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作者】 马 兰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玉井巷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并且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方便的,不仅仅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也能对学生的品德从多个方面,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以此促进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的结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它又有什么重要性呢?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谦虚上进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关键词】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重要性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各个学科的教育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育目标,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保证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学生在学校学习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而且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非常必要,通过德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1、情景教学,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将德育进行于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依据。教师必须将教材作为根本教学依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这就需要教师合理把握教材,在课前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例如,教师给学生讲《白羊》这篇文章时,教师需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白羊在广阔的戈壁滩上坚忍成长的精神。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边疆建设者克服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另外老师在讲解《桂林山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在多媒体教学工具上,展现出桂林山水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进行真情实意的讲解,使得学生们在欣赏优美的风光中更深切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小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高尚价值观。在这样的情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是一个不错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传授学生语文知识,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感。
  2、在阅读中,感受德育教育
  语文课文中的内容有着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中也包括多样的德育思想。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阅读课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把自己置身在作者的感情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德育思想。例如《白杨》这篇文章通过爸爸和孩子们的对话,表达出对建设者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佩之情。又如《挑山工》这篇文章表达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精神都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深深的体会,继而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对他人关爱、缺乏奉献、意志薄弱的缺点改正过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品格、关爱他人的品德。
  小学生的重要阅读活动之一就是朗读活动,朗读是学生用声音和情感表现文章,需要加入学生对文章段落和句子的理解,学生可以将课文中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朗读中非常必要。例如,《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主要描绘的是桂林的美好景象,优美的词句,加上各种修辞手法,可以让学生的朗诵更加富有节奏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和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这些感性材料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桂林山水形成整体的感性印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赞美和富有节奏感的语气朗读文章内容。学生经过朗诵更容易进入作者描绘的诗意景象中,从而感受桂林山水的奇和美,这对学生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需要用到许多素材,那么我们可以在课本或者教学资料中插入德育教育内容或者一些游戏和活动内容,以此起到活跃语文课堂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奇心、好玩性、好动性是其最大的特点,那么我们可以在语文课堂中插入一些德育教育的小游戏或者小活动,以此来激发其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此外,学生对于故事类的课外书尤为钟爱,并且对故事类的课外书,能对学生的思维以及行为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故事类的教育中去,让学生在无形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做法在语文教学中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且对于识字、写作等课程的教育中,也能渗透德育教育,方法诸多,但需要格外重视的是,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的缓慢的过程,我们必须一直坚持才能使学生完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创设德育教学情境,注重德育的阶段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使小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同样也需要创设情境,要把德育知识与语文知识巧妙的融合到一起,给小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同时,语文教师在德育教学时还必须要注重德育的阶段性,制定明确的德育工作目标,即每一节课、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季度、每一学期要达到什么样的德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把德育开展下去。比如,讲人教版小学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我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强烈的视听效果,以情感人,以情动情,我带领小学生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中,播放音乐《英雄赞歌》,并且在大屏幕配上课文插图,使小学生仿佛回到了当时战争的年代,心中都无比激动。然后我引入新课:同学们,多少英雄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那么我们现在就来一起学习一位英雄,他的名字叫邱少云。在讲完课文以后,我组织了一次“说英雄,学英雄”的活动,让小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在谈谈如何向英雄学习。通过多种德育活动,为小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激发小学生不断进步。
  4、在实践中渗透德育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不单单在课内进行德育教育,也可以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执行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举行有娱乐趣味、多种多样、吸引力大的课外兴趣活动,带领学生把习得的语文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促使文化素养得到升华,道德品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例如,在完成语文课文《一个苹果》的基本教学任务后,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其它的课外活动,第一,老师带领学生阅读一些类似的课外读本,第二,布置一些以“爱”为主体的小板报或者阅读活动,第三,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第四,带领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摄影展览、美术书法展览等等,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意识,实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课内和课外教学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相互促进的教育目标。因此课外实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实践,学生能有更好的途径认知真理,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列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巩固教学效果,从而实现良好的教育目标。例如,教师给学生讲《小树死因调查报告》这篇文章时,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开展“小区环境调查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居住小区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并利用班会分享自己的调查过程和调查成果,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如,教师给学生讲完《丽江古城》这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课外书籍和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名胜古迹是,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是势在必行的,新时期的德育工作非常艰巨,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尝试和创新,深入到小学生当中,为小学生带来丰富的德育知识,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朱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重要性[J].2016,(01);249.
  [2]彭小艳.小学语文课堂中贯穿德育知识的[J].2017,(2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