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审美是高中音乐课改的核心

【作者】 1、祁常伟 2、丛丽男

【机构】 1.黑龙江省富裕县实验中学 2.黑龙江省甘南县第一中学



【正文】【摘 要】 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标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发展,对于高中音乐教育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
  【关键词】 音乐;审美;课改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世纪,也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全新的世纪,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已经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人才,要切实从教育入手。教育如果不能与新的形势相适应,不仅教育本身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而且还会严重阻碍人类社会在新世纪的前进步伐。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显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动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那么,高中音乐课程究竟应该怎样改革才能适应新时期人类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呢?我认为,无论怎样改革,都要体现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标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发展,对于高中音乐教育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有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高山流水”觅知音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从我要扼住命运咽喉的《命运交响曲》到全世界人们皆兄弟的《欢乐颂》从号召人民站起来前进、前进的《义勇军进行曲》到《我爱你中国》好的音乐作品作用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人的心灵,使人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达到优美崇高的思想境界,音乐家李斯特在《论柏辽兹与舒曼》中说:“音乐是不借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新鲜空气,它是生命血管中流淌着的血液”。高尔基在长篇小说《母亲》中有一段描写母亲欣赏音乐的情景;母亲虽然并不知道她听的是什么曲子,但她被正在演奏的乐曲激动起来,她坐在那里听着,想着自己的心事……,她渐渐喜欢起音乐来,她听着;音乐就会感到一阵阵温暖的浪潮在心中激荡,注入心房,仿佛心跳得更均匀,心中思潮好比撒在水分充足、深耕细作的沃土里的种子,迅速的蓬勃生长,被音乐魅力激起千言万语,宛如美丽的鲜花欢畅的朵朵怒放。
  音乐审美可以诱发人的内在感情,触发人们内心积极性情感,使消极性情感得到宣泄,音乐可以使对立两极的感情相互转化,如通过积极的感情内涵作用与人的感情,逐步取代人们原有的消极感情并使之转化积极的感情,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旋律,轻松的节奏,悦耳的和声,丰富的音色,可以使人的兴奋与抑制得到调节,使之身心愉快,精神焕发,心境良好,好的音乐可以使人们处在积极性情感状况下,更为强化、丰富、充实、使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当你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时,便会觉得自己充满了与命运搏斗的力量,而当你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仿佛自己的胸怀也容得下整个世界。当《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引子与呈示部的音乐响起时,我们便对未来美好生活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当《走进新时代》的歌声从学生们的心中唱出来时,作为中国人的一种自豪感使学生们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而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学生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长期以来我们以科学实践的方式和方法来教授音乐学习音乐,使音乐偏离了人类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世界,由于受某种思潮的影响,我们过分强调了音乐的德育功效,将音乐教育视为促进德育的一种工具,应该说,音乐有德育的功能和作用,但高中音乐教育的长处在于给人的道德观念以情感上的支持,所以高中音乐课程的核心应该是审美教育,我们现在的课程改革必须确立以审美为主体地位的教育观念,因此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及至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必须体现这种理念。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音乐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诸如从乐谱和音符入手的识谱训练,从时值出发的节奏训练,着眼于音程、和弦的听觉训练等等,这种理性的、枯燥的机械操作,不可能使学生产生审美体验,学生厌烦这类学习是必然的,影响音乐审美的因素很多,下面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作一点简要分析:
  首先是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
  音乐教学内容,应遵循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内容要生动、丰富多样,应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有助于学生探究方式,自主式的学习;还要重视实践活动和研究性课题的设计,设计内容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材内容还应注重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比如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那么,学生一定会很喜欢。
  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在音乐教学方法上,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应遵循着以下一些审美原则:
  第一是参与原则。音乐教学的参与原则的基础涵义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学生们的热情,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中,让学生顺带的学习。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题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全都参与进来,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或评委。
  第二是情感原则。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比其他艺术有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其独特性在于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它能使学生明辨真善美与假丑恶,懂得音乐百花园中的姹紫嫣红。
  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能的重要标志,建立这种良好教与学关系,关键在于施教者,音乐教师应把感情的纽带首先抛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
  第三是愉悦原则。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以愉悦、享受,能使人的精神上产生美感,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曾经说:“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可以说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
  在音乐教学环境方面,其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础手段之一是聆听,高中音乐课大都是欣赏课,通过聆听音乐使学生的“音乐之耳”能对大千世界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甚至具有对声音选择,筛选的能力。它可以感受大自然中森林“交响曲”,感受暴风雨的惊心动魄的力度、速度,更可以享受浩瀚音乐作品海洋中的“玉液琼浆”。在聆听音乐中不断把握音乐的分寸感,取得对音乐艺术的体验,从而使自己在声音世界中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所以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快感,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讨厌、烦躁、焦急不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避免不良的音响产生。
  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很重要的,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歌片、挂图应具有视觉欣赏的意义。其它教学手段(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的运用都应遵循努力创设一个审美气氛与审美情境的原则。
  总之,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必须体现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于音乐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对其它事物的审美能力,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