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学生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作者】 周雅兰
【机构】 重庆市渝北区南方玫瑰城实验小学校
【正文】 【摘 要】 小学是学生接触数学这门学科的启蒙阶段,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一直探究的主题。文本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在简要分析后进学生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后进学生的转化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课堂;后进生;转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一开始就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构建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并有效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值得研究和探索的主题。
一、后进生的形成原因综述
(一)自身因素
1.学习目的不明确。主要表现为没有责任心,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和老师学的,不需要努力去学,常常要老师催,家长追才能完成作业。
2.贪玩造成学习困难。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小学生的自制力差,不能分清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习,课堂上常常开小差做小动作,课后作业应付了事,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3.知识断层。由于学习不得法,对所学知识不能很好掌握,造成学习新知有困难。因为小学没留级制度,这些学生都跟班升级,所以学习缺漏也就越积越多。
4.学习习惯差。他们依赖性大,产生惰性心理,只等着别人说出结论,不愿主动积极地思维,成绩当然不乐观。
5.自信心不足。后进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比较缓慢,思维跟不上老师和同学的思路,课堂上这些同学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会当观众,来掩饰自己的紧张情绪。
(二)外部因素
1.家庭教育重视不足。笔者通过调研认为: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不但有智力迟滞因素,还有生理和心理等内在原因,也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外界因素。在这些后进学生的身上,他们普遍缺乏独立性、目标性。长此以往,他们先是厌学,进而放弃。为了应付考试,他们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对所学知识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了后进学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后进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2.师生情感不够融洽。差生一般来说不受教师们的欢迎,主要受考试,竞争等影响,认为拖后腿,导致教师上课不再让差生发言,有时甚至发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因此差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数学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这主要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所致。
3.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与方法在一定范围内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后进生转化提升的策略
(一)激趣引领,提高后进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热情主要的有力的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后进生得到有效转变,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内容,设置相应的竞争情境,并在创设情境时,做到起点低,突出重点、难点,调动后进生参与的意识和热情,营造“比较、进步,赶上”的良好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节内容时,我在课堂上运用教材资料,模拟歌手大赛的情景,指定班里一名学生当5号选手,另一名当9号选手。然后,通过计算他俩的比赛成绩,来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如此,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转化,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爱心相待,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总是对一些学习好的学生比较关注,在课堂上把更多的关注与爱心付诸于那些优秀生,从而让后进生更觉失望,对数学学习提不起热情,没有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在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更多的关注和爱心投注到后进生的身上,关注他们的学习需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例如,在课堂互动中,要给后进生更多的机会,提出符合他们能力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即使在他们回答不上问题时,教师也要耐心给他们讲解,帮助他们弄清问题,掌握知识点,让他们从易到难,从浅到深,逐步成长、转化,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三)因材施教,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学生因为性格、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原因,造成了他们在小学数学学习上的不同,也就产生了后进生。再加上,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科学性、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稍一马虎,或者教师在教学中稍有松懈,就让学生因学不懂而落后。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了解后进行产生的原因,掌握他们的学习水平和知识基础,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进行补救,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尽量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他们欠缺的基础知识环节进行弥补,为他们学好更多的知识打好基础。对于后进生,只要他们在学习中取得一点点的进步,教师就要及时的鼓励、表扬,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我努力,我进步”的成功,树立“我并不比别人差”的学习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有一次在练习小数与整数相加的一道题时,我就有意叫了一个后进生在黑板进行演算,并发现后进生演算时把数位对错了,我没有批评、纠正,而是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他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将小数点对齐。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又算了一遍,做对了这道题。我表扬他说:“不错,反应挺快,计算速度也快。”看着他脸上露出的微笑,我和全班学生以热烈的掌声给予其鼓励。让他不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感到了集体的温暖,而且更坚定了学习数学的信念。
总之,后进学生的转化教育很难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只要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满腔热情的工作,今天的辛勤付出,定会换来明天的桃李芬芳,使后进学生最终不再“后进”。
参考文献:
[1]谢文高.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J].软件(电子版),2019(9).
[2]梁冬.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J].小作家选刊,2018(29).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课堂;后进生;转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一开始就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构建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并有效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值得研究和探索的主题。
一、后进生的形成原因综述
(一)自身因素
1.学习目的不明确。主要表现为没有责任心,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和老师学的,不需要努力去学,常常要老师催,家长追才能完成作业。
2.贪玩造成学习困难。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小学生的自制力差,不能分清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习,课堂上常常开小差做小动作,课后作业应付了事,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3.知识断层。由于学习不得法,对所学知识不能很好掌握,造成学习新知有困难。因为小学没留级制度,这些学生都跟班升级,所以学习缺漏也就越积越多。
4.学习习惯差。他们依赖性大,产生惰性心理,只等着别人说出结论,不愿主动积极地思维,成绩当然不乐观。
5.自信心不足。后进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比较缓慢,思维跟不上老师和同学的思路,课堂上这些同学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会当观众,来掩饰自己的紧张情绪。
(二)外部因素
1.家庭教育重视不足。笔者通过调研认为: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不但有智力迟滞因素,还有生理和心理等内在原因,也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外界因素。在这些后进学生的身上,他们普遍缺乏独立性、目标性。长此以往,他们先是厌学,进而放弃。为了应付考试,他们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对所学知识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了后进学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后进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2.师生情感不够融洽。差生一般来说不受教师们的欢迎,主要受考试,竞争等影响,认为拖后腿,导致教师上课不再让差生发言,有时甚至发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因此差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数学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这主要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所致。
3.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与方法在一定范围内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后进生转化提升的策略
(一)激趣引领,提高后进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热情主要的有力的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后进生得到有效转变,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内容,设置相应的竞争情境,并在创设情境时,做到起点低,突出重点、难点,调动后进生参与的意识和热情,营造“比较、进步,赶上”的良好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节内容时,我在课堂上运用教材资料,模拟歌手大赛的情景,指定班里一名学生当5号选手,另一名当9号选手。然后,通过计算他俩的比赛成绩,来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如此,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转化,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爱心相待,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总是对一些学习好的学生比较关注,在课堂上把更多的关注与爱心付诸于那些优秀生,从而让后进生更觉失望,对数学学习提不起热情,没有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在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更多的关注和爱心投注到后进生的身上,关注他们的学习需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例如,在课堂互动中,要给后进生更多的机会,提出符合他们能力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即使在他们回答不上问题时,教师也要耐心给他们讲解,帮助他们弄清问题,掌握知识点,让他们从易到难,从浅到深,逐步成长、转化,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三)因材施教,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学生因为性格、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原因,造成了他们在小学数学学习上的不同,也就产生了后进生。再加上,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科学性、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稍一马虎,或者教师在教学中稍有松懈,就让学生因学不懂而落后。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了解后进行产生的原因,掌握他们的学习水平和知识基础,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进行补救,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尽量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他们欠缺的基础知识环节进行弥补,为他们学好更多的知识打好基础。对于后进生,只要他们在学习中取得一点点的进步,教师就要及时的鼓励、表扬,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我努力,我进步”的成功,树立“我并不比别人差”的学习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有一次在练习小数与整数相加的一道题时,我就有意叫了一个后进生在黑板进行演算,并发现后进生演算时把数位对错了,我没有批评、纠正,而是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他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将小数点对齐。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又算了一遍,做对了这道题。我表扬他说:“不错,反应挺快,计算速度也快。”看着他脸上露出的微笑,我和全班学生以热烈的掌声给予其鼓励。让他不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感到了集体的温暖,而且更坚定了学习数学的信念。
总之,后进学生的转化教育很难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只要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满腔热情的工作,今天的辛勤付出,定会换来明天的桃李芬芳,使后进学生最终不再“后进”。
参考文献:
[1]谢文高.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J].软件(电子版),2019(9).
[2]梁冬.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J].小作家选刊,2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