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怎样对待后进生

【作者】 王 娟

【机构】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第十小学



【正文】  【摘 要】 哪个班没有后进生呢?哪个班没有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儿童学习有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这些后进生时常会成为老师的“眼中钉”、“肉中刺”,然而“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因此,教师要用耐心去感化他们,用爱心去温暖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 对待;后进生;爱心

  我从教近九年了,如果把这九年的教学生活比作在茫茫的黑夜中摸索前行,自从读了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后,它像一盏明灯,让我豁然开朗,原先在教学实践中的烦恼与困惑,在这里得到了解答。伏案阅读,常常为书中闪光的思想,精辟的论述和美妙的描写而折服,感觉每一句都是经典,都是真知灼见。于是感叹,如果能在从教之初读一读这本书,那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是多么大的帮助啊!
  读完此书,我受益匪浅,其中我感触颇深的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有关“差生”的教育理念。在我教一年级的时候,班里就有这样的学生,怎样对待这样的学生呢?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似乎还是一个长期思考的问题。本人就这一内容提出一点肤浅的思考。
  一、对待后进生要有耐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假期中,我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其中一篇《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有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当“后进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学生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的人哪里获得对于他的发展来说应当获得的东西。对于一个后进生来说,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明确的认识到,后进生是可教育的,必须使学习成为他们树立高尚的自尊感的领域。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耐心。不要用一句话、一个手势让学生感到你对他的前途丧失信心,在每一节课上,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都应该在认识的道路上迈出哪怕最不显著的一步,都要取得一点点的成绩。每次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总是不急躁、不挖苦,静下心来,耐心辅导。
  比如,我们班的袁耀祖同学,父母均在工地上班,几乎不回家,孩子的生活、学习全是奶奶在照看。孩子上课不听课,家庭作业不写,针对这种情况,我联系他的家长,起初是奶奶来学校,出于对孙子的溺爱,不仅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在我们的百般请求下,孩子的母亲到学校了解情况后,点头答应会好好教育孩子,没想到回家竟然帮孩子写家庭作业,这让我百思不能其解。面对这种情况,我在想,如果用教所有孩子那样的办法来教这个孩子,那么他不可避免的会学的更差,成为可怜而不幸的,一辈子受着“我干什么都不行”这个痛苦的思想折磨。于是,每天下午放学把这个孩子叫办公室,写完家庭作业再回家,辅导这个孩子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别人讲一遍就能听懂的题,这个孩子我就得讲三遍、五遍、甚至更多遍,这个孩子也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此时的我真的有种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感觉,欲哭无泪。
  于是,我开始寻找方法,在我的课堂中,我创造机会让他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及时鼓励他的勇气,对他今天的表现给予表扬。对于他听不懂、也不理解的知识点,我利用课余时间单独给他辅导,一遍、两遍、甚至十遍,我都是耐心的给他讲解题目的意思,让他学会听课、学会思考,有的时候他真的是不能理解我说的意思,索性我就让班级中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过来帮我讲解一下,慢慢的,我发现这个孩子开始相信我了,也愿意和我说话了,上课认真听讲了,也能坐住了,回答问题更加积极了。在我的耐心辅导下,看着这个不起眼的孩子每天都在进步,我的心里真的有种说不出的感动。这个孩子从每次单元考试不及格,到期末考试考了71分,虽然成绩并不高,但是我知道他已经尽力了。我在班级中表扬了这个孩子,还给他发了两个本子作为奖励,没想到这个孩子竟然哭了。当我采访他为什么哭的时候,这个孩子说:“谢谢老师没有放弃我”。我赶紧抱住孩子,作为他进步的回馈,那一刻,班级中的孩子不由自主的响起了掌声,这个孩子哭的更厉害了。 我想,此刻孩子的内心是幸福的哭泣……是鼓励带给他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和自信心,而我此时体验到的情感,比任何药物的作用更强烈。
  二、对待后进生要有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因此,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在热爱学生上,对“后进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对“后进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的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多为“后进生”想想,多向后进生献出一点爱心,多与学生沟通感情,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
  我们班有个叫李宗蕴小男孩,他在课堂上不是一般的调皮,一会儿拿别人的东西;一会儿掉过头去和别人讲话;一会儿躲到座位下面……成了老师们整天抱怨的对象。我刚开始真的有点怀疑他是不是有“少儿多动症”从他以前的学前班主任老师那里得知;这个孩子脑子很灵活,也特别快,但是就是太调皮了,一直是父亲一边做生意一边带着长大的.很喜欢上课讲话。我又和家长联系了解到,这个孩子在2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在他成长的这几年里,没有收到完满的母爱教育,没有感受过母亲的爱抚、慈祥、忧虑的目光,也没有听到过母亲细腻而充满情感的音调,导致他和其他智力生活正常的孩子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父亲每天忙于生意,孩子跟随父亲在货车上、店里玩手机、看电视,无人交流,以至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坐姿,导致这个孩子现在还是奶声奶气的说不清楚一句完整的话,对于这种情况,我和班主任老师商量以后,决定把他的座位安排在第一排的讲台边上!
  于是,我发现表扬的作用远远要大于批评的作用。“河东狮吼”的方法已经无济于事,怎样才能让他静下心来学习呢?这是我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有一天,我在他玩耍的时候叫他站起来回答,这个孩子支支吾吾半天,也没回答出来,我即兴对他说;“如果你能回答正确的话,我就给你所在的组送一个奖章。”没想到这孩子稍微动了一下脑子,脱口而出,我随即就给他所在的小组送了一个奖章,无意间,我在他的脸上看到了害羞的表情,接下来他听课听的非常认真,下课还给班主任炫耀自己上课为小组争夺了一枚奖章的优越感呢。在本次期末考试中得了94分的好成绩。从这件事中,我领悟到,一味的批评,或许只能使孩子对学习越来越讨厌,也对老师越来越充满畏惧感,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爱的表扬,都需要别人对他的肯定,或许你一句微不足道的表扬,就可能融化他那颗冰冷的内心,或许静下心来,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他那一点点的优点,并且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的光,那么这颗不曾被抹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撒满天空。
  当然,对待“后进生”还应该有足够的热心和信心,不能因为他们行动不如别人敏捷,就受到老师的冷落和挖苦,更不能让他们成为班级中的灰色人群。要让“后进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热情和关心,感受到被关心的温暖,体验成功的快乐,不断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的教育会变得越来越好,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与众不同和独一无二。
  参考文献:
  [1]王充《论衡》——1958.9,《状留篇》,中华书局出版
  [2]苏霍姆林斯基,1984,《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