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注重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 高克芳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小学
【正文】 【摘 要】 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要提高教学水平,积极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完善的人格品德。近二十年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许多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越来越少,有的学生甚至对传统文化表现出冷漠和不屑。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拓宽教材;巧背活记;开展活动;提高水平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记忆最好时期让孩子记住对其发展价值最大的内容,根据发展心理学的原理,人的记忆力与理解力,各有其成熟期,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儿童时期,善于直觉记忆,而不善于思辨理解的。此时应让学生多诵读经典诗文,酝酿日久,待其长大。人生经验丰富,理解力成熟,即可触类旁通,成为一生的财富。儿童本是乐于念诵乐于反复的,尤其是团体的朗诵,抑扬顿挫,琅琅书声,与唱儿歌无异。背诵之后,若常加复习,则终身不忘,成为一生的文化资产。道德、品行、性情、气质…….等等重要的人格因素是知识教育难以教出的,它们是在一种“陶冶”、“熏陶”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而经典诗文的诵读可以让学生在琅琅上口的诵读中德染于心,养成良好品格,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现简介如下:
一、拓宽教材,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小学语文教材按单元主题来编排,每个单元分别渗透了爱心、惜时、诚信、勤奋等内容。针对每一单元的内容,组织将传统诗文中表现相关单元主题的经典名篇等进行整理,呈现于黑板上。布置预习课文时将相关内容提供给学生,供他们查阅、搜集相关资料。教学中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的兴趣。如在学完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后,学生感叹于时间如流,光阴易逝,便让学生广泛收集珍惜时间的经典诗词,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积累惜时经典名言。
二、巧背活记,汲取精华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积累:
1、表演背。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例如,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知道些词语时,老师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应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加深印象,提高兴趣,从而促使其背得快,记得牢。
2、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西湖》《山行》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类的“言志诗”;《石灰咏》《无题》等;“友情难忘、有一天长地久”类的“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3、创设情景背。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时,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时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4、多种形式的综合背。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法。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常常采用此法,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赛、班级赛,又如限时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三、开展活动,引发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在动之以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的动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1、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元宵、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庆祝传统佳节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或交流,或办手抄报。让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的过程中,既了解了我国的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
2、诗配画。诗配画是师生根据诗意所作的绘画作品。
3、针对不同年段开展竞赛。为了使学生学习经典诗文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开展“古诗朗诵”擂台比赛。孩子们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让稚嫩的童音回荡在校园上空!中年级开展“经典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孩子们侃侃而谈自己在诵读经典中得到的收获和启迪,以及对人生的感悟。高年级开展“读中华美文,感受华夏文明”作文比赛,孩子们在字里行间中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对悠久历史的自豪,对自己身上肩负的振兴民族的责任感溢于言表。为了让学生从经典美文中汲取营养,规范言行,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学经典,知礼仪,守法纪”知识竞赛,可结合诵读内容讲述礼仪及法纪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等。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文化的明珠。小学过程中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思维能力、文化修养、识记能力,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因此,我们老师需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就是不管社会怎样变迁,不管科技怎样进步,不管教育怎样改革,我们都必须让孩子们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诵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灵们的心灵。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的经典诵读有机地融入新课改实践,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为孩子们的一生发展打下厚实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 拓宽教材;巧背活记;开展活动;提高水平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记忆最好时期让孩子记住对其发展价值最大的内容,根据发展心理学的原理,人的记忆力与理解力,各有其成熟期,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儿童时期,善于直觉记忆,而不善于思辨理解的。此时应让学生多诵读经典诗文,酝酿日久,待其长大。人生经验丰富,理解力成熟,即可触类旁通,成为一生的财富。儿童本是乐于念诵乐于反复的,尤其是团体的朗诵,抑扬顿挫,琅琅书声,与唱儿歌无异。背诵之后,若常加复习,则终身不忘,成为一生的文化资产。道德、品行、性情、气质…….等等重要的人格因素是知识教育难以教出的,它们是在一种“陶冶”、“熏陶”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而经典诗文的诵读可以让学生在琅琅上口的诵读中德染于心,养成良好品格,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现简介如下:
一、拓宽教材,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小学语文教材按单元主题来编排,每个单元分别渗透了爱心、惜时、诚信、勤奋等内容。针对每一单元的内容,组织将传统诗文中表现相关单元主题的经典名篇等进行整理,呈现于黑板上。布置预习课文时将相关内容提供给学生,供他们查阅、搜集相关资料。教学中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的兴趣。如在学完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后,学生感叹于时间如流,光阴易逝,便让学生广泛收集珍惜时间的经典诗词,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积累惜时经典名言。
二、巧背活记,汲取精华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积累:
1、表演背。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例如,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知道些词语时,老师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应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加深印象,提高兴趣,从而促使其背得快,记得牢。
2、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西湖》《山行》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类的“言志诗”;《石灰咏》《无题》等;“友情难忘、有一天长地久”类的“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3、创设情景背。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时,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时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4、多种形式的综合背。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法。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常常采用此法,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赛、班级赛,又如限时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三、开展活动,引发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在动之以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的动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1、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元宵、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庆祝传统佳节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或交流,或办手抄报。让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的过程中,既了解了我国的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
2、诗配画。诗配画是师生根据诗意所作的绘画作品。
3、针对不同年段开展竞赛。为了使学生学习经典诗文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开展“古诗朗诵”擂台比赛。孩子们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让稚嫩的童音回荡在校园上空!中年级开展“经典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孩子们侃侃而谈自己在诵读经典中得到的收获和启迪,以及对人生的感悟。高年级开展“读中华美文,感受华夏文明”作文比赛,孩子们在字里行间中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对悠久历史的自豪,对自己身上肩负的振兴民族的责任感溢于言表。为了让学生从经典美文中汲取营养,规范言行,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学经典,知礼仪,守法纪”知识竞赛,可结合诵读内容讲述礼仪及法纪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等。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文化的明珠。小学过程中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思维能力、文化修养、识记能力,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因此,我们老师需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就是不管社会怎样变迁,不管科技怎样进步,不管教育怎样改革,我们都必须让孩子们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诵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灵们的心灵。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的经典诵读有机地融入新课改实践,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为孩子们的一生发展打下厚实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