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更 知
【机构】 青海省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与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教学手段现代化已成为当今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人对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略有所得,现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试就有关问题谈谈一己之见。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教学
多媒体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三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此,本人就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历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简言之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学科的过去性特点决定今天的学生不可能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不易理解与掌握的状况。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再现历史情境,它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新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绪、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上《元朝的统一》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这样的开始:先后出示成吉思汗的画像、人物简介以及成吉思汗陵,紧接着展示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诗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然后与学生一起朗读毛泽东的诗句。最后指出:尽管毛泽东批评成吉思汗只懂得靠武力建立专制的统治,但仍称他为“一代天骄”。那么毛泽东为什么对成吉思汗如此赞美呢?这是因为成吉思汗不仅是蒙古族一位杰出的首领,而且为元朝的建立和祖国的统一做出过重要的贡献。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与成吉思汗在历史上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样一改过去呆板、单一、平面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了了解成吉思汗和蒙古族历史的兴趣,愉快地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众所周知,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理性是历史思维的核心。而情境学习就是在真实或类似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者通过参与真实或仿真的任务活动,与已知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在个人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使知识情感化、条件化,从而对学习者的行为、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都发生积极影响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有效的历史教学所追求的就是,教师与学生一起体验历史的真实、反思历史的本质。所以,历史课堂的第一要务是为学生还原真实的历史,而非空洞说教。在当今的信息技术条件下,老师引入历史视频、图片、文字,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等多重角度获取生动形象的历史体验,首先会使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变得丰富多彩、新颖有趣,创设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其次更能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走近历史,感同身受地理解历史,理性深刻地思考历史,深入浅出地表达历史,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升华。
以“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为例,在讲到鸦片战争时,笔者先请学生观看电影《林则徐》片段,接着将从网上下载的多幅林则徐烧毁鸦片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请学生在悲伤的背景音乐中结合影片和图片发表感想。他们从影片和图片的欣赏中对外国侵略者的暴行和当时清朝政府的落后腐败愤愤不已,纷纷表示要发奋学习,振兴中华。只有当历史的面孔不再干瘪,学生才能产生亲近历史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才能由此展开。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水平
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程序包括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反馈练习等六个环节。首先教师在课前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创设学习情境,用问题的形式推动教学进程,情境和问题要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进入情境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评价。
在这种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主体,许多学习目标都要通过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材料和思考才能实现;同时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因此,建构主义思想,特别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思想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以“外交关系的突破”为例,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具体包括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三个重大事件,其中又以中美建交为全(下转第70页)(上接第71页)课的核心,因为中美关系是当时我国外交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关于这一事件,学习目标是:理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了解中美建交的过程,理解中美建交的意义。在进行制作网页课件时,关于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纪录片视频《美国深陷越南战场》《中苏珍宝岛事件》《美苏争霸》,可将问题设置为: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为何出现了缓和的迹象?学生通过观看这几个视频,看出这一时期美苏争霸中美国陷于劣势,想要拉拢中国和它共同对抗苏联,而中国与苏联关系出现恶化的迹象,也想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关于中美建交的过程,可以提供视频《中美建交的过程》,包括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等,设置的问题是:请你总结中美建交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关于中美建交的意义,提供了一些文字史料以及重要人士的言论,设置的问题是:中美建交有什么意义(或影响)?学生通过查看课件中提供的历史资料、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问题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后,通过使用课堂练习检测学习效果,并且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
四、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能力
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把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也指出:“改变课程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但一直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着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也是很困难的。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就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在多媒体网络学习的模式中,教学形式是在班级的环境中小组协作学习或个别化学习,教师起组织、指导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个人能力自主调节学习、进度。这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大有裨益。目前,这种模式的教学有自主学习、交互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几种形式。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是不可或缺的。
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进行历史教育,而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和较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状况看,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为历史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功能及如何更好的应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教学
多媒体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三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此,本人就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历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简言之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学科的过去性特点决定今天的学生不可能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不易理解与掌握的状况。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再现历史情境,它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新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绪、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上《元朝的统一》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这样的开始:先后出示成吉思汗的画像、人物简介以及成吉思汗陵,紧接着展示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诗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然后与学生一起朗读毛泽东的诗句。最后指出:尽管毛泽东批评成吉思汗只懂得靠武力建立专制的统治,但仍称他为“一代天骄”。那么毛泽东为什么对成吉思汗如此赞美呢?这是因为成吉思汗不仅是蒙古族一位杰出的首领,而且为元朝的建立和祖国的统一做出过重要的贡献。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与成吉思汗在历史上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样一改过去呆板、单一、平面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了了解成吉思汗和蒙古族历史的兴趣,愉快地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众所周知,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理性是历史思维的核心。而情境学习就是在真实或类似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者通过参与真实或仿真的任务活动,与已知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在个人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使知识情感化、条件化,从而对学习者的行为、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都发生积极影响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有效的历史教学所追求的就是,教师与学生一起体验历史的真实、反思历史的本质。所以,历史课堂的第一要务是为学生还原真实的历史,而非空洞说教。在当今的信息技术条件下,老师引入历史视频、图片、文字,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等多重角度获取生动形象的历史体验,首先会使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变得丰富多彩、新颖有趣,创设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其次更能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走近历史,感同身受地理解历史,理性深刻地思考历史,深入浅出地表达历史,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升华。
以“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为例,在讲到鸦片战争时,笔者先请学生观看电影《林则徐》片段,接着将从网上下载的多幅林则徐烧毁鸦片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请学生在悲伤的背景音乐中结合影片和图片发表感想。他们从影片和图片的欣赏中对外国侵略者的暴行和当时清朝政府的落后腐败愤愤不已,纷纷表示要发奋学习,振兴中华。只有当历史的面孔不再干瘪,学生才能产生亲近历史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才能由此展开。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水平
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程序包括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反馈练习等六个环节。首先教师在课前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创设学习情境,用问题的形式推动教学进程,情境和问题要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进入情境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评价。
在这种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主体,许多学习目标都要通过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材料和思考才能实现;同时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因此,建构主义思想,特别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思想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以“外交关系的突破”为例,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具体包括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三个重大事件,其中又以中美建交为全(下转第70页)(上接第71页)课的核心,因为中美关系是当时我国外交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关于这一事件,学习目标是:理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了解中美建交的过程,理解中美建交的意义。在进行制作网页课件时,关于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纪录片视频《美国深陷越南战场》《中苏珍宝岛事件》《美苏争霸》,可将问题设置为: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为何出现了缓和的迹象?学生通过观看这几个视频,看出这一时期美苏争霸中美国陷于劣势,想要拉拢中国和它共同对抗苏联,而中国与苏联关系出现恶化的迹象,也想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关于中美建交的过程,可以提供视频《中美建交的过程》,包括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等,设置的问题是:请你总结中美建交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关于中美建交的意义,提供了一些文字史料以及重要人士的言论,设置的问题是:中美建交有什么意义(或影响)?学生通过查看课件中提供的历史资料、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问题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后,通过使用课堂练习检测学习效果,并且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
四、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能力
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把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也指出:“改变课程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但一直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着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也是很困难的。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就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在多媒体网络学习的模式中,教学形式是在班级的环境中小组协作学习或个别化学习,教师起组织、指导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个人能力自主调节学习、进度。这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大有裨益。目前,这种模式的教学有自主学习、交互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几种形式。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是不可或缺的。
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进行历史教育,而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和较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状况看,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为历史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功能及如何更好的应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