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聚焦“深度学习” 再研“阅读新路”

【作者】 李晓华

【机构】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乃林镇蒙古族小学



【正文】  【摘 要】 聚焦“深度学习”,教师要有拓展探索意识,针对教学实际,整合阅读目标、拓宽阅读鉴赏、延伸阅读训练,以便建立“深度学习”机制,凸显“深度学习”价值。“深度学习”教学程序启动后,教师要注意做好学法传授,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动机和助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阅读新路

  “深度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崭新方向,教师需要建立“深度学习”教学规划,适时整合阅读目标、拓宽阅读鉴赏、延伸阅读训练,以开辟阅读新路,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深度学习”不只是一种教学理念,还是一种教学途径和方法,能够为学生阅读学习做出明确调度,以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成长。小学学生阅读学习常常追求表象化,教师需要做出深入引导,让学生深潜教材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研究,以便建立崭新学习平台。
  一、整合阅读目标,建立“深度学习”机制
  阅读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教师在阅读目标整合设计时,要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学习实际做出选择和优化处理,以有效促进阅读教学环节的顺利落实,激活学生自觉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阅读文本大多呈现表象化,只是一味关注情节和人物,教师要在阅读目标设计时有深入发掘的意识,利用阅读目标展开具体引导,促使学生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环节。
  教师整合阅读目标不是简单的加减法操作,而要进行延伸思考,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这样才能建立“深度学习”机制。如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在目标设计时,教师往往会从朗读、语言、感悟等角度进行关涉提炼,这样的目标太过单一。如果换一种角度展开操作,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深度思考,体会文本展示了什么样的诗情画意,变语言感知为词句积累,让学生展开联想读写,体会词句的美、景色的美、情感的美,学生会自然建立丰富阅读认知。感受异国风光,学生大多停留在观赏的角度,如果让学生从美学角度展开深度思考,对这些景色图像做读写操作,无疑能够促使学生建立更丰富阅读体验。
  学生是阅读学习主体,教师在阅读目标设计时,要从学生阅读学习基础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进入到深度发掘的境界之中,无疑能够形成重要启动力量。整合阅读目标,教师有意识展开深度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内驱动力,这样的教学调度会带来更多改变。阅读目标是带有方向性,教师适时介入目标整合活动,对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环节有重要帮助。
  二、拓宽阅读鉴赏,规划“深度学习”路线
  语言鉴赏是阅读核心内容,学生大多对鉴赏存在认知短板,教师要利用鉴赏引导为契机,给学生传授更多鉴赏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深度学习”之中,并在学法应用的基础上建立鉴赏认知能力。典词、佳句、色彩、修辞、情绪、主旨、结构、描写等,都可以形成鉴赏切入角度,教师不妨做出针对性引导,给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线。
  《手指》是一篇风趣幽默、结构严谨的小品文,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对手指的长短特点进行对应认知,然后给学生设计了语言鉴赏任务:阅读文本后,找出最喜欢的文段,展开深入解读和鉴赏,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在教师组织下,顺利进入到语言鉴赏环节,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展开对应操作。教师来到学生身边,对其进行学法提示,将一些鉴赏方法和技巧进行对应传授。如鉴赏角度选择,学生大多会关注修辞方法的运用,教师让学生多从动词、形容词、描写方法等地方展开思考,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提醒。经过一番操作,学生语用鉴赏活动顺利推进,学科教学进入崭新阶段。
  教师利用语言鉴赏活动展开具体调度,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提醒,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深度思考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鉴赏角度选项,这是学生比较欠缺的地方。学生能够借助教师指导展开深度思考和操作,自然建立学科认知体验。学生鉴赏基础存在较大差距,教师针对性展开引导和传授,能够让更多学生顺利进入到语言鉴赏环节,并在不断体验内化中形成学力。
  三、延伸阅读训练,凸显“深度学习”价值
  阅读训练设计环节,教师要围绕学生学习实际投放训练内容和任务,要求学生展开听说读写思等多方面的学习训练,利用新颖的训练形式打开“深度学习”程序,在实践性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仿写、续写、改写、读后感、阅读反思、生活习作、观察写生、故事会、演讲、辩论等,都可以创设阅读训练机会,教师根据学生接受实际做出匹配性设计,无疑能够形成丰富教学激发动力。
  读写形式有很多,教师对应设计和组织时,要观照学生学习基础和操作兴趣取向,以提升教学适配性,让学生顺利进入实践性训练环节,自然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在教学《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时,教师对文本写法进行归结,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展开回忆发掘,寻找童年的故事,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对童年回忆有特殊情感,教师要求其发掘童年故事,自然能够有效调度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自发展开集体讨论,教师参与课堂对话,对故事构建角度、故事打开方式、故事阐述形式等内容进行充分而广泛的交流,给学生提供更多好的建议,让学生自然进入到读写操作环节。经过一番互动交流,学生逐渐找到了读写方向,课堂学习进入佳境之中。
  教师借助一个读写训练展开对应指导,成功激发学生读写热情。从学生主动交流情况中可以发现,教师抓住学生读写心理展开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有效的。学生经过充分酝酿和思考,逐渐找到了读写操作的仿写,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度学习”表现。“深度学习”关键要体现一个“深”字,有效对接、深度发掘、生活实践,才能具体落实这个“深”字。
  “深度学习”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共识,教师要自觉建立深度教学意识,对阅读目标进行整合处理、对阅读鉴赏进行拓宽组织、对阅读训练进行延伸设计,以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深度学习”包含诸多内容,教师需要做出科学梳理,针对阅读教学实际做出实践性设计,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以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吕碧霞.基于深度学习的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语文天地,2018(06):36-38.
  [2]官秀平.聚焦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名师在线,2019(05):51-53.
  [3]范礼平.比较阅读探新路,语文课堂添活力[J].江西教育,2020(0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