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软陶制作让小学美术课堂妙趣横生
【作者】 左爱娟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九中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入软陶手工制作,让美术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对软陶制作兴趣很高,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软陶饰品制作,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实践认知,提升美术感知能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学美术;软陶制作;助学效果
所谓“软陶”其实并不是陶,而是一种人工的低温聚合粘土。又叫“彩陶”,也称“烧烤粘土”。从外形上看,这种粘土的小包装极其类似橡皮泥,而在烘烤之前的玩法上也与橡皮泥有很多接近的地方。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制作软陶饰品,可以给学生带来实践乐趣,教师适时展示软陶饰品、传授制作工艺、拓宽训练域度,都能够让美术课堂妙趣横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认知。
一、展示软陶饰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课堂教学中,我向学生展示一些软陶饰品,可以成功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现代生活中的饰品种类繁多,一般用途为装点居室,美化公共环境,装点汽车,美化个人仪表等。故饰品可分为以下几类:居家饰品、服饰饰品、汽车饰品等。利用软陶制作这些饰品,操作简单,趣味十足,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我将软陶饰品进行现场展示和讲解,自然能够引发学生围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才能为课堂教学注入丰盈动力。
小学生对生活饰品非常熟悉,但其审美取向偏哪方面,都需要老师去了解,以便在教学设计时有所准备。经过调查,家居饰品、个人饰品以及玩具类饰品,都是孩子们的最爱。我在展示软陶作品时,需要结合美术课内容,以提升教学针对性,也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如人教版课本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4二课《立体的画面》,我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大量浮雕、圆雕作品,并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认识立体作品,然后为学生展示各种软陶泥制作的饰品和玩具,学生看到这些饰品后,都显得特别兴奋,因为饰品制作都非常灵动精美,学生自然是爱不释手。在学生观察欣赏软陶作品时,我给学生介绍了这些软陶作品的作用及制作方法,并鼓励学生利用软陶进行制作。课堂学习气氛被激活,学生开始跃跃欲试了。本节课,我利用软陶饰品进行直观展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的意识已经建立。
二、传授制作工艺,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学生对软陶制作有了实践操作的冲动,为教师传授基本操作技法创造良好条件。在美术课堂中,除了知识点的解读,我也经常进行实际操作,为学生做示范,并对各种操作技法进行重点讲解。如搓、揉、捏、压、卷、刻、画、挤、戳等,都属于软陶制作常见手法,我对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进行分解性展示。初步尝试制作时学生模仿我的操作,这样可以为技法传授提供更便利条件。学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我只做针对性引导,进行手把手地传授讲解,学生的进步很大。
制作软陶作品需要陶泥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我在具体引导时,要给学生进行前期布设,让学生做好制作软陶的准备。如教授五年级下册第12课《十二生肖》相关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组图片,并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说说图片中十二生肖的特点。学生开始观察,对图片中的动物有了一定了解,再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软陶泥现场制作。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此时介入,我拿出陶泥示范制作了一个生肖动物,并要求学生跟随操作。我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模仿。经过师生互动配合操作,学生手工制作的软陶生肖诞生了。在烤箱烧烤定型前,我会给学生作品加上“9”字针、“回形针”或胸针托等,便于后期再加工,制作成饰品。课堂展示阶段,先让学生自己介绍制作感受,或者说说作品特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评教师点评,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我与学生展开良性互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学生在仿制中掌握了软陶的操作技法,这对学生来说进步很大,收获较多,同时也陶冶审美情操。
三、拓展训练域度,形塑学生审美品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软陶饰品制作时,需要接轨学生生活认知,让学生展开生活观察,对生活中的蔬菜、水果、小动物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旋律,创作出精美实用的小饰品,可以将他们制作成手链、项链、胸针、胸章、发卡、大小不同的各种挂件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常见饰品比较熟悉,自然有创造热情。我常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创作,以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对生活中的其他饰品进行制作尝试。
六年级上册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中,利用软陶特性,进行基本形体的切挖、观察和分析,有助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第5课《浮雕》时,我为学生展示了大量中外浮雕作品图片,重点给学生介绍了现代浮雕作品《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 局部)和意大利卢卡·德罗比亚的浮雕作品《吹小号的人们》。学生对浮雕的概念、分类及材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制作作品时,我选择了软陶材料,让学生拿出软陶泥同桌两个人合作制作一件彼此都喜欢的浮雕作品,并给学生展示了一些软陶制作的成品。我引导学生利用泥塑工具及制作方法在平面物体上进行浮雕制作和尝试,例如将软陶在白色瓷盘上、喝水杯上、不锈钢或玻璃材质的物体上进行粘贴、切挖、组合等制作小型浮雕工艺品,同学们都很好奇,对制作充满了热情,都显得很有信心,同桌之间展开课堂讨论,设计造型、研究工艺,开始了同桌的合作。在制作时,我深入到学生中间,给学生以更多个性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同桌两个人的共同努力,学生都能够比较顺利的制作出浮雕作品。课堂展示阶段,我对所有同学给予肯定,对学生制作表现给出集中点评,特别挑选一些作品,进行拍照处理,并将这些照片上传到班级钉钉群,让更多的同学和家长、老师们都可以欣赏到孩子们的作品,增加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本节课我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软陶饰品本身较小,这无疑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用照片形式进行评价,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教学自然获得丰富成果。
美术课中的泥塑课程大多都能用软陶来完成,并可以将其作品改变成为生活中最实用的饰品。橡皮泥和陶土、超轻粘土做不出的效果,都可以用软陶来完成,可以做的很细腻。这无疑为学生实践操作提供便利条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小学生本身对泥塑操作有浓厚兴趣,我抓住学生心理展开教学布设,其适合度更高,教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黄雅芳.创新性软陶教学策略举隅[J].新教师,2017(06);23-25.
[2]官秀云.在软陶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主性创作[J].基础教育研究,2017(09);89-91.
[3]吕志强.软陶饰品的设计制作及发展探析[J].名师在线,2018(09);72-73.
[4]趣味十足的饰品集合[I].北京理工大学,2015(01).
[5]琳琅满目的果蔬超市[I].北京理工大学,2015(01).
[6]张翠.一学就会的时尚编绳教材[I].福建科学,2008(11).
【关键词】 小学美术;软陶制作;助学效果
所谓“软陶”其实并不是陶,而是一种人工的低温聚合粘土。又叫“彩陶”,也称“烧烤粘土”。从外形上看,这种粘土的小包装极其类似橡皮泥,而在烘烤之前的玩法上也与橡皮泥有很多接近的地方。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制作软陶饰品,可以给学生带来实践乐趣,教师适时展示软陶饰品、传授制作工艺、拓宽训练域度,都能够让美术课堂妙趣横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认知。
一、展示软陶饰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课堂教学中,我向学生展示一些软陶饰品,可以成功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现代生活中的饰品种类繁多,一般用途为装点居室,美化公共环境,装点汽车,美化个人仪表等。故饰品可分为以下几类:居家饰品、服饰饰品、汽车饰品等。利用软陶制作这些饰品,操作简单,趣味十足,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我将软陶饰品进行现场展示和讲解,自然能够引发学生围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才能为课堂教学注入丰盈动力。
小学生对生活饰品非常熟悉,但其审美取向偏哪方面,都需要老师去了解,以便在教学设计时有所准备。经过调查,家居饰品、个人饰品以及玩具类饰品,都是孩子们的最爱。我在展示软陶作品时,需要结合美术课内容,以提升教学针对性,也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如人教版课本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4二课《立体的画面》,我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大量浮雕、圆雕作品,并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认识立体作品,然后为学生展示各种软陶泥制作的饰品和玩具,学生看到这些饰品后,都显得特别兴奋,因为饰品制作都非常灵动精美,学生自然是爱不释手。在学生观察欣赏软陶作品时,我给学生介绍了这些软陶作品的作用及制作方法,并鼓励学生利用软陶进行制作。课堂学习气氛被激活,学生开始跃跃欲试了。本节课,我利用软陶饰品进行直观展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的意识已经建立。
二、传授制作工艺,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学生对软陶制作有了实践操作的冲动,为教师传授基本操作技法创造良好条件。在美术课堂中,除了知识点的解读,我也经常进行实际操作,为学生做示范,并对各种操作技法进行重点讲解。如搓、揉、捏、压、卷、刻、画、挤、戳等,都属于软陶制作常见手法,我对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进行分解性展示。初步尝试制作时学生模仿我的操作,这样可以为技法传授提供更便利条件。学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我只做针对性引导,进行手把手地传授讲解,学生的进步很大。
制作软陶作品需要陶泥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我在具体引导时,要给学生进行前期布设,让学生做好制作软陶的准备。如教授五年级下册第12课《十二生肖》相关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组图片,并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说说图片中十二生肖的特点。学生开始观察,对图片中的动物有了一定了解,再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软陶泥现场制作。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此时介入,我拿出陶泥示范制作了一个生肖动物,并要求学生跟随操作。我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模仿。经过师生互动配合操作,学生手工制作的软陶生肖诞生了。在烤箱烧烤定型前,我会给学生作品加上“9”字针、“回形针”或胸针托等,便于后期再加工,制作成饰品。课堂展示阶段,先让学生自己介绍制作感受,或者说说作品特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评教师点评,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我与学生展开良性互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学生在仿制中掌握了软陶的操作技法,这对学生来说进步很大,收获较多,同时也陶冶审美情操。
三、拓展训练域度,形塑学生审美品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软陶饰品制作时,需要接轨学生生活认知,让学生展开生活观察,对生活中的蔬菜、水果、小动物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旋律,创作出精美实用的小饰品,可以将他们制作成手链、项链、胸针、胸章、发卡、大小不同的各种挂件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常见饰品比较熟悉,自然有创造热情。我常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创作,以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对生活中的其他饰品进行制作尝试。
六年级上册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中,利用软陶特性,进行基本形体的切挖、观察和分析,有助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第5课《浮雕》时,我为学生展示了大量中外浮雕作品图片,重点给学生介绍了现代浮雕作品《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 局部)和意大利卢卡·德罗比亚的浮雕作品《吹小号的人们》。学生对浮雕的概念、分类及材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制作作品时,我选择了软陶材料,让学生拿出软陶泥同桌两个人合作制作一件彼此都喜欢的浮雕作品,并给学生展示了一些软陶制作的成品。我引导学生利用泥塑工具及制作方法在平面物体上进行浮雕制作和尝试,例如将软陶在白色瓷盘上、喝水杯上、不锈钢或玻璃材质的物体上进行粘贴、切挖、组合等制作小型浮雕工艺品,同学们都很好奇,对制作充满了热情,都显得很有信心,同桌之间展开课堂讨论,设计造型、研究工艺,开始了同桌的合作。在制作时,我深入到学生中间,给学生以更多个性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同桌两个人的共同努力,学生都能够比较顺利的制作出浮雕作品。课堂展示阶段,我对所有同学给予肯定,对学生制作表现给出集中点评,特别挑选一些作品,进行拍照处理,并将这些照片上传到班级钉钉群,让更多的同学和家长、老师们都可以欣赏到孩子们的作品,增加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本节课我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软陶饰品本身较小,这无疑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用照片形式进行评价,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教学自然获得丰富成果。
美术课中的泥塑课程大多都能用软陶来完成,并可以将其作品改变成为生活中最实用的饰品。橡皮泥和陶土、超轻粘土做不出的效果,都可以用软陶来完成,可以做的很细腻。这无疑为学生实践操作提供便利条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小学生本身对泥塑操作有浓厚兴趣,我抓住学生心理展开教学布设,其适合度更高,教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黄雅芳.创新性软陶教学策略举隅[J].新教师,2017(06);23-25.
[2]官秀云.在软陶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主性创作[J].基础教育研究,2017(09);89-91.
[3]吕志强.软陶饰品的设计制作及发展探析[J].名师在线,2018(09);72-73.
[4]趣味十足的饰品集合[I].北京理工大学,2015(01).
[5]琳琅满目的果蔬超市[I].北京理工大学,2015(01).
[6]张翠.一学就会的时尚编绳教材[I].福建科学,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