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例谈思维导图在《道德与法治》备课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董久才

【机构】 山东省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



【正文】  【摘 要】 有效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不竭源泉。在备课中构建知识体系、确定能力考查层级、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呈现教学过程等要素都可以通过创建思维导图来实现。创建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师在备课时进一步弄清楚“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等问题,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思维导图;《道德与法治》;备课;应用策略

  有效备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要求,它能有效避免备课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在备课中创建思维导图,能有助于进一步弄清楚“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等问题,是实现有效备课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通读教材,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教材是教师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如果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那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径,无论圆有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这个核心元素。“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办法。”假如教师读不懂教材,就可能使学生“误读”甚至“误解”,明显偏离教材的价值取向,使其无所适从,无所作为。因此,教师在备课前,应该通过解读教材来理解课程标准,同时用自己领会的课程标准精神来驾驭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内化教材的精神,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想境界。思维导图能恰到好处地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使教师在教学时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打造高效课堂。下面以《促进民族团结》这一内容为例,谈谈利用思维导图在备课时的一些做法。
  在备课前,按照以往习惯,读了两遍教材。先是通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知道教材由“民族大家庭”和“家和万事兴”两个部分组成,也了解到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有“我国的民族国情”“各民族人口分布的特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新型的民族关系”“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党和国家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支持民族地区的发展教育、保障就业和建立医疗保障制度”“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以及“各族人民铸牢民族命运共同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等。然后再精读教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加强和巩固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如何维护民族团结”这两个内容。因此,我第一次的教学设计是常规的按教材顺序编排的。
  画出这个思维导图之后,我总觉得这样的呈现方式不够直观明了,主要表现在知识点比较分散、层次不够分明、逻辑不够清晰,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学生掌握起来也有难度。通过再次精读教材,我逐渐理顺了教材的逻辑顺序和知识脉络,重新审视教材,把教材小标题修改为“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原因”和“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做如此调整之后,思路豁然开朗:(1)教材是从我国的民族国情、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新型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公民职责等方面来论证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的;(2)教材从国家和个人两个角度阐释了如何维护民族团结。根据这一思路,我用思维导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如下调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研究学情,创建思维导图,因材施教
  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学生,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自以为是、一厢情愿、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不仅会导致教学效益低下,还会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在备《促进民族团结》这一课时,根据学情创建了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里是这样分析的:(1)初三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接收的信息量较大,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过程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欲望,加上我校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学生对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大家庭、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等问题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同时,部分学生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相对较弱,对于在新时代如何促进民族团结思考不深,对促进民族团结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重要保证认识不到位,不明白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实现中国梦之间的逻辑关系。(2)对于优生,除了要掌握记忆类的知识点之外,还要求他们根据教学情境理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我国各民族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新型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等所学内容。课堂练习时除了完成研学案的选择题之外,还必须完成一个问答题;对于学困生则只要求他们记住我国的民族国情是“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新型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等内容,课堂练习只要完成研学案的选择题就可以了;中等生则介乎两者之间。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实践证明,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图解工具,在备课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去粗取精,把课文的精华、教学的过程、设计的意图、学情特点等浓缩成一张张图,将理解与表达融为一体,简约直观地再现了思维过程。可以说,思维导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同时也给学生以更多的想象空间,既减轻了师生负担,也让师生思维更具有创造特质和生命张力。
  参考文献:
  [1]王永萍.运用思维导图强化科学素养[J].科学与财富,2017(03).
  [2]王敬.“思维导图”,孩子们的涂鸦作品[J].学苑教育,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