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探究

【作者】 古美泉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第二小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开始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知识涉及范围较为广泛,为帮助小学生学好语文,教师应该对自身语文教学策略进行优化。以往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主讲为主,这种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无法引起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这种沉闷的语文课堂中,学习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策略优化时,应该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同时积极进行以小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本文以一年级小学语文课堂为中心展开分析,对其教学策略的优化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出现变化。当代企业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对此学校在进行教学时也应该顺应这一发展形势,不断加强小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经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为小学生未来发展更加顺利,各小学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应该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年级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助于其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茁壮成长。
  一、核心素养内涵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受较为系统化的语文学习,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处于空白阶段。为帮助一年级学生养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并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水准,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其语文的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推行后,教师转变思维,对小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均加以重视。但是,进行有效地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并不是只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的。语文核心素养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综合能力、以及语文的学习方法均有一定要求。对此,教师应该在培养小学生语文四方面的基础上,不断对其渗透语文的文化内涵。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这一发展趋势,对其未来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以核心素养为前提的一年级语文教学优化策略
  (一)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语言使用方法
  语文学科的学习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各类语言的正确运用方面,对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语言。语言的使用涉及范围广阔,人们在生活中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并交流信息。为实现有效的交流,人们需要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并努力提高自身文化内涵。当代社会重视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位置。因此,在实际进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时,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使用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这些知识抒发自身感情。这一教学效果,使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对其日后的语文学习具有积极影响。以小学生学习生字为例,一年级学生知识积累不足,为保障其后期的有效学习,需要先认识大量的生字。然而,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这些生字,记起来较为困难。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语言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通过理解来实现认字的教学目的。比如说以“山”字作部首的汉字,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山长什么样子?”这类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根据山的形象记住山字,并达到学习生字的目的。
  (二)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当代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重视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不断开展有助于其综合能力提高的教学活动。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属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部分。而思维能力的创新与发展,则是其核心素养得以提升的另一关键因素。为使其核心素养得以提高,教师应该在开展有利于其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的同时,积极针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对其日后的语文学习具有积极影响。由于一年级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思维能力较弱,这时候教师的正确引导就变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其形成逻辑性较强的语文思考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授课时,应该着重锻炼一年级学生的思考能力。在结合书本内容的同时,不断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较为发散式的思考,使其思维角度、思考内容更加新颖。以学习小马过河这一故事为例,从课文中学生能够了解事件的发展历程。但是,其表达的中心思想并不只是介绍事情的发展情况。为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思维发散,并根据故事情节体会其中的主体思想。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发现故事中所表达的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一思考过程,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对其未来发展与语文学习均具有重要影响。
  (三)重视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年级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息息相关。当代社会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并能够利用自身审美能力在生活中实践。对此,相关教师在一年级语文课堂中,应该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使其审美能力得到锻炼。语文成绩在过去常被作为评价一年级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这种评价机制是不科学的。语文的核心素养重视一年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经相关教师的共同探讨发现,进行一年级小学生审美能力训练,对其整体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笔者认为,为使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教师应该重视一年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小学生在一年级语文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体现,并在不断探索中,使自身创新精神与审美能力均得以较大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一年级小学生未来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使其核心素养得以提高,相关教师应该认真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展开语文教学。在转变自身语文教学思想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语文语言使用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这种良性变化,有助于提高一年级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小学生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21-24.
  [2]胡晓容.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