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作文创新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作者】 宋新华

【机构】 陕西省洋县贯溪初级中学



【正文】  “文以载道”,作文的本质就是表达自己的某种观感和思想认识,而认识的源头就是生活,作文创新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作文创新要摆脱重技巧和模仿的窠臼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对学生的写作指导首先放在结构和文体技巧上,重视教给学生作文的形式和技巧,并以学生能灵活运用多变的文章形式和技巧为作文教学成功的主要表现,有所谓的“天下文章一大套,看你套的妙不妙”。比如,结构上讲究:戏剧、访谈、启事、处方、广告、小品、庭审笔录等;作文技巧上讲究首尾呼应、卒章显志、设悬念、埋伏笔、反弹琵琶等。对于一般的初中学生而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的作文形式并不多,学生能在自己的作文里采用一些别致的形式和技巧的确有它的新颖之处。但是企图用新颖的形式来掩盖内容上的缺陷却十有八九要失败。
  二、阅读能够指导写作,但不是写作的全部
   古人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古人写作经验的实践总结,它强调了一定量的阅读对整体写作能力培养的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表明阅读教学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老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一些作文技巧和思维方法,还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去体味情感、认识事物、把握文体特征等。但古人同时也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作为一种综合的作文教学手段,对形成学生最初直观的写作的感性认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学生作文能力和技巧的逐步提高,它只能是退居次要的一个辅助手段,否则学生就容易形成一些思维定势,易于泥古,难以创新。
  三、到生活中去淘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代大哲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以“塘”喻心,以“活水”喻求知,形象地说明一个人知识的丰富、学问的渊博需要不断从“源头”注入“活水”。“文章合为事而作。”作文的“源头”在哪里?在鲜活的生活里,通过对生活现象和生活事件的观察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认识。因而作文创新不在技巧、不在范例,而在作文的本质中,即如何运用创新思维去认识自身的生活。
  1.要把学生作文的目的定位在自如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理解上。
  作文的原动力来源于表达的需要,心中有什么想法或感受要说给他人听。有内容才会去表达,至于怎么表达只是附丽于内容上的方式而已,没有内容,也就谈不上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看到的现象首先是学生在看到题目后没有什么可写,其次才是怎么去写。学生为什么会没有什么可写?生活就像万花筒,那么缤纷灿烂、丰富多彩,要表达的东西多如牛毛、俯拾皆是,学生为什么就偏偏觉得没什么可写?问题或许出在我们日常的作文教学倾向上,我们太注重学生按照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来表现好的、美的、经典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并不是学生兴趣关注的东西,不是他们学识修养和认识水平所能达到的。所以创新作文教学首先要理清学生作文要表现的是鲜活的现实生活,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入手,不提过高的要求,循序渐进,只要表达了自己心中对鲜活的现实生活的认识,文从字顺,积极健康,都应该被视为是成功的作文。作文教学实践中我重点从学生日记入手,放手和鼓励学生大胆自如表达,不设禁区,让学生习惯于“我手写我心”,效果很好。
  2.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维。
  宋代改革家王安石在《题西林壁》中描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样是一座庐山,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庐山表现出几乎迥异的姿态。其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很多,许多问题,只要我们稍稍变化一下角度去认识同样的社会现象和生活问题,让学生在感性中培养辩证思维的品质,在比较中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区别,在实践中去体味事物多变的面孔,从而在更高的层面、更广泛的领域全面认识事物。通过这样的认识,培养学生思辨的品质,最终形成学生比较牢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富有特色的个性思维,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所表达,表达也才有深度、有新意。
  3.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作文要表达学生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观感认识,没有社会实践,这些认识从哪来?现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每单元都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语文教学要重视社会实践这一思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己到生活中去,到社会上去,到大自然中去,去听、去看、去体验、去采集,广泛接触现实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新物、新风尚、新潮流、新经验、新问题,广泛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和百姓的热门话题,广泛采集紧扣时代脉搏的新鲜材料,然后分析、思索、积累、贮存,不断充实自己的作文素材库,不断丰富自己的表达经验和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认识水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即培养了亲身实践、参与认识社会生活和人生的兴趣,又直观地获取了生活原生态题材,锻炼了体认生活的技能,这样写成的作文自然耐人寻味,刻骨铭心。
   生活是一座富金矿,只要淘就能得到闪闪发光的金子。创新作文应以社会人生的大生活作为学生自己关照和反映的根本,不走出教室,不走进社会,缘木求鱼,只会把作文教学带进死胡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只有建立大生活观、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又以生活为表现对象,学生的作文才会有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学生的创作才会是鲜活的生命个体灵动的倾诉,写作也才能真正变成学生生活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