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改革策略

【作者】 徐 涛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第二中学



【正文】  【摘 要】 2018年,湖北省已经正式实施新高考。自2021年起,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3+1+2”组合方式,即由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1门首选科目+2门再选科目)组成,满分为750分。在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将综合素质评价也融入录取机制中。在此背景下,对化学课堂教学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教师对教学常识进行重构。将新高考改革对化学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转变方式加以研究。本文将主要阐述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开展高效化学学科教育的具体对策和实践方针。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新高考改革将实行的是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化录取机制。它是关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技能发展、综合素质、情感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为了适应高考的改革,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都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就化学学科而言,在教学中应以化学核心知识为主体,全方位的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动手实验能力,资料查阅能力,社会调研能力等,挖掘学生的潜能,强调科学本质的同时,着重突出化学知识内容与化学素养的融合。下面笔者以提高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为中心,浅谈几点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改革策略。
  一、改革教学方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以往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这种“填压式”讲课模式,让高中处于青春期有着叛逆情绪的学生很大程度上难以接受,同时这也是一种变相式的硬吃课本。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找到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打破旧的教师占课堂主体的体系,比如在新的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只列出该节甚至该章内容的主要提纲,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提问机会。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及发散点都是不同的,所以课堂上要注意引导而不拘泥于框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己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思维导图,发展“预习—讲解—指导实验—思考讨论—总结”的“新模式”。回归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为课堂主体,使其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化学核心素养。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发展实验教学,让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注重实验教学是极有必要的。例如:在学习钠与水反应的时候,如果单靠几张图片去让学生明白产生现象的原因,这样的教学是空洞的。相反,让化学实验融入到化学教学之中,由实际观察到的现a象深入研究探讨,进而得出产生“浮、熔、游、嘶、红”现象的本质原因,相信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而,要以实验教学为根本落脚点,大力普及发展高等学校的实验室设施。化学课程也要由普通教室“搬”到实验室讲解,整个化学课程的指导讨论要与学生的动手实验相同步。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小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也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供了实际依据。
  开放实验器材,让研究创新成为常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对在校生开放程度并不普及,这同样应该成为化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很多学生并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课堂上的内容,对化学实验充满向往,但是硬件条件的不允许往往限制了这些学生在创新上前行的脚步,让人遗憾。因此要推进落实高等学校实验室对在校生开放的政策,不抑制、不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保证实验室安全使用的前提下提倡推广高等学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使其成为新常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拘泥于书本,思想的火花永远在跳动,同时也让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完美的过渡。
  三、丰富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多元化
  学习的过程本身是枯燥寂寞的,很多学生会被耐不住寂寞,想翻越学校的围城,向往五彩缤纷的世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与其“严防死守”不如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丰富教育教学手段,从各方面进行化学教育,比如带学生参观化学科研机构,了解化学科研发展方向;观摩化学化工制品厂,了解化学化工制品的第一线生产流程;走进各大图书馆、博物馆,学习如何查找文献资料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进行指导等等。这种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在牢牢地抓住了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引发学习兴趣,让学习不再枯燥无味,更解决了学生“为什么学化学”、“如何学习化学”、“学化学有什么用”等问题。
  四、“教”“育”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教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化学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积极参加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育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只有打好品德的根须才能让人生的大树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各学科教师在教好本学科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思想品德课要渗入到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之中,加强学生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提升学生的为人素质及社会责任心。教师与家长紧密联系,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引导学生学科学习的同时指导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高考改革背景下,对化学学科的考查方式趋于多元化,只有抓住关键点,明确落脚点,找准切入点,找到着眼点,把握平衡点,才能让化学教学应对高考改革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