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数学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李建勋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民族中学



【正文】  【摘 要】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设置合理有效的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契机。如何保证在课堂上提出的的问题能够具有科学性并且为学生思考和学习提供帮助是大部分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件事情,只有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于问题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才能够得以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当中有效提问所需要遵循的几点原则,并对初中数学有效提问的实践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有效提问;教学

  初中生无论是对学习的专注力还是自制能力都比较差,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低下并且学习积极性严重降低。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教师则需要采取正确合理的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学校热情为导向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利用有效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度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加强课堂互动的效果,是教师开展数学实践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有效提问所应遵循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设置很多盲目无意义的提问,否则非但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反感。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对问题进行设计,并且需要制定多种解决该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针对学生所提出的不同情况给予最合理的解答。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则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确保所提出问题的质量。其次,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入手进行问题的整理和设计,与此同时需要寻找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契机,多从实际生活中总结经验以丰富问题的种类,这样能够确保和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
  (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强调教师在提出问题时需要自然而然的带领学生走入实际的问题情景当中,并非采用强制性的手段逼迫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这样才能确保问题的有效性,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谨慎的去协调这两种情况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教师需要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精炼且通俗易懂的有效问题,并且善于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发起提问,如利用对话的方式、增设悬念的方式或者激励的方式等等,从而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针对性
  首先,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度掌握,从而才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的应用各种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其次,教师需要设计具有层次的问题,比如针对一些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比较差的的学生,教师就需要适当的降低问题的难度,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强的高层次学生,教师则需要利用多种具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进而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初中数学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
  (一)氛围营造
  在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带动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上升又一个台阶,所以在进行提问的时候,教师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如针对传统课堂上学生畏惧教师的情况就需要重点改进,如果依然以这种师生相处模式开展提问教学,学生多半不敢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那么无论教师所精心设计的教学问题学生也会不敢回答。所以教师需要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鼓励学生勇敢的提出问题和发表见解。如在讲解“三角形稳定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抛出一个这样的问题:“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射击人员都是用手托住枪杆的,为什么利用这样的方式才能保证射击的精准性呢?”,学生们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思考和讨论,在一小段时间结束之后,每一个小组都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充分参与其中并且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虽然有些学生给出的答案和教学内容无关,教师也需要对其进行鼓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施展,只要学生的回答是合理的教师都需要予以支持。
  (二)悬念创设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悬念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和多个途径去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养成和提升。如在开展“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某凸多边形在剔除某一内角之后,其他内角和是2570度,那么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学生就会根据这一问题进行计算。2570/180=14…50,180-50=130,那么该多边形的那个内角就是130度,130+2570=2700,也就是说这个凸多边形的内角和是2700度,2700/180=15,由此得知这个凸多边形有17条边。虽然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不具有太大难度,但是却有利于学生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发散思维的养成,并且也能够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教学当中。
  (三)兴趣养成
  教师需要善于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境提出符合该情境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如在“圆”的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适当的提问作为教学的过渡环节,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学生会就这一问题对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使用过的圆形的物体进行回顾,然后争先恐后的进行回答。接下来,教师需要提升问题的难度,如“那么这些圆形的物体都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通过这样一个简答的环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课堂氛围也处于这一种轻松活跃的状态当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高涨。
  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提问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确保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对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提问方式进行良好的把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尚瑾.有效提问,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20(18):87-88.
  [2]邓红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5):26.
  [3]孙芳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05):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