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2021届高考政治主观题核心知识点——必修4《生活与哲学》
【作者】 柳庆军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第三中学
【正文】 第一部分: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3条原理)
一、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消沉。
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利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
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认识论=《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5条原理)
一、实践的特点原理: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能够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重点掌握】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C、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脱离历史条件照搬认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说明,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往往是相伴而行。
四、认识的过程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规律)【重点掌握】
(1)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受到立场、观点、知识水平等条件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五、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自身科学实验和社会科学实验)
第三部分: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共20条原理)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5条原理)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重点掌握】
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四、整体和部分是统一的【重点掌握】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总)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强调整体
(2)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五、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的优化趋向。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5条原理)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重点掌握】
(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三、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原理(发展的状态原理)【重点掌握】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要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飞跃和发展;坚持适度原则
四、事物发展的原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坚持用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五、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7条原理)
一、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1)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同一以斗争和差别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当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形成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中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要求我们要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坚持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顺序。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解决主要问题
(1)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主、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评价人、事、物
(2)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七、矛盾分析法
(1)矛盾就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第10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3条原理)
一、辩证的否定原理【重点掌握】
①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三、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作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共7条原理)
第一部分:历史观(唯物史观)=《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3条原理)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材料出现了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或落后的社会意识)存在,发挥作用。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原理(2个矛盾——2组关系——2条规律——1个改革)
(1)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2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3)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要求: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和走群众路线。(群众——民生)
第二部分:价值观、人生观=《第12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4条原理)
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与评价,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2)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重点掌握】
(1)基本特征: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和主体差异性特征。
(2)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
①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群众——民生)
三、人的价值原理【重点掌握】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四、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原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重点掌握】
A、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根本途径。
B、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C、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D、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一、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消沉。
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利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
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认识论=《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5条原理)
一、实践的特点原理: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能够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重点掌握】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C、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脱离历史条件照搬认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说明,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往往是相伴而行。
四、认识的过程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规律)【重点掌握】
(1)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受到立场、观点、知识水平等条件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五、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自身科学实验和社会科学实验)
第三部分: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共20条原理)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5条原理)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重点掌握】
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四、整体和部分是统一的【重点掌握】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总)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强调整体
(2)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五、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的优化趋向。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5条原理)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重点掌握】
(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三、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原理(发展的状态原理)【重点掌握】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要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飞跃和发展;坚持适度原则
四、事物发展的原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坚持用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五、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7条原理)
一、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1)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同一以斗争和差别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当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形成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中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要求我们要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坚持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顺序。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解决主要问题
(1)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主、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评价人、事、物
(2)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七、矛盾分析法
(1)矛盾就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第10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3条原理)
一、辩证的否定原理【重点掌握】
①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三、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作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共7条原理)
第一部分:历史观(唯物史观)=《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3条原理)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材料出现了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或落后的社会意识)存在,发挥作用。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原理(2个矛盾——2组关系——2条规律——1个改革)
(1)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2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3)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要求: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和走群众路线。(群众——民生)
第二部分:价值观、人生观=《第12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4条原理)
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与评价,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2)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重点掌握】
(1)基本特征: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和主体差异性特征。
(2)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
①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群众——民生)
三、人的价值原理【重点掌握】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四、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原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重点掌握】
A、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根本途径。
B、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C、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D、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