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 胡美艳
【机构】 山东省栖霞市观里中学
【正文】 【摘 要】 当前信息技术已走进千家万户,涉猎到生活各个领域,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着当下的社会。为跟上时代发展,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能具备获取信息、辨别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提升自身信息素养。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信息化时代
与其他学科不同,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广泛性、便利性、新颖性与实践性等特点。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一起提高信息素养;还需要教学活动紧跟时代步伐,摸清时代发展脉搏。更为重要的是,师生要在实践中提升信息技能,掌握信息知识。
一、教师指导,注重学生自学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离开了教师的引导与组织,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方向,课堂秩序也会混乱不堪;缺少学生的自学,教学活动就会失去活力,课堂就会成为教师的课堂,与新课改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号召相违背。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完成信息教学目标。如,在学习《超链接的应用》这一课内容時,笔者了解到学生经常打开超链接,阅读链接中的内容,但是对如何制作出一个超链接却一无所知。即便是笔者给出了大家阅读教材、小组探究的时间,大家还是存在着困惑。基于此,笔者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分析着文字的含义,传授着操作的技能。就这样,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最终有所领悟,突破了知识瓶颈,学到了新的信息知识。接下来的时间,只需要学生多加练习,熟悉每个操作步骤,设计出自己的的超链接,就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本次教学实践中,教师发挥了自身引导者的价值,帮助学生学到了新的信息技术,解答了学生存在的困惑。当然,教师更为看重学生自主操作能力,于是将剩下的教学时间都留给了学生自己支配,就这样师生互相配合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更新理念,增加教学体验
落后的、单一的教学理念不仅给学生带来审美疲劳,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致,还会催生教师懒惰心理,限制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空间,因此亟待改善。基于此,笔者紧跟时代潮流,探索并践行新颖、趣味的教学理念,以期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如,在学习《排序与筛选》这一课时,笔者借助一组数据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请大家五分钟之内给这些数字排好顺序,可以按着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着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因为数据较多,学生在筛选和对比的过程中总是出现问题,令很多同学大为困扰。见此情景,笔者引导大家打开教材,学习教材中借助信息技术给数据排序的方法,既便利又准确,由此激发了大家学习的热情。再如,学到《设计页面》这一课内容时,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杂志封面的组成和布局以及掌握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为了激发学生设计的兴趣,也为了了解学生当下的信息技术水平,笔者将全班学生分为了若干个小组,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并许诺设计得最好的小组将获得一份神秘大礼。在好胜心与礼物的双重刺激下,小组成员之间出现了全所未有的团结:大家一起研读教材内容,探究操作步骤,并就不同意见展开讨论与实践。当各个小组递交自己的实践成果后,笔者进行了仔细地挑选并遵守自己的承诺,给每个小组都送上了一份神秘大礼,目的是保持学生认真好学、积极探索的激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一改讲授式教学模式,或设计实践活动或引入游戏理念,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值得教师借鉴。
三、根据学生情况合理进行分组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把学生捆绑在一起应遵循合作、自主性、实践、互动等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具有知识的系统性和运营性很强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营技能,形成完善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教师必须仔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正常学习表现和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互补性原则将不同等级的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可在课程结束后继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外辅導。尤其是在学习“运动渐变动画的制作”等相当困难的课程,通过小组合作,使具备相对良好基础知识的学生负责相应的部分,指导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通过互动与合作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使基础上的所有其他学生都得到提高,最终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效率。
四、合作评价,提升学习效果
为提高学生合作能力,使学生能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教师还必须在最后做好小组合作评价工作。评价是学生学习的方向,也是刺激学生向上的原动力。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通常利用期末考试来评价整个学期的成绩。在小组合作模式中,必须改变评价模式。例如,在制作PPT作品时,教师应该关心每个学生和团队的成就和运作。这可以建立包含自我评估、相互评估和部门评估模块的评估系统,其中自我评估是学生自我评估,占总分的10%,相互评估是能占总分30%的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估,教师评估可能占其余部分。这种不同模块占总分不同比例的评价方法更加集中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一定的要求。通过这种综合评价方法可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使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和全面,同时使学生能在合理公正的评价结果下更努力地学习。
综上,信息技术在初中课程中是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多的技术,更多的是让学生从学习中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问题,发现问题,利用网络信息了解世界各地最新资讯,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目前,生产生活都与网络息息相关,信息技术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实践练习技能,掌握技术,用新颖的教学理念活跃课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春芳.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4).26
[2]侯双双.试论初中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7).36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信息化时代
与其他学科不同,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广泛性、便利性、新颖性与实践性等特点。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一起提高信息素养;还需要教学活动紧跟时代步伐,摸清时代发展脉搏。更为重要的是,师生要在实践中提升信息技能,掌握信息知识。
一、教师指导,注重学生自学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离开了教师的引导与组织,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方向,课堂秩序也会混乱不堪;缺少学生的自学,教学活动就会失去活力,课堂就会成为教师的课堂,与新课改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号召相违背。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完成信息教学目标。如,在学习《超链接的应用》这一课内容時,笔者了解到学生经常打开超链接,阅读链接中的内容,但是对如何制作出一个超链接却一无所知。即便是笔者给出了大家阅读教材、小组探究的时间,大家还是存在着困惑。基于此,笔者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分析着文字的含义,传授着操作的技能。就这样,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最终有所领悟,突破了知识瓶颈,学到了新的信息知识。接下来的时间,只需要学生多加练习,熟悉每个操作步骤,设计出自己的的超链接,就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本次教学实践中,教师发挥了自身引导者的价值,帮助学生学到了新的信息技术,解答了学生存在的困惑。当然,教师更为看重学生自主操作能力,于是将剩下的教学时间都留给了学生自己支配,就这样师生互相配合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更新理念,增加教学体验
落后的、单一的教学理念不仅给学生带来审美疲劳,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致,还会催生教师懒惰心理,限制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空间,因此亟待改善。基于此,笔者紧跟时代潮流,探索并践行新颖、趣味的教学理念,以期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如,在学习《排序与筛选》这一课时,笔者借助一组数据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请大家五分钟之内给这些数字排好顺序,可以按着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着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因为数据较多,学生在筛选和对比的过程中总是出现问题,令很多同学大为困扰。见此情景,笔者引导大家打开教材,学习教材中借助信息技术给数据排序的方法,既便利又准确,由此激发了大家学习的热情。再如,学到《设计页面》这一课内容时,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杂志封面的组成和布局以及掌握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为了激发学生设计的兴趣,也为了了解学生当下的信息技术水平,笔者将全班学生分为了若干个小组,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并许诺设计得最好的小组将获得一份神秘大礼。在好胜心与礼物的双重刺激下,小组成员之间出现了全所未有的团结:大家一起研读教材内容,探究操作步骤,并就不同意见展开讨论与实践。当各个小组递交自己的实践成果后,笔者进行了仔细地挑选并遵守自己的承诺,给每个小组都送上了一份神秘大礼,目的是保持学生认真好学、积极探索的激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一改讲授式教学模式,或设计实践活动或引入游戏理念,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值得教师借鉴。
三、根据学生情况合理进行分组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把学生捆绑在一起应遵循合作、自主性、实践、互动等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具有知识的系统性和运营性很强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营技能,形成完善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教师必须仔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正常学习表现和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互补性原则将不同等级的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可在课程结束后继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外辅導。尤其是在学习“运动渐变动画的制作”等相当困难的课程,通过小组合作,使具备相对良好基础知识的学生负责相应的部分,指导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通过互动与合作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使基础上的所有其他学生都得到提高,最终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效率。
四、合作评价,提升学习效果
为提高学生合作能力,使学生能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教师还必须在最后做好小组合作评价工作。评价是学生学习的方向,也是刺激学生向上的原动力。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通常利用期末考试来评价整个学期的成绩。在小组合作模式中,必须改变评价模式。例如,在制作PPT作品时,教师应该关心每个学生和团队的成就和运作。这可以建立包含自我评估、相互评估和部门评估模块的评估系统,其中自我评估是学生自我评估,占总分的10%,相互评估是能占总分30%的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估,教师评估可能占其余部分。这种不同模块占总分不同比例的评价方法更加集中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一定的要求。通过这种综合评价方法可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使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和全面,同时使学生能在合理公正的评价结果下更努力地学习。
综上,信息技术在初中课程中是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多的技术,更多的是让学生从学习中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问题,发现问题,利用网络信息了解世界各地最新资讯,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目前,生产生活都与网络息息相关,信息技术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实践练习技能,掌握技术,用新颖的教学理念活跃课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春芳.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4).26
[2]侯双双.试论初中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