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探析

【作者】 沈洪菊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高中数学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在高考中的重要考察内容,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随着新课标的推行,高中数学课堂也正呈现出回归以学生为主体的趋势。所以,为了顺应这一趋势,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就更应该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这其中,生活化教学就是其中较为高效的一种。
  【关键词】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

  数学自人来诞生之日起,就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从最开始人们用绳结计数,到后来的对物体的丈量,到今天各种函数和猜想的发现,无疑不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高中阶段,学生疲于应对高考,学校也为了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疏于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就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1.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1.1主体性原则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这一主体性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主体性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更加科学的方式,以学生为核心,进行效果更好的数学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作为课堂的掌控者,往往无法满足个别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也能够通过兴趣的激发,真正融入到学习中去。
  1.2实用性原则
  “学以致用”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历来提倡的教学原则,而新课标提出的高中数学实用性原则,更是对这一理念的继承。毫无疑问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如果得不到应用,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强化,知识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本着实用性原则,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通过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并教会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正是这一实用性原则重要性的体现。
  1.3趣味性原则
  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身心俱疲,对身体健康不利,对心理健康也会产生难以预见的消极影响。严重的甚至会给学生造成心理问题,对其未来成长造成阻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注意通过科学的手段丰富数学的趣味性,以便尽可能地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压力,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比如,教师要以自己情绪管理为前提,通过自身的表现力,营造欢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共同在欢乐的数学海洋里畅游。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对数学的畏惧心理也会渐渐消除。
  2.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2.1借助实际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一代代的教师中传承,足以证明兴趣对于学生学习起到的巨大作用。在使用生活教学方法时,教师更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比如,在进行三角函数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建筑工程中实际问题,在已知承重柱的高度和远处固定点的距离,求需要准备多长的线,才能保证在承重柱顶点和远处固定点之间实现稳固连接。通过生活中问题的解决,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切实意义。
  2.2营造良好的生活化学习氛围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学习,教师对环境的营造会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的讲授,往往忽略了课堂生活氛围的营造,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放松下来。行为上的约束,也会导致思维尚的局限,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尽量和学生维持平等关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放开手脚,更加积极地和教师进行互动,这样不仅为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提供了便利,还为各种其他教学方法的使用创造了条件。
  2.3注重教学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在进行数学学习是更是如此。往往一个不起眼的知识点,就会在考试中暴露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缺陷。所以,教师在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时,要从细节入手,将每一节课细节处的知识点进行更加充分的讲授。比如,教师可以课后进行提问考察,利用学生对于提问的细微“恐惧”,强化对细节的掌握。同时,教师要注意对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对于回答不上问题的学生可以也不应急于进行批评,只有在细节上对学生予以足够的尊重,学生才会有可能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2.4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资源
  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课堂和生活有更强的联系,而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接触到最多的就是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增加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展示。信息技术发展到当今的水平,无论是教学工具的科技含量,还是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教学资源,针对课本中的每一小节课,都有极为丰富的演示实例,作为教科书的补充。如果教师可以妥善运用这些教学资源,对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势必会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三维动画等,对几何体进行旋转、切面展示,以便将某些辅助线的连接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学生不仅对难点有了更便捷的理解方法,还能通过平面媒介(教科书、板书)不能展示的效果的利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数学是高中众多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它以其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高、运算能力要求高、推理能力要求高的特点,成为许多学生难以逾越的高峰。教师应深入体察学生对数学的心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改善当下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丰富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谭具东. 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159. 
  [2]陈志明. 浅谈高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构建[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1);132+134. 
  [3]向济南. 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6(15);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