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问题解决式教学让数学教学更有效

【作者】 彭廷峰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二中学



【正文】  【摘 要】 高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此时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产生很多的问题。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师生交流的机会很少,学生的很多学习问题都不能得到解答,影响了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问题教学法的实践运用,启发学生思维,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高中数学;问题教学;启发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逐渐走入我国的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解决”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知识学习、分析、推导、验证等一系列数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就是将数学课堂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难题,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成功应用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同时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如下:
  一、由旧引新,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时候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一些旧知识的良好铺垫,只有扎实地掌握这些已经学过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加容易地接受新知识内容。针对高中数学知识相互串联的这个特点,学生要做好在把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旧知识当做一个引子,提出一个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在思考后会产生新的疑问,此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解决。例如在讲解“幂函数”这个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以往的知识内容,提出问题:“请观察:y=x-1,y=x,y=x2这些函数有什么样的异同点呢?”学生在仔细观察和简单交流以后,很快就能发现这些函数的底数相同,只有指数不一样,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幂函数的概念,此时有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y=3x2是不是幂函数呢?”,最后通过再次细致分析定义得知幂函数是y=xa(a∈R),所以y=3x2不是幂函数。
  二、当好“向导”,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思考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师生双方共同参加的,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中,配合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在学生深入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深度会逐渐提高,也就能更有能力解决各种数学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可以让他们针对题目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记录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最后教师进行点评,讲解新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排列组合”知识时,可以提出题目:“10双互不相同的鞋子混装在一只口袋里,从中随意取出4只,那么4只鞋中没有成双的方法有几种?”当学生解答出来以后继续追问:“如果4只鞋中至少有2只配对成1双,这样又有几种呢?”随着问题难度的逐渐加深,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化发展,在教师的循循引导之下,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提问
  高中生正处于兴趣爱好的拓展时期,此时他们如果对某项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地为之不断努力奋斗。学生只有对问题感兴趣,才会积极地分析和发现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学生熟知的内容设计问题,这样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进来,也就更加可能激发问题意识,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在进行解析几何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高中生都喜欢军事方面的内容,此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在相距1400米的A、B两哨所,听到炮弹爆炸声的时间相差3秒,已知声速是340米/秒,炮弹爆炸点在怎样的曲线上?并求出轨迹方程”,这样学生就会充满兴趣地运用双曲线知识进行解答。
  四、开展合作,共同探讨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教学模式,有时学生面对不能解决的难点问题,在通过小组之间的共同条讨论过程中,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对于教师提出来的题目,小组之内每个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和观点,通过组内的辩证质疑,会让课堂教学更为高效,而且组与组之间也可以相互提问,从而群策群力,共同探讨解决。例如对于“解三角形”教学中,提出问题:“在△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长,已知a、b、c成等比数列,且a2-c2=ac-bc,求∠A的大小及bsinB/c的值”,学生通过小组内的探讨,运用等比数列、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更好地分步解答出问题,也能对三角恒等变换有个深刻的认识。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运用问题教学法,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敢于提问和质疑,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