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施
【作者】 柴庆荣
【机构】 云南省镇雄县泼机中学
【正文】 【摘 要】 历史学科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就像一个文化的积累熔炉,不仅包含了世界文化的形成与精神内涵,还包含了我国文化的发展与沉淀,这些文化的存在对于当今的中学生而言是一种精神的熏陶,更是一种品格的促成素材。为此,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的内涵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本文从历史核心素养的教育意义入手,提出了具体渗透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渗透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就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而言,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难以走出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他们善于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灌输,只要学生在台下进行记录和背诵,至于历史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涵养,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少之又少。在此等状态下,学生对历史的情感变得更加消极,对历史的分析主动性越来越少,影响了历史学科的素养渗透。而一旦让教师在历史学科中渗透核心素养,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让他们进行历史的研究与对学生加强训练。将核心素养落实至高中历史教学中,可有效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步伐。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全面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主题,通过进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想法。但是实施核心素养需要历史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探究与分析,让学生体悟历史事件背景和历史背后的人生哲理。通过如此学习场景,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质疑精神,让他们的精神品质和素养得到发展。由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品味经典、滋养心智,促进他们健康长久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的教学基本策略
(一)突出主体,提升自主学习素养
在新课标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授课之前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在课堂的学习效果更高效。在具体的历史课程授课之前,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让他们在预习中将自己不懂的知识进行圈画,并在课堂让学生形成讨论,而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的效果再进行精心的授课,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综合素养。
例如,在进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学之前,我先让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让他们通过自主搜索的方式,对农业的生产模式进行初步的了解,他们还可以将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圈画。而后,在课堂中,我给予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讨论,将自己不懂的知识再次形成重温与记忆。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将讨论中产生的分歧进行整理。之后,我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给予学生重点讲解,如此,在之前的预习和课堂的前场讨论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提升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基本素养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过程中,历史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核心素养目标而教学,而应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成为历史问题的发现者和追踪者,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群体,为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留白,让学生进行思考,甚至可以让学生进行提问,而教师则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监督者,让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发现问题的素养得到提升。
例如,在授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影视视频,是电影《白毛女》的片段。在学生观看之后,我让学生将自己的观后问题尽情表达,只见有的学生说“黄世仁为什么要杨白劳缴纳地税?黄世仁和杨白劳的关系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依靠什么来维系?”看到学生这么迫切的追问,我让学生们及时阅读了一遍历史教材,然后让学生解答刚才提问的问题。如此,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核心素养提升打下了基础。
(三)在历史授课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是一门兼具实践性与实用性的综合科目,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综合显然是不够的,同时,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中,教师也要适当给予学生进行历史解释的权利,让学生既是问题的发现者,也是问题的解释者和总结者。只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学和了解的知识进行解答,才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客观与理性的思考,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四)在授课中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素养
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教学知识的学习逐渐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但是历史中的事件发生的时间与空间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的时间观念培养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摒弃对历史素材的单一应用认知,甚至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借助一定的手段让学生“按图索骥”,寻找历史的痕迹,提升他们的时间观念。
结语
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对他们的综合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成长意义,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历史教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历史教师必须要依赖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并将适宜的教学方式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形成自学的精神,提升他们的自学素养;要激励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认知,提出自己的问题质疑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和时间观念素养,让学生对历史形成认知和了解。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大高.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38-139.
[2]李娜.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J].文教资料,2017(29):235-236+199.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渗透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就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而言,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难以走出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他们善于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灌输,只要学生在台下进行记录和背诵,至于历史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涵养,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少之又少。在此等状态下,学生对历史的情感变得更加消极,对历史的分析主动性越来越少,影响了历史学科的素养渗透。而一旦让教师在历史学科中渗透核心素养,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让他们进行历史的研究与对学生加强训练。将核心素养落实至高中历史教学中,可有效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步伐。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全面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主题,通过进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想法。但是实施核心素养需要历史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探究与分析,让学生体悟历史事件背景和历史背后的人生哲理。通过如此学习场景,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质疑精神,让他们的精神品质和素养得到发展。由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品味经典、滋养心智,促进他们健康长久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的教学基本策略
(一)突出主体,提升自主学习素养
在新课标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授课之前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在课堂的学习效果更高效。在具体的历史课程授课之前,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让他们在预习中将自己不懂的知识进行圈画,并在课堂让学生形成讨论,而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的效果再进行精心的授课,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综合素养。
例如,在进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学之前,我先让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让他们通过自主搜索的方式,对农业的生产模式进行初步的了解,他们还可以将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圈画。而后,在课堂中,我给予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讨论,将自己不懂的知识再次形成重温与记忆。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将讨论中产生的分歧进行整理。之后,我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给予学生重点讲解,如此,在之前的预习和课堂的前场讨论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提升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基本素养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过程中,历史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核心素养目标而教学,而应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成为历史问题的发现者和追踪者,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群体,为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留白,让学生进行思考,甚至可以让学生进行提问,而教师则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监督者,让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发现问题的素养得到提升。
例如,在授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影视视频,是电影《白毛女》的片段。在学生观看之后,我让学生将自己的观后问题尽情表达,只见有的学生说“黄世仁为什么要杨白劳缴纳地税?黄世仁和杨白劳的关系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依靠什么来维系?”看到学生这么迫切的追问,我让学生们及时阅读了一遍历史教材,然后让学生解答刚才提问的问题。如此,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核心素养提升打下了基础。
(三)在历史授课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是一门兼具实践性与实用性的综合科目,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综合显然是不够的,同时,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中,教师也要适当给予学生进行历史解释的权利,让学生既是问题的发现者,也是问题的解释者和总结者。只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学和了解的知识进行解答,才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客观与理性的思考,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四)在授课中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素养
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教学知识的学习逐渐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但是历史中的事件发生的时间与空间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的时间观念培养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摒弃对历史素材的单一应用认知,甚至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借助一定的手段让学生“按图索骥”,寻找历史的痕迹,提升他们的时间观念。
结语
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对他们的综合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成长意义,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历史教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历史教师必须要依赖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并将适宜的教学方式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形成自学的精神,提升他们的自学素养;要激励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认知,提出自己的问题质疑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和时间观念素养,让学生对历史形成认知和了解。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大高.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38-139.
[2]李娜.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J].文教资料,2017(29):235-23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