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困境与变革

【作者】 韦凤娇

【机构】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实验高中



【正文】  【摘 要】 笔者观察发现,课堂教学有两大问题:其一,虚假学习现象普遍、浅表学习泛滥;其二,高速而压缩化的课堂教学进度与缓慢而复杂化的学生学习历程之间存在巨大落差。本文将从困境的表现与归因、变革的方向与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简述,以期促进课堂改革。
  【关键词】 课堂困境;深度学习

  2015年PISA测试反映了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绩差距较大,且“学困生”比例较高的问题。笔者对数百个课堂的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了基于证据的跟踪观察,全面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发现了两大问题:其一,虚假学习或浅表学习的学生大量存在,造成了“学困生”不断增加,“厌学生”比例不断攀升。其二,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速而压缩化的课堂教学进度与缓慢而复杂化的学生学习历程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未能得到关注和回应,从而陷入了“学困生”的死循环。本文将从困境的表现与归因、变革的方向与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简述,以期促进课堂改革。
  一、课堂教学困境的表现与归因
  1.课堂教学困境的表现是虚假学习与浅表学习泛滥,具体表现在如下两方面:第一,虚假学习导致“学困生”不断增加。虚假学习的学生把读书看作一件“苦差事”,采用各种“伪装”的方式來蒙蔽老师,进而逃避学习,而且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催生了大量的“学困生”。第二,浅表学习的“伪学优生”逐渐沦为“学困生”。浅表学习的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指令在行事,教师所讲的话都认真记录下来,即使教师讲错了,学生也不会提出质疑,如同一台不知疲倦的“复印机”。但是,如果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些学生就不太愿意去思考,而更多的是等待其他同学或者老师给出现成答案。久而久之,“伪学优生”就不断蜕变,最后甚至沦为“学困生”。
  2.课堂教学困境的归因是高速而压缩化的课堂教学进度与缓慢而复杂化的学生学习历程的落差巨大,引发普遍性的“学习困难”,具体表现在如下五方面:第一,从教学目标的角度看,以传授知识、积累知识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对知识进行打包、压缩,直接“喂给”学生。第二,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很多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差距很大,较少考虑学生的立场和视角,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从教学进度上来看,每节课的教学进度几乎都与学生的学习进度之间存在着差距,教师的教学进度完成了,但是学生并没有跟上,积压了很多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第四,从教学设计的角度上看,教师往往从如何教学的角度上进行“教学设计”,而较少从促进学习的角度上进行“学习设计”,似懂非懂或完全不懂的问题未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解决,致使学生吃下太多的“夹生饭”。第五,从教学方法上看,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课堂,学生几乎不主动参与,所有过程都是教师支配,学生只负责被动接受,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未获得提升。
  二、课堂教学变革的方向与策略
  1.课堂教学变革的方向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深度学习。中学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而言,逻辑推理性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为了寻找最适当的学习方式,笔者尝试对虚假、浅表和深度学习方式进行比较,随后发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果能够以学生的“深度学习”为目标,保障学生的学习权,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因此,课堂教学变革的方向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深度学习,保障每一位学生高品质的学习权。难怪有的数学老师说:缺乏深度思考,你所谓的勤奋只是在浪费时间。
  2.课堂教学变革的策略是变“教为中心”为“学为中心”。“学为中心”的课堂一定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时时处处为方便学生的“学”而设计,以“学”的基础定教的起点,以“学”的规律定教的内容,以“学”的目的定教的活动,以“学”的需要定教的策略,而不是为彰显“教”的精彩而设计。“学为中心”的课堂追求充分。首先是自主学习充分,这样的课堂必须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不仅“先学”,更要“充分学”,时间保证是前提,只有时间保证了,基础不同的学生才能充分阅读教材,充分感知内容,充分思考问题。其次是展示交流充分,教师要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有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暴露学习问题、理解偏差,教师才能找到“教”的节点。最后是课堂训练充分,“学的课堂”必须凸显学生训练,因为训练是“学”的最佳途径,有效的训练一定是审题到位、思考到位、解答到位,如果匆忙应答,学生答非所问,训练也只能是形式而已。
  为了让学习设计更加清晰、明确,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得到更具象化的呈现,可以采用共同备课,制定“三单”——预习单、学习单和作业单的方式来进行,其中“预习单”是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可以通过“预习单”的引导由学生在课前完成,而在课堂上则利用“学习单”集中精力去探索“挑战性课题”,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学习成果共享以及教师的点拨、修订不断地深化研究;课后则采用“作业单”的方式进行拓展学习和变式训练等。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课中的学习时间,并使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不断深化的正向循环关系,保证学生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陈静静. 课堂的困境与变革: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EB/OL].
  [2]冬慈. “学为中心”课堂怎么上?朱老师总结了一个规律[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