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分析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和解决对策

【作者】 青木措  

【机构】 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

【摘要】在少数民族教学中,普通话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同时也是教育的难点。长期以来受民族传统语言习惯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教学就比较滞后。这其中有语言系统差异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心理原因,很多学生由于普通话说的不好,因此对普通话学习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缺乏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意愿。普通话教育的滞后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外交流,成为区域发展的阻碍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教学进行研究,在保留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基础上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普通话的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普通话教育;心理障碍;教育措施
【正文】

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的全国性语言系统。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这给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交流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推广和学习普通话能够有效地消除方言隔阂,促进全国范围内的交流。在普通话的推广教育中,少数民族的普通话教育是推广教育的重点。少数民族地区相对封闭,语言习惯教育较为深厚吗,这也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需要将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教学重视起来,探究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学习的心理障碍,提高普通话教学的成效性。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语言文字进行了统一,其目的在于促进各民族地区之间的交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少数民族有着本民族的语言系统,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系统与普通话的语言系统有着较大的差异,虽然目前教育领域正在大力的推广普通话教育,但是少数民族的普通话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难度。普通话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发音上,同时也表现在句式语法上。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心疼”代表稀奇漂亮的意思,“胡都”代表很,十分的意思;“你吃饱了吗”用少数民族方言表达可能就是“你把肚子搞大了没”这种语言系统上的差异,给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一些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存在畏难的心理,由于学习起来比较难,因此对普通话的学习就比较抵触,缺乏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欲望以及语言环境。另外很多学生害怕不标准的普通话会被嘲笑,因此索性就不用普通话来交流,语言系统的转化也会带来文化以及心理的影响,这些影响都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从民族的角度上来看,很多少数民族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受压迫的状况,再加上经济文化的落后造成了一定的自卑心理以及特殊的自尊心理,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可能经不住教师的批评,不愿意去积极主动的学习普通话,这些心理因素都是当前的普通话教学中需要重点克服的问题。

二.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学习水平的措施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少数民族普通话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借助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更加系统的学习到更加标准的普通话,在以往的普通话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本身的方言就比较重,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时难以保证普通话的标准性,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进行标准有效的示范,尤其在小学阶段需要为学生进行逐词逐句的范读,如果范读的不标准难以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标准的普通话,而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收集标准的普通话读音的音频在课堂上播放,同时目前还出现了电子课本这种信息化的教材,在电子课本可以普通话音频的方式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展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普通话教学的标准性,学生通过互联网资源,或着是电子课本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这也提升了普通话学习的效率,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普通话的学习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语言环境,想要学生更好的掌握普通话,仅仅依靠的学校的教学是不够的,学校还需要将家长发动起来,在家庭内部创造一个普通话的学习环境,想要实现这一点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不少家长的思想都比较陈旧,自身对学习也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学校需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明白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下,普通话不仅仅是语言交流的工具,同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的沟通,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创造条件,学校可以鼓励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在日常的生活中利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为普通话的学习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推广普通话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继承,语言文化是民族的财富与底蕴,对于加强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开展普通话教学中,可以策划一些民族文化活动,促进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保证民族文化多样性。建立少数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和谐并存、功能互补、共同发展的语言关系,增进民族团结情感交流交往交融。

总结: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来说,普通话教学是重要的教育内容,由于受本民族语言习惯的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从教育的角度上来看,普通话是进行知识学习的基础以及前提,从社会的角度上来看,普通话是保证不同民族区域有效交流的保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一定要将普通话教学重视起来,保证普通话教学的科学性,在保留民族传统语文文化的基础上积极的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促进普通话教学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普通话的水平,也需要带动学生家长参与到普通话的学习中,以此为基础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芦志锋,李玲玲.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若干问题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171.

[2]邱宇.少数民族预科生国语听说学习障碍与对策分析[J].汉字文化,2019(16):55-56.

[3]高娃.民族高校蒙授学生普通话分层培训模式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41(03):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