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物理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性策略探究

【作者】 韦 海

【机构】 广西平南县寺面镇初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通过物理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具体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拓展课程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并不断深入探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利用趣味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用提问调动学生主动性,合理利用道具辅助教学,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初中物理;主动性;调动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探究性的学习,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实践等方面获得综合发展。
  一、拓展课程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理论之一,强调生活与教育的密切联系。而物理知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平时的物理课程资源非常有限,往往不能解决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知问题。所以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生活化教学资源引入物理概念和理论知识,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从生活中寻找与物理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资源。例如,给学生出示几张不同情境的晒衣服图片,让学生比较,采用哪种方法比较容易晾干衣服,从而引发学生的猜想,由此引出“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话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从网络中寻找相应的课程资源,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大气压的知识时,可以列举这样的例子:一名旅客正坐在飞机中,此时飞机门突然打开了,会出现怎样的现象?为什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此外,物理教学应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联系,例如,学生都知道声音是无法在真空中传播的,那么你是怎么知道声音是无法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通过联系生活拓展课程资源,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趣味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物理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根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趣味知识,通过实验、魔术、故事、录像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惯性”的概念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张飞和关羽比力气的故事:张飞连一根稻草都扔不远,而关羽可以将一捆稻草扔到河的对岸去。又如,在教学“摩擦力”的知识之前,教师可以拿起黑板擦用其背面用力擦黑板,但是黑板上的字却一点也没有消失,引得学生哄堂大笑,此时教师可以选一位呵呵大笑的学生上台擦黑板,结果这位学生利用板擦的正面擦干净了黑板,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擦不干净,而你擦得这么干净呢?”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新知识的教学。再如,在教学“磁场”的知识时,就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魔术表演:将一个硬币放在透明玻璃上,一只手放在玻璃下面,不触碰硬币,当手移动时,硬币也随之移动。这样的现象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迫切想要获得问题的答案,此时教师再顺势导入新知,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魔术表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魔术的原理告诉大家:原来,教师手中握有一块磁铁,磁铁移动,硬币也随之移动。这样的实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可见,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策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走进物理知识的大门。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掌握正確的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保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三、用结构化问题,调动学生主动性
  结构化问题指的是能够正确反映教学思路的问题群,此类问题一般分为三个等级,第二个等级问题的解决是第一个等级问题的条件,而第三个等级问题是解决第二个等级问题的前提,这样三个等级问题之间才能形成结构化问题群。问题的起点是学生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即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认知结构。教师提出系列问题的目标在于合理解决物理问题。教材中所蕴含的物理概念、物理知识、物理规律以及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都可以由教师转化为相应的物理问题,所设计的问题也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目标的设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是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也可以是部分教学任务,因为有些问题是不可能利用一节课时间来解决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而在众多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是问题情境的设计。为此,教师要合理设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原有认知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促使学生处于“自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学习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向往和追求。例如,在教学《惯性》时,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说,地球自西向东进行自转,如果一个人从地面上跳起,落点会在起点的西侧,你们说这种说法正确吗?”有的学生说:“可能,因为人跳起来的时间很短,所以落点发生偏移根本不易察觉。”此时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地球自转的速度为0.4千米/秒,一个人跳起来又落地的时间为0.2秒,如果存在落点西移的现象,那么这个人西移的距离是多少?”经过计算,西移的距离为80米。很明显,这样的解释是不正确的。于是,学生提出“不会西移”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不会西移,最终引出“惯性”知识。通过这一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运用道具,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道具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如果将这种教学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必定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粉笔除了具有书写的功能以外,还可以作为师生沟通的工具,不但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还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如教师可以利用粉笔演示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让学生对空气阻力、下落速度和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一手拿粉笔,一手拿纸,在同一高度同时放手,实验结果是粉笔先落地,看到这个结果,学生立刻产生了疑问:物体质量不是不会影响自由落体运动吗?可为什么粉笔会比纸先落地呢?这时教师再将纸揉成一团,然后重复之前的实验,结果纸团和粉笔同时落地。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明白,之前的实验结果是因为平整的纸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法指导工作,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鲁植全.基于原始物理问题的初中物理教学初探[J].物理通报,2019(10).
  [2]冯贵东.物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学物理,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