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展开

【作者】 李雪英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正文】  【摘 要】 纵观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其根本在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上,教师应该站在解析历史的角度上来为初中生树立正确的认知,倡导良善的价值观。而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应该贯彻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去挖掘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需要立足于课堂,从思想道德层面建设学生的观念。同时,也需要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其积极性,进一步把历史课堂变得丰富化。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展开

  传统的历史教学已经与当下的教学目标缺乏足够的契合度,在教育改革的深入下,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教学为中心,在丰富化的尝试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为基础,使其逐渐具备成熟的主观意识,能够运用历史性、思维性的观点解析问题。作为当今教学工作的重点,核心素养教学应做到及时地启示学生,面对特定的历史事件让其学会应用多元化的观点进行评价分析,在唯物史观、历史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方面去进行渗透,促进学生在教育理念下吸收相关的知识、培养发展性的能力,具备更全面化的历史思维。通过历史教学的展开,把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可以有效地促进最终教学成效的提升。以下从我的教学视角出发,谈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综合利用多媒体,改变授课方式
  初中生处在一个情绪敏感、思绪多变的时期,他们通常更加愿意追求新鲜与刺激的事物,常规的历史教学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对此,教师应该综合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的新鲜元素,不单只是视频、音频与图片,而是更丰富的信息交互,可以通过VR这类方式去呈现历史情景剧与历史电影,把枯燥的教学讲解变得有趣起来。或者采取其他的方式去改变授课,教师不应只停留在课堂的一亩三分地上,而是需要探索课堂以外的教学方式,在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中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对历史教学形成极大的刺激,从而去进一步影响核心素养的形成。
  如,对《灿烂的青铜文明》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机下载相关app,在信息扫描的前提下去了解青铜器的全貌,从各种细致的铜绿、锈蚀、沟槽等纹理部分到实际的净重、体积。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数字博物馆,借助VR、投影等技术去理解、“触摸”真实的古董,在真实的触感下去学习文明的痕迹,透过这一方面去理解当时那个绚烂多姿的青铜文明。亦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去关注故宫的公众号,用不的观点去看待宝物收藏,给学生从文物上呈现出不一样的历史视界。
  二、游览历史遗迹,感受历史厚重感
  我国的历史可谓精彩纷呈,学生只从书本上是难以了解历史的真实面目的,更会在长期的学习中产生片面化的认知。因而,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外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各种文化遗址,从名胜古迹到人文故居,从纪念碑到雕像,都是历史教育的一大部分,可以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而真实的遗迹与教学材料能够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时空观念,在史料实证中理解分析正确的历史进程。在一些红色文化遗迹或者抗战遗址中,学生也能在参观途中了解到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精神,理解文化上我国承担的历史使命,感受到历史本身的厚重与真实,在认知中建立起家国情怀,这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如,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篇章时,参观历史遗迹就成为了相当必要的教学项目,透过真实的历史博物馆、史料馆,在平铺直叙的文字与压抑的图片背后是血淋淋的历史,人命成了数字,成了侵略者娱乐的玩具,这对处于和平时期的学生是相当具有感官冲击力的。而抗战之时悬殊的实力对比与层出不穷的反击活动,更能让学生意识到中华民族背后的力量,意识到精神与信念的作用,从而能够对先烈们肃然起敬,理解他们的付出与不易。这样的历史教育才真正落到实处上,学生们在学习中更能理解家国这一概念,理解文化中的精神内核。
  三、组织积极讨论,辩证看待历史人物
  历史学科的教育是多核的,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念,从历史大势、世界格局等方面去分析事件的影响,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思维的交互中提升个体思想的兼容性,在学习与理解中做到兼收并蓄。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辩证性评判,也能让学生理解人与社会的相对性,懂得人文活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历史趋势下对人物的推动作用,深刻理解“乱世出人杰”这一句话。在人物的理解性学习中,能够极大增强学生的思维深度,使其能够不会仅凭喜好与功过去片面看待人物,理解世间万物的多面性。
  如,对《秦王扫六合》的教学则可以让教师组织积极化的讨论,让学生去客观分析秦始皇这一人物的所作所为。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能够从多方面的渠道与角度理解“统一”这一行为的影响,联系前后文来展开分析,尽管他暴虐无道,但是他统一国家的功绩是不可忽视的,为后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打好了基础,其“统一”的观念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学生还可以将其与欧美的历史进行对比,分析那些统一失败,诸如“拿破仑”、“凯撒”等人物对社会造成的影响,辩证性地来分析秦始皇这一人物。综合上,通过多元化的观点,学生能够建立起正确的历史与人物观念。
  总结:综上所述,初中生学习历史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的,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去逐渐解决各项问题,促进学生获得更为全面、多样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形成完善的基础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具体的历史教学,也能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在引发学习兴趣的途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蔡丹.试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
  [2]尹小平.对初中历史课堂如何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