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教学方法案例:以访谈节目的形式进行线上教学

【作者】 刘金河

【机构】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东津实验中学



【正文】  【摘 要】 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教学,如何发挥线上的优势是我思考的主要方向。笔者采用访谈节目的形式进行线上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重点就嘉宾的选取,任务职责,谈话的主题的确定,嘉宾的反思,师生共同的点评做了简要的分析。特别是复习课强调了跨领域、跨学科的问题解决。
  【关键词】 访谈节目;线上教学

  案例背景:突如其来的疫情催开了线上教学这束“花朵”。真有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一时间几乎所有的老师瞬间成了主播。一开始,由于对软件应用不熟练,几乎每堂课,从头讲到尾,讲解很细致,但却少了互动。许多事情特别是课堂上对学情的了解不能及时地进行反馈,也就只能靠猜测凭经验去进行教学,被动至极!后来发现了连麦功能,很兴奋。心想这下可以像线下课堂一样进行提问,互动,太好了。但经过实践才发现,连线出现延迟卡顿现象太严重,一节课提问不了几位同学,效率低下,感到一筹莫展。还有平时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不好开展。幸好参加了网上研修,对小组合作学习可谓是茅塞顿开。但是仍觉得线上教学还可以更好的地开展。有啥好办法呢?我在想,许多电视节目特别能抓住观众的心,无论说理还是叙事都能引人入胜,其秘诀在哪?我们不妨就向访谈节目学习借鉴。
  案例实施:
  一是选好每节课的嘉宾。因为班里分成了十个小组,一开始我就让小组长轮流做嘉宾。嘉宾除了个别同学连线外一直都在线上,始终能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在用钉钉会议授课后,我选的嘉宾一般有三人,学习成绩各层次的都有。嘉宾作为主发言人,其他同学点评。学生都争相做嘉宾,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最后,嘉宾由学生选出,但近三周内重复。几乎每一名学生都做过嘉宾。
  二是嘉宾的任务与职责。上课一连线就汇报本组或个人存在的问题,包括知识上的和行为表现上的。有的知识点可以让嘉宾讲解,其他同学进行辨析。通过孩子的视角看问题,暴露知识的漏洞。在辨析的过程中十分有利于发现学生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经常问嘉宾的问题是:
  1、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2、你是怎样想到的?
  3、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4、你在讲解的时候忽视了什么问题?
  5、老师的讲解满意吗?哪个地方还可以改进?
  这些问题提出后,其他同学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三是确定好谈话主题。
  新授课的谈话主题指向本节课所涉及的先前知识以及本节课的难点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先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置相关知识链接,通过嘉宾对知识链接的展示,达到对以往知识进行补救和补充新知识拓展所需的目的。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为例,上课的前一天发导学案,不会的问题小组长汇总并初步解决较容易的问题。上课时,嘉宾展示了几位同学的相关链接,大多是如何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配方的内容,大家在分享后进行总结,得出配方的一般规律。然后我又从一道用配方法解方程的题目入手,让嘉宾通过解答总结做题步骤。然后把方程改为一般形式,由嘉宾来解,以此推导出求根公式。嘉宾讲完后由其他小组长来评判。嘉宾在讲解的时候忘了对判别式进行分类讨论,正好作为素材,让其他小组长进行改正并说出改的理由。
  复习课和习题课谈话主题则要注意实际应用的问题。一般和嘉宾的对话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 习题课注重解题步骤的归纳和解题规律的总结。尤其是对解题步骤的归纳时特别点明每步要注意的问题。当然是在同学经过一定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呈现具体的例子,小组辨析大家评判的基础上进行的。
  2、 本节课或者本单元所学知识在我们所学的哪个学科中有所应用?
  3、 在生产实践和跨学科中是如何运用的?
  4、 问题情境能否换成另外的学科?
  5、 根据所抽象出的数学模型自编问题。
  在不知不觉中问题跨学科了,跨领域了,但也更真实了。这样不仅实现了高阶思维,更利于深度学习真实地发生。
  四是嘉宾要面对同学进行反思。
  哪些是正确的?(阐明主要所学内容)
  哪些是错误的?(错在何处?)
  本知识点在运用时要注意什么?(如何避免?)
  思想方法是啥?(从更高的层面进行思维)
  给同学们的建议是什么?(可以是重要知识点的识记,也可以是避开陷阱的忠告)
  是怎样想到的?(说出观察,猜想,类比,演绎,归纳等,优化思维品质)
  还可以怎么想?(通过变式,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这道题和老师以前讲过的哪一道题是用的同样的方法?(注重对知识进行归纳,提炼方法、模型)
  这道题的基本模型是啥?(抽离具体情境,找到数学本质)
  当然嘉宾完成后其他人补充的可以连麦。特别是公式法解方程的步骤大家总结得特别到位。
  五是教师进行最后的点评。强调难点和易错点,同时表扬发言比较好的同学或小组。
  案例的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学生学习更加主动了,小组活动在线下的开展如火如荼。大家课堂上嘉宾轮流,每个人都是裁判,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大家觉得学的东西有用了,不仅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改观了不少。
  究其原因我认为:一、兵书上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通过小组长汇报更好的了解了学情,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实现了精准教学。二、嘉宾暴露的问题往往有代表性。以此作为教学素材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到位。三、加强了小组合作和同学们的探究意识。对嘉宾进行评价本身就富有挑战性。
  可能我们有时候特别想把线上教学变成现实中的线下教学,但可能无论怎么努力都相距甚远。倒不如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创造真实的情境,提出真实的问题,从学生已有的实践经验出发,多角度进行审视问题,实现高阶思维的跨越,进行真实的反思。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真实地发生。
  有访有谈,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成了“访谈节目主持人”后,我更享受教学了。我的享受更来自家长和学生的喜欢。
  参考文献: 
  [1]《让深度学习真实地发生》山大教育集团 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