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搞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作者】 安米古力·阿布德卡玛力

【机构】 新疆新源县喀拉布拉镇中学



【正文】  【摘 要】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切实看到信息技术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在课堂中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课后及时进行拓展,切实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促进信息技术课堂的转性与升级。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因为信息技术这门课不在考试范围中,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师生的忽视。很多学校里的信息技术教学往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落后,得不到改进。所以改变教学观念,优化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措施对于搞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巧设导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导”是较为关键的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可拉近信息技术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信息技术,快速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要切实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注重以情境、问题、对话、活动等多种方式导入,要通过导入而刺激学生的感官,紧扣教学内容而引入新的知识。首先,要充分分析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而创设情境导入。如“用文字和图片说话”教学中,学生对PPT所有了解,但对文本和图片同时呈现且有声音的PPT制作还需要学习较多知识,在生活中,學生也会遇到“介绍自己”的场景,为此,先以对话方式问学生如果想介绍自己可以怎么做,接着播放已经制作好的PPT或名人PPT,通过PPT演示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步了解PPT中运用文字、图片、超链接的效果。这样,学生也想借助PPT来制作一个自我的“自我介绍”,学生的兴趣变得浓厚,教师顺势引入新知,为整个课堂的探究奠定了基础。可见,在信息课中,切忌单纯的语言直观导入,要灵活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导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知。
  二、优化课堂导入,帮助学生推展思维
  课堂导入是任何学科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巧妙地导入设计能先声夺人,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铺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课堂导入部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纲纲领的特殊的重要作用,教师如果能够设计出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导入方式,就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得以强化,从而为课堂内容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一个好的导入方式要做到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同时由于处于青春期,会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是非观念还欠成熟,课堂导入要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有的放矢。
  三、立足学生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提倡立足学生主体地位,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还要让学生学会操作。首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活动。以“网页的创建”为例,在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用模板快速创建网页、编辑网页内容、预览并保存网页后,可设问“是否完成了一个网页?网页中的文字和图片是否与主题相关?网页是否美观?”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创建的网页进行检查对比。如有的学生发现小组成员的图片和文字与主题偏离,而创建网页的学生不会通过网络引擎利用关键词搜索图片,此时该组的其他同学就可以帮助并指导他完成该步骤。这样,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和互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了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更好地掌握了所要学习的信息技术。其次,在操作中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常识,相互分享。以“创建网站”为例,在设计网站的目录结构的探究环节,有的学生把所有文件都放在网站的根目录下,结果发现文件较为混乱,此时有的学生就提出把文件分类,按栏目或内容建立子目录,教师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对该问题的探究,做出指导,如images文件夹用于存放图片文件,Audio文件夹用于存放声音文件,Video文件夹用于存放视频资料。
  在探究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信息技术中很多操作都有快捷键,而大多学生还不会应用快捷键,在课堂探究中,当学生掌握了一项信息技术后,可引导学生及时分享,让更多的同学掌握某项技术。如“实践项目——创作简历”中,教师提出项目要求后,在修饰文章环节,有的学生发现自己需要的字体在文档中没有,此时,有的学生则会从网站中下载字体并安装到Word中,这样,通过引导该生分享下载并安装字体的方法,其他学生也学会了该方法。
  四、加强实践,多管齐下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目的也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在信息技术教学后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而组织学生展开实践,通过实践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课后要及时进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编辑图像”后设计课后练习任务为:1)对图像进行模式更改,更改后对比并说出效果的不同;2)对图像的使用仿制图章瑕疵进行修补;3)自行到网上搜索图像使用模糊工具进行润色,最后进行展示;4)自行上网搜索图像并使用减淡工具、加深工具、海绵工具修改,试着改变人的瞳孔的亮度。这种课后练习一是要以自主完成的方式进行,二是要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对于自主完成任务,学生在不能完成的情况下,可向父母、同伴、教师等求助;对于合作任务,则要学生和小组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但无论哪种任务,都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且要有一定的操作性,利用学生完成。其次,课后要设计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在设计该类任务时,一是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二是要考虑课堂教学内容,让课后活动能进行拓展,巩固所学知识。以“用电子表格加工数据”为例,学习该章的内容后,可组织学生应用Excel对单元测验、中期考试等的成绩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后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同样,也可引导学生对班级学生的眼睛近视、购买零食、日常用品等情况进行调查,利用表格对数据分析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又如,“网页的制作”的学习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网页制作比赛,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网页。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切实看到信息技术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在课堂中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课后及时进行拓展,这样才能切实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在课堂中注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获得相应的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国伟.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19(2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