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作者】 金小凤
【机构】 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第三民族小学
【正文】 【摘 要】 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语文;营造;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里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导的作用,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觉得,营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是很有成效的一种方法。也就是从传统的教学转变为创新教学的趋向,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充分认识主体性,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自主读书的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确保课堂上教师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动力
教师不单纯为完成一堂课的任务而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其实学生有着很大的潜能有待教师去挖掘,就情感体验而言,只要教师“导”得好,学生的情感就可以被激发出来。例如: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然后进行师生角色互换组织课堂教学,让其它学生提出疑问,让“小老师”解答,最后全班讨论达成共识。找重点句多读,体现句中的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就这样,教学的过程就变成了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只听的配角,而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课堂教学就由“死”变活了。
三、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师问生答现已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正迎合了学生的需要。课堂上多以合作讨论形式为主,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并在班上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见解得到认可,在内心深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过去,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语文能力不强,虽然原因众多,但陈旧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的机器、容器,这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课堂上光听老师讲课文,而少有学生自主读书,光听老师授文法,而少有学生的表达实践。就好比学游泳光看别人游,光听别人讲,是无论如何也学不会游泳的本领的。
四、课堂上注重积累,少一点对语文知识的灌输
过去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语文,这样知识得不到内化,能力得不到提高。要让学生把语文知识真正地“占为己有”,尤其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其中必然要有积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这是语文课程新观念的折射,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语文积累不能以自己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必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欲望,积累才有内驱力。比如:教学时,我自始至终都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深入他们中间,能够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一起阅读、讨论。
五、充分体现实践性,为学生拓展运用语言的空间
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语言,即经常使用的语言;一种是消极语言,即积累了而没被使用的语言。学生读了教材,积累了课文的语言,如果是长期储存,可能没有运用的机会,那这些语言就在孩子们的语言仓库中退化为消极语言。因此,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环境,促使学生将积累的消极语言转化为运用的积极语言,让所学的教材语言能经常得到运用。
l、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叶圣陶曾说“上课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平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是集会的主席。”课堂教学中,如果呈现出学生在热烈地讨论,教师在指导订正的热闹场面。那么,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了,同时,学生在讨论中时时去理解教材,运用教材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关键性的词、句、段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2、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表演课文。
除了课堂中适当地组织讨论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文。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大多以故事为主,有一定的情节,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学生通过身体语音来演绎文字语言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认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自由表达,多为学生创设自主作文的条件。
写作是训练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虽然很多学生头脑中积累了好词佳句和精彩片段,但碰到无内容可写,无深切体会时,搔头摸耳,举笔维艰。这是我们缺乏长期进行命题作文训练的缘故。其实,在平时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由写作。抒真情,说真话;鼓励学生写日记,多做自由命题的作文,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课余时间,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写作文时有内容可写,有感情可抒。
总之,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我们应该还学生以“学习的自由”,在教学中彻底扭转“牵得过牢,导得过细,教得过死”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止地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语文;营造;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里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导的作用,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觉得,营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是很有成效的一种方法。也就是从传统的教学转变为创新教学的趋向,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充分认识主体性,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自主读书的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确保课堂上教师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动力
教师不单纯为完成一堂课的任务而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其实学生有着很大的潜能有待教师去挖掘,就情感体验而言,只要教师“导”得好,学生的情感就可以被激发出来。例如: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然后进行师生角色互换组织课堂教学,让其它学生提出疑问,让“小老师”解答,最后全班讨论达成共识。找重点句多读,体现句中的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就这样,教学的过程就变成了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只听的配角,而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课堂教学就由“死”变活了。
三、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师问生答现已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正迎合了学生的需要。课堂上多以合作讨论形式为主,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并在班上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见解得到认可,在内心深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过去,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语文能力不强,虽然原因众多,但陈旧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的机器、容器,这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课堂上光听老师讲课文,而少有学生自主读书,光听老师授文法,而少有学生的表达实践。就好比学游泳光看别人游,光听别人讲,是无论如何也学不会游泳的本领的。
四、课堂上注重积累,少一点对语文知识的灌输
过去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语文,这样知识得不到内化,能力得不到提高。要让学生把语文知识真正地“占为己有”,尤其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其中必然要有积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这是语文课程新观念的折射,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语文积累不能以自己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必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欲望,积累才有内驱力。比如:教学时,我自始至终都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深入他们中间,能够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一起阅读、讨论。
五、充分体现实践性,为学生拓展运用语言的空间
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语言,即经常使用的语言;一种是消极语言,即积累了而没被使用的语言。学生读了教材,积累了课文的语言,如果是长期储存,可能没有运用的机会,那这些语言就在孩子们的语言仓库中退化为消极语言。因此,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环境,促使学生将积累的消极语言转化为运用的积极语言,让所学的教材语言能经常得到运用。
l、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叶圣陶曾说“上课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平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是集会的主席。”课堂教学中,如果呈现出学生在热烈地讨论,教师在指导订正的热闹场面。那么,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了,同时,学生在讨论中时时去理解教材,运用教材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关键性的词、句、段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2、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表演课文。
除了课堂中适当地组织讨论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文。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大多以故事为主,有一定的情节,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学生通过身体语音来演绎文字语言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认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自由表达,多为学生创设自主作文的条件。
写作是训练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虽然很多学生头脑中积累了好词佳句和精彩片段,但碰到无内容可写,无深切体会时,搔头摸耳,举笔维艰。这是我们缺乏长期进行命题作文训练的缘故。其实,在平时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由写作。抒真情,说真话;鼓励学生写日记,多做自由命题的作文,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课余时间,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写作文时有内容可写,有感情可抒。
总之,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我们应该还学生以“学习的自由”,在教学中彻底扭转“牵得过牢,导得过细,教得过死”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止地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