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聚焦重点段 韵味无穷美——小学语文四年级《乡下人家》重点段教学
【作者】 谢彦彬
【机构】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大同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阅读课重点段的优化教学设计是阅读教学的华彩乐章。本文以此为题,以四年级《乡下人家》重点段为例,从重点解读、教学设计二方面进行论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节奏有起有伏,错落有致。
【关键词】 重点段;解读;设计
【重点段解读】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
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乡下人家》是部编版第八册第一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课文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从体裁特性看:《乡下人家》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一共七个自然段,前六个自然段写景,最后一个自然段抒怀。第一个自然段,描绘了乡下人家瓜藤攀爬美景,好一幅自然质朴、恬静祥和的农家画面。
从文本特点看:细读文本可以发现,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生动而形象地描写了乡下人家的风景与生活场景,表达出对乡下人家的挚爱之极,可以说是一字一句都表达出对乡下人家的向往。文中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如文中写道: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是与城市生活环境进行了比较。而纵观全文,作者一定久居城市,日日面对喧嚣嘈杂的环境,也正因为此原因,让作者产生了对宁静、悠闲的乡下人家的渴望与向往,不知不觉地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从主题编排看: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抓关键语句,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设计】
一、聚焦“瓜藤攀爬图”
1.默读课文第一段,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乡下的独特、迷人?用线画出划出句子,可以在空白处写上你感受。读完的同学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自己找到的句子。
2.指名同学交流找到的句子。
二、读中悟瓜架别有风趣
(一)(PPT出示)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装饰”的“饰”字是这节课的一个生字,仔细观察一下它的字形,部首食字旁表音,左边这部分: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一个巾,饰字的本义是人身上的佩巾。所以装饰这个词的意思是:在人的身体或者物体,加一些附属东西来点缀,使它更加美丽。在文中,乡下人家又是用什么来装饰的呢?(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2.(PPT出示瓜架图)仔细观察图片,作者说这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你认为这还是一道什么样的装饰?(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①这是一道( )的装饰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种类不一、数量多、形状不同。引导学生从颜色方面回答。)
②请三名学生朗读,注意标点符号停顿、可以读的稍微轻快一些,心情愉快一些。
3.乡下人家的这些瓜、藤、叶是不是停止生长,一成不变的呢?(不是的。引导学生说出有变化,有生命力)
所以,这除了是一道五颜六色的装饰,还是一道( )样的装饰?(一道有生命力的装饰,一道生机勃勃的装饰)
(过渡)从第一段哪些词可以看出这是一道有生命力的装饰?(攀 爬)
(二)(PPT出示)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1.(看攀岩的图片)图片上的这个人在做什么?(攀岩),她是怎么攀爬的?(用力的抓住凸出来的石头,一点一点地往上爬)
2.文中的瓜藤就是这样用力地攀住棚架,一点一点地往上生长。
3.如果你就是瓜藤,你会怎么爬?(用力、慢慢地爬,指名读第一句话。)
4.师小结:你们瞧乡下人家的瓜架真是生机勃勃、别有风趣,但是作者为何突然笔锋一转写到了城市里的石狮子和大旗杆?(对比,突出乡下的可爱)(板书对比)
5.(出示大旗杆和石狮子图片)石狮子和大旗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石狮子很威武,大旗杆很单调)365天都没有变化、1年、2年都没有变化,一直都是这个样子!
6.想想这威武的大旗杆放在我们乡下人家的屋前,你觉得怎么样?(乡下的瓜藤比大旗杆和石狮子可爱;觉得不协调)
7.是啊,比起咱们那色彩丰富、生机勃勃的瓜架,这大旗杆和石狮子可就逊色多了。难怪作者说这是一道什么样的装饰?(别有风趣)正是有了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
(三)接下来让我们伴着音乐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
三、引导学生概括小标题
1.我们刚刚一起欣赏了乡下人家的第一幅画面,知道第一幅画面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乡下人家屋前(板书:方位 屋前)搭着一个瓜架(板书:景物 瓜架)这个瓜架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板书:特点 别有风趣)
2.看着板书,能不能用简短的几个字给乡下人家的第一幅画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同桌讨论)
屋前瓜趣(师板书,引导学生在第一幅画面旁批注自己取的小标题)
(师相机引导,懂得抓住板书中最主要的字组合起来概括,如果学生取的题目过长,师引导学生可以省略哪些字)
3.大家已经掌握了方法,现在请大家用上刚刚教给大家的办法,拿出学习单概括《乡下人家》的其他画面。
我总以为,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聚焦重点段教学,师生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多种学习能力的协同发挥,实现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交融,形成了一种活跃、生动、向上的教学气氛,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展望未来,其修漫漫,研无止境,我将奋力前行。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11年
[2]刘显国主编《学法指导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年
【关键词】 重点段;解读;设计
【重点段解读】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
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乡下人家》是部编版第八册第一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课文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从体裁特性看:《乡下人家》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一共七个自然段,前六个自然段写景,最后一个自然段抒怀。第一个自然段,描绘了乡下人家瓜藤攀爬美景,好一幅自然质朴、恬静祥和的农家画面。
从文本特点看:细读文本可以发现,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生动而形象地描写了乡下人家的风景与生活场景,表达出对乡下人家的挚爱之极,可以说是一字一句都表达出对乡下人家的向往。文中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如文中写道: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是与城市生活环境进行了比较。而纵观全文,作者一定久居城市,日日面对喧嚣嘈杂的环境,也正因为此原因,让作者产生了对宁静、悠闲的乡下人家的渴望与向往,不知不觉地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从主题编排看: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抓关键语句,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设计】
一、聚焦“瓜藤攀爬图”
1.默读课文第一段,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乡下的独特、迷人?用线画出划出句子,可以在空白处写上你感受。读完的同学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自己找到的句子。
2.指名同学交流找到的句子。
二、读中悟瓜架别有风趣
(一)(PPT出示)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装饰”的“饰”字是这节课的一个生字,仔细观察一下它的字形,部首食字旁表音,左边这部分: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一个巾,饰字的本义是人身上的佩巾。所以装饰这个词的意思是:在人的身体或者物体,加一些附属东西来点缀,使它更加美丽。在文中,乡下人家又是用什么来装饰的呢?(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2.(PPT出示瓜架图)仔细观察图片,作者说这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你认为这还是一道什么样的装饰?(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①这是一道( )的装饰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种类不一、数量多、形状不同。引导学生从颜色方面回答。)
②请三名学生朗读,注意标点符号停顿、可以读的稍微轻快一些,心情愉快一些。
3.乡下人家的这些瓜、藤、叶是不是停止生长,一成不变的呢?(不是的。引导学生说出有变化,有生命力)
所以,这除了是一道五颜六色的装饰,还是一道( )样的装饰?(一道有生命力的装饰,一道生机勃勃的装饰)
(过渡)从第一段哪些词可以看出这是一道有生命力的装饰?(攀 爬)
(二)(PPT出示)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1.(看攀岩的图片)图片上的这个人在做什么?(攀岩),她是怎么攀爬的?(用力的抓住凸出来的石头,一点一点地往上爬)
2.文中的瓜藤就是这样用力地攀住棚架,一点一点地往上生长。
3.如果你就是瓜藤,你会怎么爬?(用力、慢慢地爬,指名读第一句话。)
4.师小结:你们瞧乡下人家的瓜架真是生机勃勃、别有风趣,但是作者为何突然笔锋一转写到了城市里的石狮子和大旗杆?(对比,突出乡下的可爱)(板书对比)
5.(出示大旗杆和石狮子图片)石狮子和大旗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石狮子很威武,大旗杆很单调)365天都没有变化、1年、2年都没有变化,一直都是这个样子!
6.想想这威武的大旗杆放在我们乡下人家的屋前,你觉得怎么样?(乡下的瓜藤比大旗杆和石狮子可爱;觉得不协调)
7.是啊,比起咱们那色彩丰富、生机勃勃的瓜架,这大旗杆和石狮子可就逊色多了。难怪作者说这是一道什么样的装饰?(别有风趣)正是有了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
(三)接下来让我们伴着音乐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
三、引导学生概括小标题
1.我们刚刚一起欣赏了乡下人家的第一幅画面,知道第一幅画面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乡下人家屋前(板书:方位 屋前)搭着一个瓜架(板书:景物 瓜架)这个瓜架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板书:特点 别有风趣)
2.看着板书,能不能用简短的几个字给乡下人家的第一幅画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同桌讨论)
屋前瓜趣(师板书,引导学生在第一幅画面旁批注自己取的小标题)
(师相机引导,懂得抓住板书中最主要的字组合起来概括,如果学生取的题目过长,师引导学生可以省略哪些字)
3.大家已经掌握了方法,现在请大家用上刚刚教给大家的办法,拿出学习单概括《乡下人家》的其他画面。
我总以为,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聚焦重点段教学,师生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多种学习能力的协同发挥,实现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交融,形成了一种活跃、生动、向上的教学气氛,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展望未来,其修漫漫,研无止境,我将奋力前行。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11年
[2]刘显国主编《学法指导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