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作者】 安俊锋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新宁路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教育阶段是小学生价值观的养成阶段,应该先教学生拥有健康的价值观。音乐教育可以很好地将小学生与人文之美联系在一起,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逐渐感受到音乐之美、人文之美,随着鉴赏能力、创造力的提升和审美意识的增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因此,在小学阶段,通过音乐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综合发展,对于小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增强,可以说音乐的审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音乐教师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提升学生音乐的欣赏水平,提升学生审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音乐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多样化教学,定期更新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各班音乐水平做出适当的教学调整,同时教师也要能够因材施教,根据每班不同学生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进行不同的鼓励和引导,循序渐进,尊重个体差异化。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这种充满情感而又轻松的环境中自然会更愿意学习音乐。教师可以偶尔做一些户外的音乐教学,选择合适的音乐,让学生聆听的同时更能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之美,通过音乐教育,让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所提升,教师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1、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1.1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我国的教育弊端就是一直在培养应试人才,对于音乐审美能力拥有错误的认知。很多家长认为音乐是一种高雅艺术,对于孩子的未来并无帮助,所以选择忽视音乐教育。有些家长为了孩子的应试教育去支持孩子学习音乐,但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于音乐的看法,日积月累中孩子也认为音乐并不是非常重要的,花时间学习也只是为自己未来的多铺一条路而已。有些孩子是真的喜欢音乐,但是因为家长的落后认知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即使孩子很喜欢音乐,但是时间长了也会被一些家长长期的打压而放弃音乐。
  1.2文化课程繁多,学习压力过大
  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繁重的,每天除了日常的学校课程之外,也会有大大小小的补习班在等待他们。尤其是在小升初期间,即使是一周两节的音乐课程也会被拿来作为语文、数学或者英语课,可以说是学校忽视音乐的教育,即使是有了音乐课,也多数会拿来作为单纯的音乐讲堂,丝毫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审美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来培养,但是很显然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小学音乐教育课堂很难实现这点。
  2、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建议
  2.1创造艺术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需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不再循规蹈矩地教授学生音乐课程。教师可以在教大家唱一首歌的时候,为大家创造一个艺术的氛围,将教学内容填充进去,提高音乐的代入感,学生自然也会融入其中,精力集中。在这种氛围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提升,感受到音乐之美。例如教师在教大家唱歌,可以先讲一下歌曲作者的生平、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音乐,了解作者在创作这首歌时的感受。音乐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课,可以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或者也可以说来自于多媒体、音响、收集,那么小学音乐教育中,老师就要将这些素材整合起来,更加系统地教授学生。
  2.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学习热情,每个人遇见自己喜欢的事物,都会愿意花费精力投入进去。对学生而言,音乐鉴赏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有了欣赏美的能力,学生自然更愿意学习音乐。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想要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首先就应该让学生学会聆听,去感受音乐之美。教师也应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自己这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为授课班级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构建与教材相关的科学的思维导图,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稳步前行。教师应该重视教育的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性。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打开音乐鉴赏的大门,带领学生欣赏多元的音乐,长此以往,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一定会慢慢提高,审美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2.3扩大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平等,不是师生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尊重的关系,教师在课堂当中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走近学生的,帮助学生学会与音乐对话,感受音乐的力量,感受音乐之美。一首好的歌曲,听只是一个开始,要教会学生去感悟音乐的魅力,去想象并在音乐中探索。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使用音乐这种特点,即使是一个普通的音乐练习,教师也应该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演示进行讲解,提高学生们音乐的专业知识和音乐素养。教师也应该注重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感知力,帮助学生理解作曲家的情感。尤其是优秀的音乐作品,学生对于感受的理解越到位,学生的表达往往会更加生动。
  2.4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审美修养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作为知识的传递着,需要去正确地引导学生,尤其是小学教师,对于小学生的价值观会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所以,为了使学生受益,要将正确的审美观念教授给学生,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的音乐教案编写、备课或者学习和工作中,都要不断地去总结经验、总结方式方法,同时也要钻研音乐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业务知识的扎实基础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才有利于在日常的工作中反应灵敏,有利于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也要增加自己情感的投入,只有自己真正地热爱课堂、热爱音乐才能感染学生。
  总之,无论什么方法,都要做到让学生真正地接受音乐,用音乐陶冶自己的情操,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只有当学生对音乐的形式美有一定的感知、把握、理解、表现能力,并且对所感知的音乐有深刻的情感体验与共鸣时,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向,形成审美能力,才能真正体现音乐审美育人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 丘杭梅.  北方音乐.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