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怎样提高中考物理复习效率的研究
【作者】 夏瑞岚
【机构】 新疆伊宁市达达木图镇中学
【正文】 【摘 要】 1.明确复习目标,了解复习方法,实现知识内化;2.关注新闻时事,巧用趣味实验,激活复习课堂;3.注重审题细节,学会规范作答,培养良好习惯;4.及时沟通,耐心等待,用期望收获硕果。
【关键词】 中考物理;复习效率;研究
物理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考试预测与准备的技能。我们知道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个准备得很充分的学生比准备不充分的学生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常物理新课在初三第一学期基本结束,从第二学期开始,几乎整整一个学期都是处在复习状态,“如何提高中考复习的效率,使复习最有效”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何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一、明确复习目标,了解复习方法,实现知识内化
在进入中考复习之前,要与学生一起,共同明确复习的目标,是学生了解采取的复习方法,也可以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制定,最终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
1.学习“中考说明”
“中考说明”是中考的考纲,除课本以外,学生也要对“说明”中的要求了然于心,能读懂“理解”、“知道”、“了解”、“会”各个能级要求的含义,并将各章的能级要求写在课本目录的旁边。对比能级要求找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难之处,以便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关注,明确自己在复习之后应达到的目标。
2.师生共同制定复习方法
复习不同于新知的学习,学生对于各个知识点有所了解,存在的问题是:忘了、不理解、不会解答、不会应用等等。问题的形成既在于新知学习中的不扎实,也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因此,要根据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复习中做到: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拓展思路、增强信心。
使用“思维导图”在中考复习中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学生用这种方法首先进行每一章的知识归纳,以章为单位的复习与以节为单位的新知学习相比,就是将各个知识点串成了线,再以思维方法和能力为“梭”,织就了初中物理知识之网。由学生完成了“思维导图”后,还应进行交流,通常是用中等学生的导图作为范本,讨论的过程正是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学生将知识消化、内化的过程,激发了思维灵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
二、关注新闻时事,巧用趣味实验,激活复习课堂
如果复习课只是单一的“概念、练习、讲评”,不要说学生,教师也会感觉乏味,在如此长久的复习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的方法就是与实际相结合。信息传播敏捷的今天,教师在复习备课中要时刻关注时事,将与学习相关的时事新闻引入课堂,编制成题目提供给学生使用。例如:“嫦娥1号”卫星的发射;卫星撞月;超载车辆压碎路面;杭州飙车撞人案件;马航MH370飞机失事……
这些新鲜的事件都是教学中生动的素材,充分地利用了,恰好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初中物理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家用电器、厨房用品、生活洁具等,处处体现着物理知识的应用,尤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饮料瓶,更是进行物理小实验的好器材;
声——声的产生、简易“电话”、声能灭火、音调高低
光——小孔成像、光的折射、透镜
热——温度计模型、水的热胀冷缩
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惯性、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区别、浮力、物体的沉浮、压强(固体、液体、气体)、
电——摩擦起电、塑料不导电
当练习中遇到相应问题时,先进行实验再分析,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就轻松了。通过这些方法,改变了复习迎考中黑板上讲实验的状况,实验器材就地取来的做法,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注重审题细节,学会规范作答,培养良好习惯
“如何进行考试”也是中考复习中需要培养的。
听懂了——会做了——做对了,是学习的三个台阶,只有到达“做对了”的台阶,才是完成了教与学。
“审题”则是做对题目至关重要的一步。审题时,首先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其次理解已知条件中的逻辑关系,第三明确解题所需要的相应知识,第四规范地答题,最后是反思,检验答题的正确性。例如电路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解题思路;走电流,判电路,找对象,看变化,定结论。
走电流——电流表看作导线,电压表看作断路,根据电流的路径,判断串并联电路;
找对象——根据电压表与待测元件并联、电流表与待测元件串联的连接特点,确定电表的测量对象;(下转第62页)
(上接第63页)
看变化——初中电学中的变化不外乎开关闭合与打开、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半导体元件随外界条件的改变等;
定结论——有了以上的分析,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确定最后的结论。
有了解题的基本规律,面对变化多样的电路,学生可以从容的应对。寻找思维路径,得出解题规律是一种有用的能力。
同样,教师在复习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反思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学生对自我开展的一切活动的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判断、自我评价的过程。具有反思能力的学生,学习中更有责任心和自豪感。
“规范作答”的训练体现在解题的各个环节;
☆突出关键词,用规范的物理语言回答物理问题。
☆规范作图,直线、曲线、箭头、导线连接、符号的标注等,要求做到一丝不苟。
☆规范完成计算题,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带单位的计算过程、答句,一项不能缺少。尤其是针对答卷纸的使用,答题的空间有限,答题过程的书写排布也要做好规范练习。计算的技巧虽然不是复习的重点,但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在规范的养成中,不可忽视的就是细节,从每一个简单的计算、单位的认真书写做起,学生不断地体会到科学的严密性,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四、及时沟通,耐心等待,用期望收获硕果
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那是对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人而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要他们自己在失败中找寻原因,再鼓起前进的信心,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由成功激发再一次的成功比较符合他们的学习心理。尤其是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很难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与这些学生及时地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即使是再小的问题,逾越不了就是大问题,老师相信同时也要使学生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定比问题多。一次次的小成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老师的帮助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要耐心地等待,等待学生对知识的“醒悟”,当他们在同一个地方犯下三次错的时候,要给他们犯第四次错的机会,中考所考查的知识点毕竟有限,如果他在同一个地方犯下三次错,说明他真的对这个知识点不理解,也说明老师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者说教学不得法。批评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期待、等待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士兵突击》中“不抛弃、不放弃”精神,同样适合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不抛弃、不放弃”精神,就能真正实现复习教学的有效。
【关键词】 中考物理;复习效率;研究
物理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考试预测与准备的技能。我们知道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个准备得很充分的学生比准备不充分的学生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常物理新课在初三第一学期基本结束,从第二学期开始,几乎整整一个学期都是处在复习状态,“如何提高中考复习的效率,使复习最有效”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何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一、明确复习目标,了解复习方法,实现知识内化
在进入中考复习之前,要与学生一起,共同明确复习的目标,是学生了解采取的复习方法,也可以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制定,最终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
1.学习“中考说明”
“中考说明”是中考的考纲,除课本以外,学生也要对“说明”中的要求了然于心,能读懂“理解”、“知道”、“了解”、“会”各个能级要求的含义,并将各章的能级要求写在课本目录的旁边。对比能级要求找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难之处,以便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关注,明确自己在复习之后应达到的目标。
2.师生共同制定复习方法
复习不同于新知的学习,学生对于各个知识点有所了解,存在的问题是:忘了、不理解、不会解答、不会应用等等。问题的形成既在于新知学习中的不扎实,也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因此,要根据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复习中做到: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拓展思路、增强信心。
使用“思维导图”在中考复习中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学生用这种方法首先进行每一章的知识归纳,以章为单位的复习与以节为单位的新知学习相比,就是将各个知识点串成了线,再以思维方法和能力为“梭”,织就了初中物理知识之网。由学生完成了“思维导图”后,还应进行交流,通常是用中等学生的导图作为范本,讨论的过程正是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学生将知识消化、内化的过程,激发了思维灵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
二、关注新闻时事,巧用趣味实验,激活复习课堂
如果复习课只是单一的“概念、练习、讲评”,不要说学生,教师也会感觉乏味,在如此长久的复习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的方法就是与实际相结合。信息传播敏捷的今天,教师在复习备课中要时刻关注时事,将与学习相关的时事新闻引入课堂,编制成题目提供给学生使用。例如:“嫦娥1号”卫星的发射;卫星撞月;超载车辆压碎路面;杭州飙车撞人案件;马航MH370飞机失事……
这些新鲜的事件都是教学中生动的素材,充分地利用了,恰好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初中物理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家用电器、厨房用品、生活洁具等,处处体现着物理知识的应用,尤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饮料瓶,更是进行物理小实验的好器材;
声——声的产生、简易“电话”、声能灭火、音调高低
光——小孔成像、光的折射、透镜
热——温度计模型、水的热胀冷缩
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惯性、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区别、浮力、物体的沉浮、压强(固体、液体、气体)、
电——摩擦起电、塑料不导电
当练习中遇到相应问题时,先进行实验再分析,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就轻松了。通过这些方法,改变了复习迎考中黑板上讲实验的状况,实验器材就地取来的做法,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注重审题细节,学会规范作答,培养良好习惯
“如何进行考试”也是中考复习中需要培养的。
听懂了——会做了——做对了,是学习的三个台阶,只有到达“做对了”的台阶,才是完成了教与学。
“审题”则是做对题目至关重要的一步。审题时,首先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其次理解已知条件中的逻辑关系,第三明确解题所需要的相应知识,第四规范地答题,最后是反思,检验答题的正确性。例如电路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解题思路;走电流,判电路,找对象,看变化,定结论。
走电流——电流表看作导线,电压表看作断路,根据电流的路径,判断串并联电路;
找对象——根据电压表与待测元件并联、电流表与待测元件串联的连接特点,确定电表的测量对象;(下转第62页)
(上接第63页)
看变化——初中电学中的变化不外乎开关闭合与打开、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半导体元件随外界条件的改变等;
定结论——有了以上的分析,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确定最后的结论。
有了解题的基本规律,面对变化多样的电路,学生可以从容的应对。寻找思维路径,得出解题规律是一种有用的能力。
同样,教师在复习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反思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学生对自我开展的一切活动的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判断、自我评价的过程。具有反思能力的学生,学习中更有责任心和自豪感。
“规范作答”的训练体现在解题的各个环节;
☆突出关键词,用规范的物理语言回答物理问题。
☆规范作图,直线、曲线、箭头、导线连接、符号的标注等,要求做到一丝不苟。
☆规范完成计算题,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带单位的计算过程、答句,一项不能缺少。尤其是针对答卷纸的使用,答题的空间有限,答题过程的书写排布也要做好规范练习。计算的技巧虽然不是复习的重点,但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在规范的养成中,不可忽视的就是细节,从每一个简单的计算、单位的认真书写做起,学生不断地体会到科学的严密性,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四、及时沟通,耐心等待,用期望收获硕果
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那是对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人而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要他们自己在失败中找寻原因,再鼓起前进的信心,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由成功激发再一次的成功比较符合他们的学习心理。尤其是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很难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与这些学生及时地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即使是再小的问题,逾越不了就是大问题,老师相信同时也要使学生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定比问题多。一次次的小成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老师的帮助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要耐心地等待,等待学生对知识的“醒悟”,当他们在同一个地方犯下三次错的时候,要给他们犯第四次错的机会,中考所考查的知识点毕竟有限,如果他在同一个地方犯下三次错,说明他真的对这个知识点不理解,也说明老师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者说教学不得法。批评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期待、等待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士兵突击》中“不抛弃、不放弃”精神,同样适合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不抛弃、不放弃”精神,就能真正实现复习教学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