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正面管教”在学校德育中的实践
【作者】 王 锋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柳林小学
【正文】 德育工作是繁琐而辛苦,既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又要关注学生各种养成习惯的教育。而学生的养成习惯教育又离不开班主任的引导和管理,那么,如何引导班主任有效的提高班级管理效果就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课题了。在我校非常幸运接触到了“正面管教”这个教育方法。通过学习发现“正面管教”教育体系是一种注重精神引领、激发学生自主的教育方法,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及近十几年的新课改的价值认同,并且更具有教育的可操作性。于是学校德育工作开始主动实践“正面管教”教育体系。
一、什么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40年前源于美国,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由简·尼尔森、琳·洛特等教育专家组成的团队发展完善,是美国公认的经典育儿体系。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其主张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通过“正面管教”学习实践可帮助教师和家长:从理解、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到消除教师或家长和孩子的权力之争;再到控制教师和家长自己的不良情绪,并教会孩子情绪管理;最后赢得孩子和教师或家长的合作。
二、“正面管教”实践的主要内容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通过“正面管教”教师培训让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把重点放在创建一个相互尊重和支持的班集体,激发学生们的内在动力去追求学业和社会的成功,使教室成为一个培育人、愉悦和快乐的学习和成长的场所。
现实中我们发现有经验的家长、老师的不少做法与“正面管教”所倡导的做法有很大的一致性;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师、家长更加民主,更加懂得尊重和激励学生的主体性。问题是我们还不能认清行为背后的原理,不能一以贯之和自觉坚持正确的方式方法。
学校主动实践“正面管教”教育体系,旨在通过鲜明主题贯穿的一系列的培训中,不断强化正确的教育观,使教师、家长接受认同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就是要“主动适应每个孩子成长的需要”,让学生更具自主、自觉意识。
新课程提出“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自主的参与者。学习不是简单复制和印入信息,而是主动解释信息,建构知识的意义。“正面管教”教育体系代表着这种先进的教育观,深受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对儿童心灵的关注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心灵成长,即“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发展看做与学业学习一样不可或缺的儿童发展的双轨之一。我认为它是目前新课改实践现状中对德育课程实施不足的有效补充,有利于将新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育人实践。
(2)“正面管教”方法引领
“正面管教”教育体系不是单纯的理念传播,更多的呈现方式是体验、案例分享和工具的传授,将德育工作可视化、可操作化。它所列举的11种教室管理工具,例如:有限制的选择(给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选择,来帮助他们成功解决问题)、分派班级事务(给学生们以有意义的方式做出贡献的机会,使学生们有一种满足感)、启发式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们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其他人是怎么牵扯进来的,你们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主意)、积极的暂停(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不要急于去解决问题,可尝试积极的“暂停”,让孩子与老师共同进入“冷静期”)等等,对我们德育工作者很有参考借鉴意义。可以帮助发展孩子一生受益的性格和社会技能,也能成就成人自身。
例如:关于不良行为。真正、深层次的去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没有天生的坏孩子。而不当行为的背后总会有一个原因,这需要我们教育者去思考去了解。根据孩子行为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来判断孩子行为的错误目的。原来对孩子怒吼、咆哮或其他的猛烈攻击都是一种虚伪的力量感,是大人最初感觉的第二回应,是自我无助、不知所措的无奈行为。别忘了问自己一句:“我愤怒、沮丧的背后是什么呢?”孩子有了不当行为,只是因为他丧失了信心,教育者一定要想办法鼓励孩子。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理解的是:孩子做出这些不良行为,只是在说:“我是一个孩子,我只想有所归属。”面对有这样的潜台词的不良行为,你还会愤怒、还会沮丧吗?
“正面管教”让我们的课堂有了更多的从容与淡定,更让班主任老师们学会了在突发事情面前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机智的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反思,学会查看学生行为背后的信息,用正确的方法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当我们能够做到不仅仅针对孩子的不当行为作反应,而是破解出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密码,处理他的隐含想法时,孩子才会感受到被我们理解,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正不当行为,同时改变孩子的信念,孩子才能与老师平等的对话。和善与坚定并行,“正面管教”,让我们轻松做教育。
一、什么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40年前源于美国,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由简·尼尔森、琳·洛特等教育专家组成的团队发展完善,是美国公认的经典育儿体系。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其主张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通过“正面管教”学习实践可帮助教师和家长:从理解、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到消除教师或家长和孩子的权力之争;再到控制教师和家长自己的不良情绪,并教会孩子情绪管理;最后赢得孩子和教师或家长的合作。
二、“正面管教”实践的主要内容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通过“正面管教”教师培训让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把重点放在创建一个相互尊重和支持的班集体,激发学生们的内在动力去追求学业和社会的成功,使教室成为一个培育人、愉悦和快乐的学习和成长的场所。
现实中我们发现有经验的家长、老师的不少做法与“正面管教”所倡导的做法有很大的一致性;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师、家长更加民主,更加懂得尊重和激励学生的主体性。问题是我们还不能认清行为背后的原理,不能一以贯之和自觉坚持正确的方式方法。
学校主动实践“正面管教”教育体系,旨在通过鲜明主题贯穿的一系列的培训中,不断强化正确的教育观,使教师、家长接受认同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就是要“主动适应每个孩子成长的需要”,让学生更具自主、自觉意识。
新课程提出“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自主的参与者。学习不是简单复制和印入信息,而是主动解释信息,建构知识的意义。“正面管教”教育体系代表着这种先进的教育观,深受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对儿童心灵的关注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心灵成长,即“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发展看做与学业学习一样不可或缺的儿童发展的双轨之一。我认为它是目前新课改实践现状中对德育课程实施不足的有效补充,有利于将新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育人实践。
(2)“正面管教”方法引领
“正面管教”教育体系不是单纯的理念传播,更多的呈现方式是体验、案例分享和工具的传授,将德育工作可视化、可操作化。它所列举的11种教室管理工具,例如:有限制的选择(给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选择,来帮助他们成功解决问题)、分派班级事务(给学生们以有意义的方式做出贡献的机会,使学生们有一种满足感)、启发式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们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其他人是怎么牵扯进来的,你们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主意)、积极的暂停(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不要急于去解决问题,可尝试积极的“暂停”,让孩子与老师共同进入“冷静期”)等等,对我们德育工作者很有参考借鉴意义。可以帮助发展孩子一生受益的性格和社会技能,也能成就成人自身。
例如:关于不良行为。真正、深层次的去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没有天生的坏孩子。而不当行为的背后总会有一个原因,这需要我们教育者去思考去了解。根据孩子行为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来判断孩子行为的错误目的。原来对孩子怒吼、咆哮或其他的猛烈攻击都是一种虚伪的力量感,是大人最初感觉的第二回应,是自我无助、不知所措的无奈行为。别忘了问自己一句:“我愤怒、沮丧的背后是什么呢?”孩子有了不当行为,只是因为他丧失了信心,教育者一定要想办法鼓励孩子。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理解的是:孩子做出这些不良行为,只是在说:“我是一个孩子,我只想有所归属。”面对有这样的潜台词的不良行为,你还会愤怒、还会沮丧吗?
“正面管教”让我们的课堂有了更多的从容与淡定,更让班主任老师们学会了在突发事情面前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机智的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反思,学会查看学生行为背后的信息,用正确的方法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当我们能够做到不仅仅针对孩子的不当行为作反应,而是破解出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密码,处理他的隐含想法时,孩子才会感受到被我们理解,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正不当行为,同时改变孩子的信念,孩子才能与老师平等的对话。和善与坚定并行,“正面管教”,让我们轻松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