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指导”理论运用

【作者】 居力孜·宝拉提

【机构】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昭苏镇工矿路社区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有效指导”理论主要用于探究对生活、运动等系列心理状态以及教育价值的管理。在大量的实践中已经证实,该理论对于教师的训练指导有积极的作用,可合理优化教师教学力,推动教学实践。本文先对有效指导的理论关键概念进行解析,并就幼儿教育的“有效指导”理论的运用实践流程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 幼儿教育;有效指导;有效互动

  “有效指导”理论,即最早出现在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Coaching理念。在后期的应用实践研究中,“有效指导”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性较突出,能够通过合作互动方式来增进幼儿教育中教师的态度优化、技能提升、知识升级,确保幼儿教育可以释放更加有效的教育价值。如今,“有效指导”理论仍旧可用,并没有表现出与现代教育的格格不入感,而“有效指导”理论在现代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也体现出更多的研究必要性。
  一、“有效指导”理论的关键概念
  (一)日常互动:人类生活中总存在不同对象间互动,这些互动中大比例是属于无意识态的,也就是说互动是自发自由化的。但由于无意识,这些互动的过程人们并没有相互取经学习的成果。因此,这样的互动可直接称之为是日常互动。
  (二)有效互动:有效互动正是与日常互动表意相反的概念,从日常互动的定义可知,有效互动应该是人类在不同对象交往中的有意识互动,这种意识体现在目标明显、计划详尽,同时还能够对参与互动的对象造成正面影响,建立有效率、有质量的影响学习结果。
  (三)有效指导:有效互动实施后,若从幼儿和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探讨转而放大到教师之间的互动,识别教师的主体优势,进一步对教师实施指导,促进被指导对象的学习,从而推动幼儿教育实践,完成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促进价值。
  二、幼儿教育的“有效指导”理论的运用实践
  幼儿教育的“有效指导”理论运用,事实上是针对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升级指导,可以通过以下流程的实践来完成运用。
  (一)摒弃干扰,融入指导
  此为第一阶段,幼儿教师要在此阶段中注重对脑中混杂的生活琐碎事务、日常课程及生活安排等内容进行屏蔽,要专心迎接“有效指导”的到来,营建相对完整、安静的指导时刻,要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自己所从事幼儿教育事业中,放在整天面对的小朋友上。在排空杂念、摒弃干扰之后,指导者才能更好地接近教师,成为在有效时刻中仅对教师进行回应的特定指导者。在此阶段要注意,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审视的方法来快速消除干扰,一方面应审视当前自身的心理稳定性,要注意衡量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被指导的准备,是否与指导者之间可以完全投入的互动,是否能够在指导过程中始终保持专注;另一方面应审视自己会在指导过程中出现的反应,要制定策略来调整自我,要确保和指导者之间的有效互动。
  (二)拓建渠道,搭建联系
  此为第二阶段,幼儿教师要在此阶段注重把握有效指导的基础,也就是需要和指导者之间建立正确规范的联系,确保互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这样才能让教师和指导者之间的互动实现彼此熟悉与认可,进而更好地吸收尝试新事物。教师和指导者之间建立的联系应以信任为基石,指导者对教师的学习才能有更多的输入针对性。可以看出,此阶段的理论运用要点在于:首先应是双方之间的信任,然后是双方之间要保持谦虚的倾听姿态,在倾听的过程中才能对信息有更多的接受和理解,才能识别地方的语言或肢体动作的用意,再者是指导者应该以开放的姿态与教师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对教师的行为建立观察机制,与教师形成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模式。
  (三)共同参与,互动学习
  此为第三阶段,幼儿教师和指导者在此阶段就相当于是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幼儿教师相当于“幼儿学生”,指导者相当于“幼儿教师”。指导者如何完成对幼儿教师的有效指导,能够影响到幼儿教师如何实施对幼儿学生的有效指导,同时也对幼儿教师自身的学习成长与职业发展有莫大的影响。在此阶段,指导者凭借着对于幼儿教师在一线工作中的了解,认真帮助幼儿教师把握属于自己的有效时刻,同时合理调用策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具体可参考的策略包括:
  第一,共同设立目标。指导者对幼儿教师实施指导时,应一起对过程设立目标,此目标并非固定,而是可以在指导过程中及时调整修改。在目标明确后,教师感受到指导者的尊重,会积累大量归属感,也促发生成更多责任感,教师接受指导的态度将更加端正。指导者要及时在指导中提醒教师与自己一道关注共同目标是否需要调整。
  第二,标识有效时刻。“有效时刻”代表幼师能对幼儿学生产生积极发展影响力的行为集中区域。指导者要(下转第82页)(上接第83页)善于把握教师的优势与特长,言简意赅地使用“我看到”“我了解到”等语言来明确描述教师的“有效时刻”。需要注意,指导者在运用这些语句时,就是在向被指导的教师指明将实施个别化的专项指导。教师在对幼儿的教学中,也应该积极借鉴和运用。通过这样的话语,教师能够增强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相当于教师对特定教学行为的把握,也明确了这种教学行为对幼儿学习成长和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从而对优化教学有正向激励作用。
  第三,共同提问思考。指导者在对幼儿教师的指导过程中,通过对幼儿教师的提问,倾听幼儿教师的回答,对各种问答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对应关系进行深思熟虑,通过共同提问思考,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我反思空间。在此阶段,指导者需要准确向教师提供相关要求,如拟定更合理的问题来邀请教师参与到互动中;如积极关注教师在此阶段的互动决定;如积极听取教师关于教学策略的相关建议等。最终,指导者还应该与教师就出现的具体问题完成共同解决。
  第四,共同执行记录。指导者与幼儿教师的有效指导互动中,所有沟通交流的记录都应该被留存,这样能够增进此次指导中双方的信任,最大程度减低干扰的存在,而仅仅关注到本次指导互动中。需要记录的内容可较大程度辅助指导者与教师保持正确的交流,提升指导的质量。应该注意,指导教师的记录应该更加全面,涉及个性化记录,指导总结,交流沟通意见,影像记录等。
  幼儿教育中教师应首先关注到“有效指导”理论的内涵,并积极与指导者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并较好地完成理论的实践运用。随着指导者与教师之间的指导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借鉴运用中取得的经验转而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完成有效互动。
  参考文献:
  [1]梅舒红, 张永英. 美国幼儿园“有效指导”理论及对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启示[J].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3):36-39.
  [2]刘淑云.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青年时代, 2016(5):180-180.
  [3]徐洪娇. 如何有效处理幼儿教育中的问题[J]. 都市家教月刊, 2013(007):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