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摭探

【作者】 林秋兰

【机构】 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第二实验小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自身重要性日渐提升,在这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中极为关键的环节。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状态,推动学生品德素质的综合发展。教师必须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对品德有效渗透,采用恰当的方法来强化心理健康指导,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提供坚实的平台。
  【关键词】 心健教育;德育渗透;多元化;健康成长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动,当前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特别是针对小学的教育管理,很多学校都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意见报告,并且积极的将之实施到日常教学中,成效非常突出,保证了校园的安全、也保证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正确发展、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针对当前小学的教育管理中,要重点结合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进行开展,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保驾护航,让学生在校园内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自由发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德育教育的作用分析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德育教育的作用主要从补偿作用、情感作用和动力作用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补偿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德育补偿功能提供了一个经受到优化的初级结构,这是在学生之间对思想品德心理更深层次发展的基础,除此之外,这也是最为正确的观念与方法,以及内容,对学习开展德育教育有着极大的补偿作用。在正确的心理教育辅佐之下,其能够在学生心理冲突这一方面行之有效的解决,并激发学生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可见,教师若想使学生能够具备高尚道德情感,则必须将良好心理作为学生培养自身道德情感的基础, 进而使学生在日常道德教育当中所存有各种问题与缺陷有效补偿。
  2.情感作用
  小学心理教育是一种具备感化功能的教育课程,此课程能够令教师充分调动自身情感,进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等特性加以激发,同时能够成为与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从而使教师能够通过自身最为真挚的情感与学生进行内心交流,并打动学生。例如,针对学生因自身心理问题而发生失常的过失行为之一情况时,教师应秉承三不教学理念,即为不责怪、不训斥、不张扬,同时通过耐心的交流,了解学生为什么会发生这一状况,随后加以安慰,令学生能够走出心理困境,如此便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犯下的错误主动改正,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这一情况对学生正确道德认知展开树立。教师通过对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等方面进行引导时,应明确学生道德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是相互交织的一个统一过程。
  3.动力作用
  在过去,大部分对于道德行为的认知留存于知、情、意这三方面,在这样的影响之下,教师往往对德育教学行为与德育内在驱动力的研究极为缺少。但是,心理健康恰恰则是使学生在无意识当中接受内在驱动力的德育培养。例如,在学生心理品质认知这一方面,其主要目的便是培养学生自身注意力、主动观察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除此之外,在学生自身优质心理品质这一方面当中对学生自身义务感、 责任感、 集体荣誉主义、爱国情怀等方面大力培养。而在个性心理方面则能够对学生理想、社会主义信念、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等健康人格加以培养。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探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主要从借助教学内容、借助教学方法和借助课堂氛围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1.借助教学内容
  教师自身教学职业素养对于小学生在日后发展当中会有极其强烈的影响,因此,学校在心理健康教学这一方面应提升重视程度,并聘请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除此之外,校方还应对于各类建立健康教育专业积极展开建设,以此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且校方还应对教师培训这一环节定期开展,通过各类渠道对学生心理教育活动加以广泛开展,从而使既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能够进一步实现。例如,某教师所讲授的《家乡物产养育我》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当中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食物吗? 这是咱们本地的一种特色美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 ”此时教师便开始对××食物开始讲解,同时为学生制作视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便被充分激发。
  2.借助教学方法
  教师若想将心理健康充分渗入到品德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采用多学科联动教学模式实施, 在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贯彻与落实,从而令学生能够耳濡目染。当下,大部分小学生在备受溺爱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一旦遇到一些麻烦便会将自身不良情绪淋漓尽致展现,对学生日后成长有着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通过品德教学, 能够对小学生自身对于情绪控制能力有着明显提升, 并为小学生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奠定良好基础。例如,教师在教学“我们是班级的主人”这一课时,教师可通过视频引导学生,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所开展的班级活动都有哪些呢? 也和视频当中的活动一样精彩吗? ”以此促进小学生对于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品德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加以培养。
  3.借助课堂氛围
  在教师进行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课堂氛围对小学生道德情感加以重视,而心理健康与个人情感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应通过互动这一方面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同时互动形式也能够将心理教育有效渗透到品德教育当中。现阶段,由于时代发展,小学生学习压力不断增加,不仅要在学习中进行知识学习,同时在课后也要参加各式各样的课后辅导班, 极度缺乏自由时间,而且与家长的沟通也较少,这对小学生成长有着极大负面影响。 因此,在品德教学当中,教师应对学生展开如何与家长进行积极主动的情感交流加以引导, 并营造适宜课堂氛围对学生自身情感意识加以培养。例如,教师在进行“浓浓乡土情”这一课教学时,教课在课堂教学开始前,鼓励学生与家长展开沟通,通过令学生对家长小时后家乡情况加以了解, 随后在正式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展开沟通交流。 此方式不仅能够巩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情,同时也能够对品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品质进行行之有效开展,并且也对营造良好班集体氛围有着重大裨益。
  由于小学生思想价值等观念尚未发展成熟,因此具备极强的可塑性,若教师能够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则能够使小学生全方位综合素质提升发挥极为显著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德育教育实施有着诸多裨益,其不仅对所涉及到的思想、规律、理念等方面有着极大指导价值,并且,对于学生日后发展生涯的规划、心理状态以及核心素养方面的养成也有着诸多裨益。
  参考文献:
  [1]刘启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学生品德发展[J].教书育人,2018(09):75-77.
  [2]王丽娟.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品德教育中的有效渗透[J].教师,2019(03):56-58.
  [3]黄雅芳.心理健康活动中加强学生品德的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2020(0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