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 孙 平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大成镇中心校



【正文】  【摘 要】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语文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审美教育。可是,新课程实施以来,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积极改进阅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诚然,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我们只有在认真解读新课标理念与要求的基础上,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改革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小学阅读教学的不良局面才能被打破,阅读教学才能硕果累累。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阅读这一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的能力。
  一、充分利用好,挖掘好教材
  这个观点并不新鲜,但扪心自问,我们每天能静下心来,去认真的挖掘、解读教材的时间好像真的不多。对教材的内涵的分析把控,好像只要达到教参上的要求就可以了,但我参加了一次全国语文教师课堂研讨会,全程观看了特级教师余印潮老师的课后,才明白什么是挖掘利用教材。他对文本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他举了很多课文的例子,让我印象很深的是鲁迅的《社戏》这篇,这篇也是我们初一下册即将学到的。课文中第六段:开头是“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这一段,经过他的一分析,我们发现每一句都很有嚼头。如第一句“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作用是照应开头;第二句外祖母的察觉使小说有了波澜;第三句小伙伴回来兴高采烈的谈戏,又衬托出我的不高兴;第四句“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这一句又很巧妙的引出了最聪明的双喜这个人物,出场得很自然;第五句又生波澜,大人没空;最后双喜劝说母亲同意我去的话总分式的结构极富说服力“我写包票!”是总说,“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是分说。在后面的段落大家回来时双喜又说了这一句“我原说过写包票的!”这句话便是对母亲说的,首尾照应自然。在分析双喜和迅哥儿他们出发时的情形时,余印潮提出了一个问题:“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这一句话放在这里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我平时根本没在意,更没有去仔细分析它有什么作用了。经他一分析,我真是如恍然大悟。这句话不仅说明了双喜是头,而且还自然地引出了阿发这个人物,阿发后来不是让大家偷自家的豆吗?还没完,“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这一句也看出了平桥村小孩子的懂事。后来他对很多课文的句段都进行了精彩的分析。但这都是我平时所忽略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需要去分析的地方。他对课文的分析有理有据,行云流水,听后让人感觉豁然贯通,让我感觉教材的利用价值真是不可估量。怪不得特级教师严华银也说过:“就语文教学而言,整合资源的前提是用好教材本身的资源,带领学生亲近文本这个最大的资源,可能比任何外来的“资源”都弥足珍贵。”“语文老师的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功夫是挖掘和利用好文本这个资源”如此说来,我们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找教案、找引申、找拓展,不如扎扎实实解读文本,咬文嚼字,可能更有价值。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训练
  语文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学生做阅读题举步维艰,原因主要是在于语感的培养没有到位,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现力弱了,也就说明平时的训练不到位,没有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起来,因为语言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在思维时,用的是无声语言,把思维的结果传出时,用的是有声语言或书面语言,要把两种思维聚焦,必须有形象的再现能力和组织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培养中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谈何容易,我们可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力打造:
  1、朗读的能力训练
  2、欣赏的能力训练
  3、概括的能力训练
  4、揣摩的能力训练
  5、写作的能力训练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特感悟,实现阅读创新
  “培养独特的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问题。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中,畅所欲言,充分展示其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进行多向交流,来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并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发展。交流时,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独树一帜;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并敢于与学生争论;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教师,敢于标新立异,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
  四、运用探究式阅读的教学方法,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当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时,他们已经有了基础的阅读能力和一定数量的汉语字词的积累,同时,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所以,当面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时,教师应该改变低年级教学时使用的手把手、事无巨细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充分考量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以寓教于乐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阅读教材中一句话、一段词背后的结构和深刻内涵是阅读理解的重点。除此以外,由于到了高年级,学生间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日渐显现,教师要尤为关注学生的这方面。比如,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学生在阅读时就已经留下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坚韧勤劳的性格的印象,然而这种印象终究是浮于表面的,无法让学生真正有切身的体会。这时,教师可以以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发言,阐述他们自己对草原人民性格的直观感受。接下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科普,让他们大体把握草原民族的性格特点。最后,则是要让学生再次读一遍课文,学生会将自己之前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并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文章中的意境。这时候,学生的印象就不仅仅是浅层的了,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这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又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五、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信息时代里,小学语文的教学也逐渐应用科技,迈向智能化。在网络的帮助下,教师可以用新鲜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网络资源丰富,学生可以大大增加阅读量,网络上有一些优秀的公开课视频,学生能够体验不同的教学风格。以学习《蛇与庄稼》为例,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从两个方面进行阅读教学。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大数据来进行初步的文章理解,比如蛇的生活习性、庄稼和蛇的关系等。接着,可以从更高程度来理解文章,如分析动物和植物的共生关系,画出蛇、田鼠、庄稼之间的生物链关系。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扩展阅读,例如在了解了庄稼中植物和动物的关系后,再去了解湖泊、河流中植物和动物的关系等。如果有条件,可以给学生观看一些讲述人与动物关系的纪录片来加深理解。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能大大丰富课堂的内容,并且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增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依托网络是很好的一个方法。
  总之,现代阅读教学应该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阅读教学中努力提高阅读质量的尝试仅是开始,阅读教学能否焕发更大的生命力,还须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找到更多的方法,从而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