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化、生活化

【作者】 刘海静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马岭街道办事处龙井民族小学



【正文】  【摘 要】 新课改造就了新气象,使我国教育情况得到了空前的好转,很多年轻教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老教师对自己陈旧的知识进行更新和改革,使小学的教学质量空前提升。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很多“顽疾”还有待解决。对此,教师应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引导学生在身边发现数学,在课堂中认识数学,在现实中利用数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趣味化;生活化

  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所谓“治病除根”,首先我们要先对病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进行分析,知道病源,才能对症下药。   
  (一) 学习动机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生身上具有主导作用的学习动机大致可概括为:1.要强心理,这种学习是为了取得比别人高的分数,从而比别人强,以及教师的奖励也是一个重要动力;2.责任心,即为了不辜负教师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完成他们给予自己的任务,或在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学习。这两种学习动机都表明小学生还不具备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把自己当做社会的一部分的意识。他们的学习动机还仅仅停留在被动阶段,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这是很多小学生的学习显著的特点。而且年龄越小,学习目的越具体化,如“我学习是因为妈妈会给我钱”“我上学因为有朋友和我一块玩”等等,这种学习对于他们只是一种日常的活动,可以很容易地被兴趣而影响和左右。    
  (二) 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随着年龄而一直在变化的:刚开始会对学习的外部表象感兴趣,逐渐会倾向于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从对学习片面、概括的了解,到慢慢对不同学科的不同内容产生兴趣;从被简单形象的事物吸引,到开始主动接受学习抽象的知识。       
  (三) 思维发展特点  
  我通过整理儿童发展心理学方面的文献发现,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在成长过程中会慢慢的转换为以逻辑思维为主。例如,最初只能机械的学习数字,经过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用方程解决问题。但这种思维还是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局限性,还需要随着年龄慢慢发展,直至成熟。    
  二、 趣味教学方法与常规教学方法的对比   
  教师要想更灵活地带领学生进行趣味教学,对趣味教学的优势和优越性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是在指教师和学生特点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的约束下,调控教学过程,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系列的方法。我国传统的常教学方法有叙述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模式一般都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学生像一个装纳知识的容器,在下面机械、被动地听,这种教学模式由教师主导,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填鸭式教学,这种课堂缺少活力,抑制儿童的思维,导致许多学生从刚开始接受数学便失去兴趣,长大以后甚至讨厌、害怕,这也是这种模式所带来的最典型的后果。因此,新课改为了解决这种课堂“横行霸道”的局面,开始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和课程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差异性,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当然,还要能够把原有的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和现代技术,进行大胆的创新,每位教师都是“改革家”。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是一个完整的、发展中的人,是新课标的主要着力点。学生注意力和兴趣都会被教师有趣的课堂所吸引,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对数学感兴趣,从而有意识甚至积极地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低年级课堂的趣味教学更为重要,让还处于思维发展初期的学生形成对数学的初步印象,让他们意识到数学是有趣的,这样才能在后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养成对数学的好奇心。    
  三、趣味性教学的实现途径    
  (一)在身边发现数学、体会数学无处不在    
  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现实是数学的依存点和实施点,教数学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完成现实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换。数学和我们每个人关系都很密切。趣味性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应该被着重提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更真切的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就会被数学的生动、亲切,贴近生活的魅力所吸引。培养学生学习的关键期和关键年龄应该是低年级,这时候的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还没有定型,所以在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课堂书本知识,在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留心和关注数学资源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在课堂中认识数学,感受数学趣味性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自觉主动接纳知识的程度是密切和对学习内容和自己所生活背景在所联系的。课堂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矛盾是每个数学教师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教师不仅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还要能够熟练地使用其他各种技巧和直观的教学方式。“直观”包括实物、模像、言语三种类型,特点是可以直接接触,也就是可观,可触,这种特点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很好的工具,所以教师要灵活合理地根据课堂内容加以运用。现代普遍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刚开始组织时是会有困难的,小学生见到直观的演示时难免会不受控制,增加教师管理课堂的难度,但当“使用规则”和优势体现出来被学生所体验,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之后,学生就是课堂的活力所在了,教师则可以真正体会到“学生在课堂主体”这句话。控制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是多媒体技术带来的最大便利。      
  (四)在现实中利用数学,发觉数学的实用性    
  人们通过千百年的生活实践和经验证实了“数学很有用”这个广为流传的观点,发现了数学的潜在之美。但这种意识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的,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这种意识,讲究数学知识来源和用途,联系具体的生活实际是关键,这样掌握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就变得得心应手起來。例如,在学习10-20之间各个数字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如找到某某门牌号,快速翻书找到制定页码的练习。因此,用数学的应用价值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是使数学课堂趣味化、生活化的有效方法。当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化、生活化不是说一味的联系生活实际,不一定非要应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上热闹非凡。真正丰富数学内涵的是要学会从生活情景,从身边点滴提炼问题,找到生活与数学的交叉点,以此来提高自己和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 玉志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兴趣教学[C]/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6年专题研讨会.2016.    
  [2] 罗天刚.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初探[J].学周刊,20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