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途径探析

【作者】 龚才让东智

【机构】 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藏文中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将教学重点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转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而这一教学目标的改变,就将传统教学方式的缺点暴露出来,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探析

  大概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语文课堂就呈现出一种低沉的氛围。因为学生基本上已经认识了大部分的汉字,达到了对汉字认识的目标,就导致在语文课堂上,没有上课的动力,对语文没有兴趣,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尤为明显。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需要老师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善,在教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模式,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不停的进行思考,与同学展开讨论,这样的情况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投身到教学课堂中,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有助于学生学习。
  1、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方式存在问题
  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模式,其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这种教学方式主要的步骤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之间进行探讨,得到最终的结果,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一起进步。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这种方式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课堂中来,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分组问题。有很多语文老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没有结合全班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只是按照班级学生的位置进行分组,基本上都是前后两排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式,会导致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比较大,小组没有可以领导的学生。一组全是内向的学生,不善于沟通,导致全组的学习氛围低沉,不利于交流。或者一组全是活泼爱玩的学生,学生会利用讨论的时间说闲话,严重影响学习效率。这样的分组方式是不科学的,影响全班的学习效果。
  1.2 学习评价机制不合理
  对每一组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是一个让小组认识到本组存在的问题与其他组的差距的关键环节。但是在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在小组讨论之后,老师对这个部分不是很重视,有时候为了节省课堂时间,甚至会直接跳过。这样的结果不仅让学生无法认识自身的不足,而且得不到老师的赞同,没有学习的成就感,感受不到讨论的作用。长时间下去,学生学习积极性会下降,学生没有讨论的动力,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1.3 学习过程设置存在问题
  每一节初中语文课堂都有固定的时间,因此,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时间是有限的。老师在课堂上,为了把自己需要讲的东西讲解完,就开始减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时间。学生还没有思考清楚,就展开讨论,导致讨论的时候很慌忙,还没有讨论出最终的结果,老师就让学生接受讨论,这样匆忙,会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幅度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为了节省时间,紧跟老师的步伐,就会放弃自己的思考,直接参与讨论。这样的学习结果并不是很理想,达不到学习目标。
  2、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
  2.1培养学生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老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会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首次使用新的教学方式的时候,应该向学生详细的讲解这种方式的优缺点,以及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原理就是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然后在小组内部解决个人无法解释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这种方式的课堂主体是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要对学习结果做最后的总结补充。老师应该严格按照学习的步骤进行,让学生熟悉并习惯这种教学方式,并彻底抛弃传统的学习思想,融入语文小组中,提高学习效率。
  2.2保证分组的有效性
  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时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一步,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有重要的作用。老师应当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课文的满意与重要程度,整体把握分组,在学生尽量不移动的前提下,是每一组都有各个类型的学生,使每一个小组的水平相似。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补充,共同融入到学习课堂中。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的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这是一篇节选自《红楼梦》的文章。其在教材中不是作为教学重点的,只需要进行浅层理解,文章内容也比较容易理解。因此,在进行分组的时候,老师不需要有太多的要求,只需要就近分即可,学生会很容易理解,也节省了课堂时间。但是对于九年级上册的文章《岳阳楼记》的时候,分组就要谨慎了,这篇文章是全本主的重点,且为文言文,不易理解,老是必须要结合全部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保证每一组都有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样可以理解文章。
  2.3不断完善测试系统
  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测试系统的时候,应该重视以下几点:首先、小组内部的测试,这种测试是学生之间相互进行的,可以加深学生读文章的理解。其次、老师开展的单元测试,这种方式是阶段性的测试,可以让教师指导学生这段时间的学习状况,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学习的薄弱点,然后不断改进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习效果达到最好。例如,在测试七年级下册的内容《爱莲说》的时候,进行小组内部的测试,学生可以让被测试者背诵或者默写某一句,或者解释关键句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学生不断巩固的阶段,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2.4设置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
  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合理把握时间,科学安排学习步骤,可以使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在讲解每一篇文章之间,应当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以节省课堂时间。在课堂上,要详细布置讨论的内容,使学生有重点,对于比较难的问题,老师要进行提示,这样可以加快讨论速度。最后老师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点评,是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提高学习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之间更加团结有默契,同时,也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喆.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途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38;165+197.
  [2]袁如兵.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途径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