革的日程,德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娃娃开始抓习惯养成,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才能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竞争力。正所谓“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老师要在课堂活动和实践体验中让孩子明辨是与非、美与丑,并在榜样的引领下健全孩子的审美意识,只有突出德育的重要性,才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德”根植于孩子心中,使孩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社会有用之人。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教学;德育渗透;探析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持,跟随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幼儿教育,已经得到社会及广大家庭的极大关注。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深知幼儿教育在我们人生当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其教学成效。幼儿教育之中的品德教育乃是幼儿教育中极为关键的教育内容,深刻影响着孩子将来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品德教育又主要包含幼儿园教育及家庭教育两个方面,所以,幼教工作者要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教育,为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1、幼儿园教育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分析
  幼儿园教育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主要体现在:根据调查发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教学工作“两张皮”现象一直存在,再加上主观认识上的误区,很多专业课教师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德育与自己无关,德育是班主任和德育老师的事情。这导致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不理想。减弱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其次是学生认知有误,根据统计结果表明:89.3%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与德育没有关系。87.6%的学生觉得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与就业没有太大关系,26.3%的学生觉得所学专业课程中应该包含着德育,但是具体是如何体现说不清楚。原因分析:首先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在德育课程和班主任工作,因此学生觉得德育课程、班会活动、国旗下讲话等活动才是德育。其次学校虽然开展了许多德育课程,如生礼仪、公共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等。但是这些课程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其开设的意义。最后社会大环境各种诱因,比如老人摔倒扶不扶、公交车被逼让座等社会现象,导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学生家庭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在调查中了解到,87%的学生处于监管缺失状态,或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或是单亲子女,这些学生一般都交由爷爷奶奶照管,他们普遍缺少完整的亲情爱抚、缺少温馨和睦的家庭感觉、疏于教育监管,导致学生感情冷漠。
  2、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措施
  2.1在榜样引领下实现德育目标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措施之一是在榜样引领下实现德育目标。“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然后在小朋友们之间找出可以学习的榜样,“见贤思齐”,更好地提高孩子自身的道德素养,达成德育目标。榜样并不一定“高大上”,他可能具备某一个方面的优点,那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点”。老师还可以在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动画片中找到真善美的人物,让孩子说一说人物性格中有哪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良好品质,孩子在思考中认识更深刻。这样德育目标就在榜样引领下一步步完成,也让孩子集众多优点于一身,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因为幼儿教师要一直陪在孩子身边,所以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如在与孩子相处的所有时间段里,教师要始终用普通话,并尽可能的标准,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将普通话作为与教师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的语言。另外教师还要在专业上下功夫,如画画,教师就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别指导,从而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的成长。教师还要发挥孩子之间相互的带动作用,如小红主动捡拾了教室内的一张废纸,教师就可以进行表扬,并以此作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不乱扔垃圾,并主动捡拾地上垃圾的习惯。如小明把摔倒的小刚扶起,教师表扬了他乐于助人的行为,这样帮助别人就成为了孩子心中的一种道德标准。
  2.2通过幼儿的生活活动有效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措施之二是通过幼儿的生活活动有效进行品德教育。如今幼儿园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较为充实,这也为他们接受品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比如,幼儿教师在孩子吃饭时培养他们形成排队等候,吃饭时不说话不打闹,不浪费粮食,饭后自己的餐盘要自己收拾等好习惯;在幼儿休息的时间,幼儿教师要引导孩子养成休息时保持安静状态,不能影响同伴的正常休息,必须按时起床,起床后收拾好被子等好习惯。另外一个比较重要,在幼儿园中孩子有大量的时间与同伴相处,在相处过程中难免会与同伴发生磕磕碰碰,教师必须要正确引导和化解矛盾,使孩子们在幼儿园中能够和睦相处,同伴间能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日常生活氛围。要引导学生注意并学习善的举动,意外跌倒有人扶,掉了东西有人帮助捡,不舒服时有人细心照顾,哭了有人安慰等,把幼儿的品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总而言之,教育无小事,在幼儿教育阶段就要有效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协助孩子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是当下幼儿教育阶段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教学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为此,德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从而使德育教学能够很好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做到让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薛艳红.浅谈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
  [2]赵冠爽.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