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林媛媛

【机构】 山东省乳山市大孤山镇中心学校



【正文】  【摘 要】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现时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同时也要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品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德育教育有效的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帮助学生能够适应现时教育改革的要求,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主要要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也要在教学中有效融入一些德育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祖国、爱劳动、爱社会的良好精神。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教学目标,积极提升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
  一、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德育教育不被重视,影响了德育教育效果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还存在将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及时的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同时现时很多的德育教育通常都是在教师语文授课时间充足、或者是授课内容不重要的情况下开展,一些教师的教学工作重心还是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为主,导致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深度不够,体现不了德育的教育效果。
  (二) 德育教育脱离实际,降低了德育教育效率
  德育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实际生活有效联系在一起,但是当前很多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距离太远,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如一些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通常只是将晦涩难懂的理论传递给学生,要求学生爱国、爱社会,却不告诉学生该样做才是真正爱国、爱社会,这就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不能结合在一起,影响了德育的教育效率。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一)积极利用多媒体,渗透德育思想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体现出的各种思想也非常多,同时教材中也有很多课文配有插图。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小学教材的这一特点,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逐渐的将德育相关思想渗透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1]。例如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爱国主义精神的文章,《升国旗》就是其中一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积极利用这些文章,结合多媒体将爱国主义精神渗透给学生,使德育教育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在开始教学前,首先利用一幅中国地图作为课程导入内容,同时将升国旗的相关视频或者是升国旗的步骤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出来。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知道升国旗的时候我们需要怎么做吗?”“升国旗的时候脱帽或者行礼都是对升旗仪式的尊重,大家以后也要这么做。”通过这种形式逐渐将爱国主义精神用小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其逐渐拥有良好的爱国思想,提升德育教育效率。
  (二)有效结合实际生活,培养良好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总结出能够表达文章内容的关键词或者是句子,这些内容也是教师展开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的掌握好教学特性,对每篇文章都要实施深入发掘,把握好文章的总体,对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或者是词语进行领悟,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例如在学习文章《父爱之舟》时,其中有几个场景可以明确的体现出一个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如深夜喂蚕、送考无锡、糊万花筒等,这些场景就是文章中心思想“父爱”的有效体现。通过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父母之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父母思想,将德育教育真正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提升教育效果。
  (三)充分利用真实故事,启发学生美德
  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着很多的故事形式文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中包含的深刻含义,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拥有美好的品德、积极的思想。同时要在教学中将这些故事剖析开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完故事之后,拥有勇于承认错误、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等良好的品质[2]。例如,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孝敬自己的父母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美德,但是当前很多子女在社会的影响下以及父母的溺爱中,不仅不懂得孝敬父母的真正意义,甚至还会对父母做出一些不礼貌的行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孝敬父母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三个儿子》课文时,可以将这些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文章中三个儿子中只有一个儿子帮助母亲提水的场景,对自身的日常行为进行反思,使其具有良好的孝敬、体贴父母品德,以此有效启发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思想。
  (四)通过阅读和写作,深化德育教育
  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是教师的日常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加上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参考进行写作或者作为阅读练习的材料,所以教师可以在具体的阅读、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精神,深化德育教育,以此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带领学生读这些文章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字之美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思想,例如学习《白杨》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精彩的部分进行反复朗读,然后给学生讲解除了有这些白杨树,还有一些无私奉献的人们在守护着边疆,促使学生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除此之外,写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使用各种方法,积极的在写作教育中渗透德育思想,以此有效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保证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得到思想方面的教育。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符合现实改革的要求,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良好品质,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抓住德育教育机会,积极的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楠楠.立德树人,成人成才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华夏教师,2020(2):65-66.
  [2]于志贤.新课改视野下如何加强小学语文德育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